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官宣来了!省政府发布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

2023-10-13 23:46    青报观象山

站上新起点,承载新使命,奔赴新未来。

10月13日,省政府网站发布了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的《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青岛都市圈正式进入建设落地阶段,对作为核心城市的青岛而言,是重大的发展机遇,也是对城市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能力的更大挑战,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强化。

根据《规划》,青岛都市圈以青岛市为中心,与联系紧密的潍坊市、日照市、烟台市共同组成。主要包括青岛市全域,潍坊市诸城市、高密市,日照市东港区,烟台市莱阳市、莱州市、海阳市,陆域总面积2.15万平方公里,2022年末常住人口1558万人。

以加快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推动青岛带动周边城镇共同发展、提升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水平为方向,《规划》提出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现代产业协作共兴、开放合作协同共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实现青潍日同城化、引领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打造北方地区转型发展增长极、全国同城化发展样板区、高品质宜居宜业生活圈,助力山东半岛城市群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更好发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龙头作用。

放眼未来,一个交通同网、产业同链、科技同兴、服务同城、生态同治的现代化都市圈将在这片热土加速成长,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

01

拉升新增长极

一个个正在崛起的都市圈,是面向未来驱动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都市圈在当前和未来都是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平台。”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国土交通部副主任潘昭宇表示,“都市圈以4.5%的国土面积,承载了约32.1%的常住人口,创造了约51.6%的生产总值,而这种集聚趋势将会继续扩大,都市圈将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都市圈是驱动区域发展的重要策略,是对区域发展机制的有益探索。”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屠启宇高度肯定都市圈的探索意义。

他把城市群、都市圈形象地比作一个个微信群。“作为群成员,城市、组团可以因为共同的诉求加入不同的‘微信群’,这些群可以交叉重叠,围绕共同诉求协同推动群组内要素的高效配置和加速流动。”他表示,就像青岛是山东半岛城市群、胶东经济圈的重要成员,而青岛都市圈则是中心城市青岛作为“群主”构建的协同发展群,都是对区域发展的创新探索。

“这是第一次依托于青岛单一的中心城市来进行区域协调发展的谋划,为未来青岛发挥中心城市引领带动作用扩展了空间。”青岛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冷静表示,“都市圈的划分更突出经济价值和经济意义。通过跨越行政区范围,优化空间结构,都市圈将实现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更大范围的资源要素自由流动,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

作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纵深开放的重要战略支点、山东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共建“一带一路”、经略海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给予了青岛都市圈蓄势而起的底气。

2022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日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都提及了“青岛都市圈”,凸显其在区域发展中的核心功能。

“推进都市圈的建设,是进一步提升城市群发展能级、打造活跃增长极的有效路径。”华略智库长三角研究院院长夏骥说。多位受访专家都表示,都市圈是高度一体化的先行示范区。国家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重大历史使命,青岛都市圈为担当“强龙头”的青岛搭建了更大舞台,无疑将助推青岛都市圈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集聚人口和经济势能,提高发展能级和开放水平,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02

做强核心引领

基于青岛、大于青岛、优于青岛,青岛都市圈以青岛为主核,可以说,青岛的高度决定着青岛都市圈的高度。

担当引领都市圈建设的重任,也给这座城市提供了一个更为宏阔的视角,得以进一步站在融入和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时空维度,来考量城市发展方式和服务能级的转变提升。

“青岛都市圈是区域战略布局的重要节点,承担着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任。”潘昭宇说,“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格局加速调整,青岛应抓住‘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的历史机遇,引领都市圈主动对接京津冀与长三角、依托沿黄腹地和面向东北亚的重要城市群,积极与济南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寻求开放和创新。”

勾勒青岛都市圈发展蓝图,《规划》提出加快转变青岛城市发展方式,强化城市核心功能。

“坚持聚湾强心,着力提升环胶州湾都市区的经济高度、人口密度、创新浓度和辐射强度,打造世界一流湾区。”《规划》要求青岛立足国家所需、地方所长、发展实际,进一步增强高端产业引领、科技创新策源、开放枢纽门户、绿色生态宜居等功能。

在夏骥看来,作为核心城市,青岛要发挥在科创、海洋、开放和数字经济方面的基础优势,强化产业科创策源、蓝色要素配置、开放贸易枢纽、数字干线传导的功能,从而更好地服务辐射整个都市圈的发展。

以青岛为“核”,构建核心引领、轴线展开、多点支撑的网络化、多层次发展格局,《规划》提出打造由济青陆海发展主轴、滨海综合发展轴、青烟综合发展轴“三轴”组成的都市圈发展廊道。

沿三条轴线,青岛都市圈将推动青岛潍坊同城化发展,向西链接济南都市圈及沿黄流域,打造内接外联、陆海联动的综合发展廊道;推动青岛日照同城化发展,深化即墨与海阳的战略合作,向东链接威海、向南链接长三角地区,全面增强向海图强发展优势,打造高端要素资源集聚、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沿海绿色发展廊道;强化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与烟台联动的重要支点作用,向北链接烟台市区,打造优势互补、协同互动的综合发展廊道。

03

落地协同发展

把都市圈的规划蓝图愿景,落地为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协同是关键。

“上海大都市圈的‘大’是一种气魄。”屠启宇表示,其为其他都市圈提供的借鉴就是,“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都市圈首先要做到真正的协同。”

只有形成协同发展合力,才能让要素流动更加便捷、生产生活成本更有吸引力,进而提升都市圈的承载力、激发一体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经济体系的高度连接,是都市圈协同发展的黏合剂,也是其担当区域经济增长发动机、对外竞争主体的核心优势。在城市流量的“向心”趋势之下,对核心区和外围区进行更为明确的分工,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推动都市圈产业梯次互补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提升青岛中心城区服务能级、提升中间地区制造业水平、提升外围地区产业承载能力。《规划》同时提出以“三轴”为支撑,构建青潍临港临空产业带、滨海海洋经济带、青烟先进制造产业带“三带”产业发展格局,增强重点产业链布局紧密度,共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是都市圈高效联通的基础。对此,《规划》提出推进基础设施同城同网,聚焦“外建大通道、内建大网络、共建大枢纽”,打造轨道交通、公交“一小时通勤圈”,力争2025年基本消除城际“断头路”,增强门户枢纽功能,推进能源、水资源等基础设施对接成网,为同城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依托前期胶东经济圈的发展基础,青烟潍日的毗邻区域形成了经济联系紧密、人文交往频繁的比较优势。在《规划》中,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胶州—高密临空临港协作区、平度—昌邑—莱州绿色化工联动区、海阳—莱阳—即墨海洋产业联动区等毗邻区也都领到了“新任务”。

“未来这些区域的战略价值将得到凸显。”在冷静看来,《规划》的一大亮点就在于突出了同城化,尤其是以毗邻区为突破口推动同城化发展,在规划布局、交通联接、产业协作、政务服务等方面深化合作创新,将打造同城化发展若干支撑点。

《规划》还在协同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促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促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推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更多方面提出了协同发展的举措。

一系列务实谋划,为新起点上高质量推进青岛都市圈协同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

探索落地创新驱动、效率驱动、开放驱动的协同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新机制,青岛都市圈将锻造区域发展更强劲的核心引擎。

作者|杨光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官宣来了!省政府发布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

2023-10-14    青报观象山

青岛日报刊发评论员文章:城市的高度决定都市圈的高度

2023-10-14    青岛日报

开辟新篇章!青岛聚力打造“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2023-10-14    青岛日报

缓解市南老城区交通紧张停车难,省内首个地下人防停车网全面完成

2023-10-14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我的妈妈走丢了,求求大家能帮帮我!”青岛网友发文寻找走失母亲

2023-10-13    青岛新闻网

呼吸道传染病进入多发季,青岛疾控专家呼吁这样应对

2023-10-14    青岛日报

青岛早知道|省政府发布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 山东最低工资标准调整 地铁2号线二期首个车站主体结构封顶

2023-10-14    青岛新闻网

青岛今天晴间多云,市区最高气温23℃,最低气温13℃

2023-10-14    青岛气象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