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打造惠企法律服务升级版!青岛以高水平法治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1日讯 11月1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由市司法局围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解读。市司法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文建,市司法局法律顾问和法律事务处处长张前进,市司法局行政应诉处处长邢敏,市司法局行政执法监督处处长韩友德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介绍,市司法局围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以高水平法治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采取的创新举措和工作推进情况主要包括——
加强制度供给能力,着力优化政策环境。推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2条措施,建立优化法治环境年度项目清单和责任清单,从市级层面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责任、推动工作落实。推动制定《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回应企业关切,推动缓解融资难,加大创业创新、市场开拓支持力度,完善服务保障,激发中小企业内生动力,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推动修订《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加强市科学技术奖励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省、市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优化调整市科学技术奖的奖项设置、规范提名、评审和监督等规定,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奖机制,激励自主创新。成立企业合规工作指导处,出台加快推进企业合规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建立企业合规指导服务机制、完善企业合规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合规体系建设服务供给、做好企业合规专业人才培育四大举措,加强民营企业合规建设,为民营企业走出国门把好“出口关”。
深化包容审慎监管,着力优化市场环境。出台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办法(试行),深化省涉企执法阳光监督试点,推动“综合查一次、一次查多项”,常态化推进跨领域、跨区域联合检查4500次,解决企业反映强烈的重复检查等问题。试点推行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热线联动机制,对9.9万条行政执法投诉数据进行回溯分析,全面掌握群众不满意的执法行为和领域,提高行政执法群众满意度。联合市工商联、市民营经济局建立涉企行政执法监督“四项机制”,设立全市首批商会行政执法监测点,辐射10家商会2500余家企业,开通问题线索快速流转“绿色通道”,畅通线索收集渠道,提高执法监督市场主体参与度。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公布证明事项实施清单及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清单,市级可承诺证明事项扩容至643项,较2021年增长86.4%,截至目前,全市通过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办理政务服务37.88万件,极大降低企业群众办事成本。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着力优化法治环境。以有力监督提升执法“精度”,组织开展全市“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行政执法专项监督,深入推进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全面评比提升执法“准度”,全省率先建立行政执法“双十佳”选树比武机制,首届活动吸引全市300多家执法单位、1.5万余名执法人员参加。将案卷评查作为选树比武重要环节,截至目前,累计评查执法案卷600余份,督促整改各类问题1200余个。以科学执法提升城市“温度”,指导多领域制定不罚、轻罚清单,推广说服教育、劝导示范等柔性执法,截至目前,全市行政执法单位办理不罚、轻罚案件5000余件,减免罚款9500余万元。制定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审理办法,推动涉企行政复议审理规范化、正规化。累计办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420余件,直接纠错及调解和解案件达38.35%,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提升涉企服务效能,着力优化服务环境。建成“政府法治一张网”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三级政府法治业务“线上办”“移动办”,极大提升涉企行政决策效能,入选“2023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司法创新案例”。擦亮“法惠企航”服务品牌,组织600余名律师组成的惠企法律服务团队“问需于企”,主动走访企业和商协会3500余家,宣讲解读惠企政策860余场,解答法律政策咨询6.5万次,提供合法性审查4.2万余次,协助企业融资或享受奖补资金5000余万元。组建市企业合规指导服务团,对接企业、商协会和产业园区,提供“政策解读+合规体检”双服务。指导成立2个企业合规研究院,推动成立市企业合规研究会,组织开展“律企结对”“律会结对”活动,有效覆盖企业6000余家,组织开展合规培训、“合规法治体检”600余场次,提出意见建议3000余条。组织编写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指引、典型案例汇编及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企业依法经营意识大幅提高,合规管理风险有效降低。
拓展法律服务外沿,着力优化要素环境。成立500多名律师参加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法律服务团,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提前靠上、主动服务、全程参与,助力低效片区焕发活力。服务团累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600余场次、出具法律意见1700余份、参与化解矛盾纠纷3100余件、服务居民31300余户。深化涉外公证认证联办业务,为涉外企业、群众提供涉外公证、领事认证申请“两件事一次办”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办理涉外公证认证联办业务1576件。开展公证参与行政执法辅助事务试点,办理案件3517件,完成存量房“带押过户”试点公证业务100余件。深化“12348热线+人民调解”纠纷化解模式,高效便捷化解涉企纠纷,截至目前,指导处理劳动纠纷2000余件,受理调解申请4036件,涉及标的额644.49万元。发展壮大扶持律师行业,全市兑现奖励扶持资金800余万元,上半年律师业务创收、公证收费、司法鉴定办理业务收入共计14.7亿元,同比增长7.5%。
搭好公共服务平台,着力优化人文环境。建成2167个市、区、镇、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实现四级实体平台全覆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打造“一站式”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涵盖律师、司法鉴定、法律援助、行政复议等13项服务,让群众“走进一扇门,办好所有事”。增设集惠企保障、企业合规指导等服务的“综合指引”窗口,将市场主体纳入公共法律服务范围。完善法律援助申请、公证服务、商事仲裁等服务指引,打造“12348” 24小时企业法律顾问服务热线,让群众、企业一个电话问清法律服务所有事。在道路交通、劳动人事、金融等矛盾纠纷多发频发领域,指导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青岛样板”,截至目前,共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5万余件。指导、发动开展营商环境主题法治宣传,组织开展“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专题学法考法、专项答题竞赛,累计吸引46万余人次参加,优化营商环境法律知晓率明显提升。
市司法局的下步工作打算包括——
健全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制度机制。全面总结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任务措施落实情况,组织召开市优化法治环境工作协调机制联席会议,推动协调机制规范高效运转,助力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创新制定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围绕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环节,将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内在要求分解、细化,明确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具体工作职责和标准要求。
持续加强优化营商环境制度供给。围绕发展所需、群众所盼,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完善优化营商环境相关领域制度。创新制定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和备案审查工作地方标准,进一步规范政府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加强对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的提前介入力度和参与深度,深化“点菜单”式政策改革,为项目落地把好关、服好务。
不断提升企业法律服务保障水平。壮大惠企法律服务团队,深入开展中小企业走访,送法送政策上门,不断提升惠企工作和惠企政策的知晓度,着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深化企业合规工作指导机制,引导企业合规经营,激发企业参与合规建设的内生动力,打造惠企法律服务升级版。(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戴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