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69亿元!青岛经济“三季报”出炉,恢复向好、活力回归
三季度是完成全年经济目标的关键期。
30日下午,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23年前三季度青岛市经济运行情况。
这份“三季报”成绩单很提气。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前三季度,青岛市生产总值11769.1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
城市间的相互追赶愈加激烈。与“半年报”相比,青岛与宁波的差距从236.39亿元缩小至48.19亿元,对无锡的领先优势从403.04亿元扩大至768.55亿元,在全国城市排名中稳坐第13位。
守住优势需要不断自我加压。青岛与天津的差距,从前年、去年同期的1107亿元、872亿元,不断缩小至今年同期的483.5亿元,进一步巩固了北方第三城的地位。
新闻发布稿中这样评价青岛前三季度的整体表现:持续强化政策供给,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恢复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
01
看供给,韧性强劲
应对复苏进程中的风险挑战,产业发展韧性的增强、重点产业的存量与新经济动能的增量,共同支撑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工业是压舱石。纵观前三季度工业数据,不难看出青岛工业韧性强劲——
看增速。青岛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一季度的4.8%,到上半年的5.4%,再到前三季度的5.7%,增速不断加快。
看增长面。青岛市35个大类行业中,22个行业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62.9%,比上半年提高5.8个百分点;347种工业主要产品中177种产品产量同比实现增长,充电桩、虚拟现实设备、动车组分别增长49.2倍、40.5倍、47.8%。
看新动能。青岛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比上半年加快2.9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31.1%、27.7%。
在产品供给恢复提升的同时,服务供给也呈现持续向好势头——
前三季度,青岛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占生产总值比重63.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7%。其中,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增长17.2%、9.4%。
现代服务业带动明显。前三季度,青岛市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1-8月份,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9.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2.5%。
对冲风险最有效的做法就是练好内功。持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叫响“青岛制造”“青岛礼物”“青岛手造”“青岛服务”等,不断提升供给能力水平,增强青岛品牌势能,增加产业竞争力,应对挑战方能从容不迫。
02
看需求,企稳回升
需求是全球经济增长中最稀缺的资源。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总体趋紧,经济筑底企稳苗头显现但尚不牢固,短期内总需求不足问题仍然突出。
从经济需求侧“三驾马车”视角来看青岛表现——
前三季度,青岛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14.2亿元,同比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3%,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值6630.7亿元,同比增长7.3%。
消费“暖”。前三季度,消费复苏的良好态势与经济持续好转、居民消费信心不断提振、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效果兑现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今年以来,青岛围绕“惠享山东消费年”,开展“亿惠青岛消费年”系列活动,共计发放消费券1.39亿元,拉动消费超过40亿元,消费活力不断回归。
聚集性、接触性消费不断活跃,交通物流需求持续旺盛。1-8月份,青岛市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0%,旅行社及相关服务增长25.0%,比1-5月份分别加快9.4、12.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市航空旅客吞吐量1605万人次,同比增长104.1%;铁路客运量2485万人次,增长145.1%;水路客运量317.2万人次,增长460.7%。
投资“稳”。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今天的投资质量就是明天的产业水平。前三季度,青岛工业、基础设施、社会民生三大板块持续增长,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投资占比进一步提升,大项目落地开工成效显现。有效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对经济恢复的关键作用增强的同时,也为城市产业发展的后劲持续蓄能。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2%。分领域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7.9%和27.9%。实体经济和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前三季度24条重点产业链投资同比增长25.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2.1%,比上半年分别加快14.1个、1.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5%,比上半年加快1.6个百分点。
出口“韧”。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全球贸易持续处于疲弱态势。世贸组织(WTO)近期将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速从此前预测的1.7%下调至0.8%。面对多重风险挑战,一系列稳外贸政策举措加力提效,青岛外贸迎难而上,稳规模、优结构持续推进,进出口规模逐季抬升。前三季度,青岛市出口3605.9亿元,同比增长2.5%;进口3024.8亿元,增长13.7%。一般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7.3%,占进出口总值的64.8%;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3.5%,占进出口总值的70.8%;机电产品出口增长7.3%,占出口总值的48.3%。对外合作不断深化,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8.0%,占进出口总值的52.0%。
从数据趋势来看,未来一个时期,以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的特征会更加明显。要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在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的同时,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继而持续发挥进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03
看后势,蓄足信心
三季度以来,我国实际经济运行持续好转,积极因素不断积累,新动能加快成长壮大。但也要看到,一些“超预期”因素出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我国处于经济恢复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更需要坚定信心、精准施策、沉着应对。
从青岛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来看,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及接续政策效应不断释放红利,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增长。无论跟自己比,还是跟同类城市比,青岛“三季报”成绩来之不易,亮点可圈可点,提振了信心。
毫无疑问,“不确定”仍将是未来发展面临的常态。此时,更要坚定信心,紧盯经济运行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着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
10月23日,青岛召开市委常委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精神,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研究审议有关工作事项。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坚决扛牢稳增长政治责任,全力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加力提速工业发展、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大力提振扩大消费、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持续抓好重点工作、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守牢安全底线、科学谋划明年工作。
这些都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点、难点,要精准发力,用好用活政策工具箱,抓牢抓实出成效实绩。
市场经济,根本上是信心经济。经济发展的预期,往往有着强烈的自我实现特征。面向未来,却反作用于当下。
在奋力冲刺四季度、确保完成全年目标的时刻,客观审视过青岛“三季报”数据,我们更有理由把发展的视线投远,沉下心来,铆足劲,继续把经济向好的跑道砌实,把高质量发展的底气蓄足。
(作者 刘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