中国最具“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榜单公布!青岛首次跻身前十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3日讯 近日,《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3》报告出炉,公布了中国最具“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榜单。深圳、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成都、苏州、无锡、青岛位居榜单前十。其中,深圳超越北京位居榜首,青岛较去年上升了3名,首次跻身榜单前十。
“95后”偏爱一线、二线城市
《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3》报告显示,今年,一线城市“95后”流入占比18.7%,高于今年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18.6%,人才流出占比为11.7%,低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13.4%;二线城市“95后”人才流入占比为47.4%,高于今年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44.9%,人才流出占比为43.5%,低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45.4%;说明相对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来说,“95后”更愿意留在一线、二线城市。
不过,在一线、二线城市中,也有些许变化。今年,一线城市“95后”流入占比较去年下降2.5个百分点;二线城市较去年上升0.4个百分点,说明今年“95后”留在二线城市的意愿较去年小幅提升。
细数此次排名榜首的深圳,“95后”人才净流入占比高出全国总体流动人才1.1个百分点。据了解,深圳注重构建人才友好型城市环境,积极打造聚才高水平事业平台,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增强城市的人才吸引力。2002年,深圳实施《关于引进国内人才来深工作的若干规定》,把引才重点转向高层次人才,此后不断出台“孔雀计划”“十大人才工程”等计划,在2017年成为全国首个人才立法的城市,确定每年11月1日为“深圳人才日”,各项政策叠加形成人才政策的“四梁八柱”。从来源和去向地看,“95后”人才流出深圳的城市很集中,其中深圳流入人才中有10.0%来自广州,广州流入人才中有8.8%来自深圳,深圳和广州互为来源城市第一位。一方面,广州、深圳地理位置较近,文化相近,人才流动方便;另一方面,深圳经济发展潜力和创新动力高于广州,2023年上半年深圳GDP达1.6万亿元,同比增长6.3%,同期广州GDP和同比增长率均低于深圳,分别为1.4万亿元和4.7%,且深圳每万人专利授权数量为158个,远高于广州的101个。
分列榜单第二和第三位的北京和上海互为人才外流目标城市第一位。据悉,2022年上海人才落户条件再次放宽,高层次人才、重点机构急需人才、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专业人才和其他特殊人才等5类人才可直接落户上海,申办公示期由15天减少至5天。对于留学生,针对毕业于世界排名前50名院校的留学回国人员,取消社保缴费基数和缴费时间要求,全职来上海工作后即可直接落户;毕业于世界排名51—100名的,全职来上海工作并缴纳社保满6个月后可申办落户。相对北京来说落户政策更宽松、流程更简化,更能吸引年轻优秀人才来沪就业。
除了四个一线城市外,杭州对“95后”人才集聚程度更高,人才净流入占比高出全国总体流动人才0.7个百分点,从来源和去向地看,杭州流入流出城市前三均含北京、上海,说明其发展所需人才主要在一线城市中,同时也具有从一线城市抢夺人才的能力。
此外,南京流入、流出城市分别有5个、6个位于长三角地区,合计占比分别为16.7%、33.9%,南京和长三角的人才互动非常频繁,部分因为南京高校较多,长三角人才为求学向南京集聚,毕业后从南京回流至长三角其他城市。
成都则得益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大力建设,加速与重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间的人才交流,成都流入流出城市前二为重庆、北京,合计占比分别达13.6%、12.6%。
苏州流入流出城市分别有5个、6个在长三角地区,占比分别为18.0%、33.7%,其中上海对苏州虹吸效应明显,从苏州流向上海“95后”人才占比为9.5%。
无锡也是今年首次跻身“95后”人才吸引力前十榜单的城市,今年名列第九位。无锡与长三角城市群人才交流频繁,流入、流出城市分别有5个、6个位于长三角地区,合计占比分别为20.4%、39.9%。近年无锡引才举措较多,2016年无锡出台“太湖人才计划”,重点支持引进、培育六类产业发展重点人才,制定工作补贴、薪酬补贴、安家补贴等各项福利政策,并不断更新迭代。同时,与同梯队城市相比,无锡工资较高,且生活成本相对较小。2022年,无锡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2.3万元,高于长沙、青岛的11.5万元、11.6万元,但租房价格低于二者,且近10年无锡房价收入比低于青岛。
青岛首次跻身榜单前十
青岛稳坐北方第三城,在北方地区经济体量仅次于北京、天津,经济增长迅猛,人口吸引力强。2022年,青岛生产总值达1.5万亿元,同比增长3.9%,在北方主要城市中,稳居第三,且与天津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经济增速全国第五,快速增长的经济、优质的产业吸引了众多人才。
这些成为青岛今年引才工作表现亮眼的重要原因。当然,除此之外,青岛近来频频亮招“招才引智”,释放城市对人才的善意,这也是引才成效显著的一个重要原因。
记者从青岛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了解到,今年1-8月份,青岛市引进首次来青青年人才9.67万人,同比增长7.33%。其中,博士608人,同比增长54.7%。
积极“走出去引才”,构建“百校千企”引才活动矩阵。围绕海内外知名高校、省内重点高校、在青高校三个圈层,组织超6千家次单位赴省外省内20多个城市的90多所高校举办130多场“青岛招才引智名校行”活动,发布人才需求岗位16万个,累计收取简历10余万份。开展19场青雁归巢“三进”活动,打造“研学+”特色体验活动,邀请40余所高校师生开展“走进上合”特别活动,构建近悦远来的青年引聚生态。在郑州大学设立“青岛市招才引智工作站”,工作站总数达到21家,城市引才网络进一步织密。
同时,举办第十届“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活动,擦亮招揽高层次人才“金字招牌”。活动突出人才岗位靶向匹配,统筹各高校、科研院所等优质引才主体资源,发布5129个人才需求和50余个项目需求,吸引北大、清华等百所重点知名高校的1000余名博士生参会。在重点用人单位、创新园区等设置16个研修营,为博士提供沉浸式对接体验。向郑州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颁发十周年城市引才“合伙人”奖牌,深化与重点高校的人才交流合作。
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开展校园引才活动,截至9月底,青岛今年累计组织5921家(次)单位举办195场次校园引才活动,累计发布岗位20余万个,累计收取简历19.5万份。同时,在我市重点企业、园区设立主题研修营,高频举办“青雁归巢”“名校师生青岛行”等引才体验活动,靶向招引智能制造、海洋装备等专业的大学生,达成初步就业意向5000余人。
做好“留下来服务”,助推“人才强青”各项计划落实落地。改造升级《青岛市鼓励中介机构和个人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奖励实施细则》政策申报信息系统,完成2022年顶尖人才和中介引才奖励政策申报材料收集工作。部署开展产才融合项目薪酬补贴和猎聘补贴申报审核工作。组织开展2022到2023年底招才引智工作站补助经费申报工作。指导8家人才园区推进绩效考核目标落地。认定研究生实习基地224家,为447名(次)实习人才发放生活补贴281万元。为30个用人单位的319名“金种子”人才发放培养经费256万元。完成“先落户后就业”学历人才落户资格审核3359人次。(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任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