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青岛人】果蔬还能变“龙凤”?看青岛“硬汉”巧手雕“活”舌尖美味
【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李丽涛 徐斌)
你见过用南瓜雕刻的龙头,用面粉捏出的凤凰吗?在李成钵的手中,日常的水果蔬菜和面粉,都能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果蔬雕刻、面塑……从门外汉成为非遗技术传承人,李成钵用了7年的时间,看着他满是刀痕的双手,就知道,这背后的努力绝不简单。
“硬汉”变“巧夫”
悬缕、直镂、空踏……只见刻刀在李成钵手中舞动,顷刻间,便雕出一件件造型逼真的小型果雕。光看李成钵这一副硬汉形象,很难想象他竟有这般手巧心细的一面。
七年前,李成钵还从事着与食雕毫无关系的舞台搭建工作,日夜奔波,干的都是体力活儿,眼看着手上的项目越接越少,李成钵果断关停准备转行。在变卖了所有设备后,他开始寻找事业第二春。
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成钵在青岛参加一位朋友的婚礼时,第一次看到果蔬雕刻品,看到平常餐桌上的瓜果蔬菜,竟能变成花鸟龙凤类的艺术品,他大受震撼。当朋友告诉他,寻遍青岛都没找到一位能做婚礼果蔬雕刻的师傅,朋友还为此专门远赴成都下单。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此时的李成钵似乎发现了新商机:既然青岛没人做,那何不一试?
就这样,李成钵带着妻子一起,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求学之路,一把小刀一个西瓜,从最基础的西瓜雕花起步。但脱产学手艺对于一个有二胎的家庭而言压力属实不小,为了最大程度上减少开支,李成钵决定派出妻子一人拜师学艺。李成钵则一边带孩子一边陪读,妻子从师父那儿学,李成钵再跟着妻子学。
雕刻“舌尖上”的艺术
辗转成都、石家庄,又回到青岛继续学习,本以为只是一时兴起,没想到李成钵一路潜心学习了两年有余。在李成钵看来,手艺的练就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每克服一个困难,突破一次瓶颈,都能有显著的收获,这种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
夫妻两人耗时两年多的脱产学习,其压力可想而知,这就意味着全家切断了所有的经济来源,还在不断地投资,甚至不知道投入的本金是否能赚回来。作为一家之主,李成钵也一度崩溃到想要放弃。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要达到怎样的高度,就要克服怎样的困难,在攻克果蔬雕刻最难关——南瓜龙凤时,李成钵反复尝试始终不得要领,迟迟雕不出最复杂且重要的龙头部分,看着满地的南瓜碎片,他欲哭无泪,暗叹自己选错了赛道。捡起脚边剩下的最后一只南瓜,决定试完最后一次就死心。峰回路转,龙头竟然在即将放弃的关键时刻被雕出来了!
2019年10月12日,耗时4天,李成钵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单,一套龙凤呈祥的果蔬雕刻组合,说是第一单,其实是免费送。趁着十月婚礼扎堆,李成钵也抓住机会积极推销雕刻业务,跑遍各大婚庆市场,利用熟人圈和社交媒体进行宣传推广。
从出师到独立运营,半年的时间里,李成钵也渐渐打开了自己的名气,在青岛,大家都知道多了这位会果蔬雕刻的专家。
用“传承”守护“传统”
如今回看自己的第一幅“大作”,李成钵忍不住吐槽“太丑”。近两年,在发展事业的同时,李成钵也在不断精进自己的手艺。当初四天才能雕刻的作品,如今四小时就能完成;当初奔走相告都签不下一单,如今早已是接单不暇。
学艺之处,李成钵就毫不避讳地表示是为了以此谋生,但随着了解的不断加深,他也明白了其中的“传承”。原来,早年间青岛也有不少果蔬雕刻的高手,他们的弟子将这门手艺传播到更多地区,可遗憾的是在青岛本土却渐渐失传了。如今李成钵又将它带回青岛,想将其与本土特色相融,打造属于我们青岛的特色文化。
考虑到果蔬雕刻的保存时间有限,李成钵又进一步学习了更高难度的面塑技艺,用面粉制作出栩栩如生的凤凰、比翼鸟,甚至是冰墩墩等吉祥物。
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上,他的脚步从未停下。如今,李成钵又研究起编织的手艺活……“比起做‘传统文化’,我更想‘传承文化’。只有‘传统’可能会僵住,但有了‘传承’就会发扬光大。”只有不断“传承”才能守护“传统”,坚守着这份信念,李成钵还要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