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2025年青岛服务业增加值达1.1万亿 青岛发布三年行动方案
青岛新闻网10月11日讯(记者 张力伟)11日,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市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解读《青岛市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总体情况。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占GDP比重达到64.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9.6%,服务业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和“主引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比如融合创新发展能力不足、质量和效益亟待提升、服务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不强、引领和龙头带动作用不显著、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尚待深入,人才、融资、用地等要素支撑亟待增强。
为解决上述存在问题、突破上述制约因素,加快促进服务业与青岛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亟须确立服务业主导产业,明确目前主要任务,开展下一步具体行动,实施切实管用保障措施,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夯实服务业对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
《方案》的主要内容
新体系主要体现在“四新”,分别是:新目标、新增长点、新路径、新举措。
第一,新目标
持续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加快提升服务品质效率,争取202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万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0%左右,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初步形成。
第二,新增长点
锚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十大产业”,培育十个未来新增长点。
现代金融,以打造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和未来金融科技中心为目标,争取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100亿元。
现代物流,以建设综合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和全国主要国际物流中心城市为目标,争取2025年物流产业增加值超过1600亿元。
现代商贸,以推动传统商贸业数字化改造升级为目标,争取2025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超21000亿元,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达到35%。
软件和信息服务,以形成多元、开放、共赢、可持续的产业生态为目标,争取2025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达到4000亿元,年均增速10%以上。
科技服务,重点发展研究和试验发展服务、技术推广服务、检验检测、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创新平台建设等领域,提升发展产品规划、设计管理咨询等高附加值工业设计服务,争取2025年全市科技服务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达到450亿元。
会展产业,以推进产展融合发展为目标,争取2025年会展产业链收入达到260亿元左右。
商务服务,以培育集聚一批服务企业和机构、打造一批一体化商务中介服务平台为目标,争取2025年新认定总部企业550家以上,培育50家以上商务服务领军企业。
人力资源服务,以建设国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为目标,争取2025年人力资源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检验检测认证,以打造多元化认证供给产业链新模式为目标,争取2025年检验检测认证产业规模达70亿元。
文化旅游,以基本建成重要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争取2025年文化旅游产业规模突破3500亿元。
第三,新路径
以七项行动、19项措施为实施路径,提升服务业对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高品质生活的支撑带动作用。
科技创新突破行动。包括打造创新平台、发展新兴业态、优化创新生态3项具体措施。聚焦24条产业链,每年培育引进10家特定行业特定领域平台,培育10个以上服务业创新中心。
消费扩容提质行动。包括推动传统消费升级、发展新型消费、丰富消费场景3项具体措施。每年组织开展多次促消费活动,建设一批新型文旅消费集聚地,发展“四首经济”,创建省级以上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评选一批消费新场景示范项目。
市场主体培育行动。包括壮大服务业领军企业、培育细分领域成长企业、有序推进服务业主体“个转企”“小升规”3项具体措施。每年培育一批市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每年新增纳统规上服务业企业300家以上。
平台载体支撑行动,包括打造10个以上高能级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重点打造100座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工业楼宇,引进一批国内和世界500强服务业企业及重大建设项目。
人才体系驱动行动,包括引培集聚国际化领军人才、综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2项具体措施。建设国家级青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每两年度培育市级现代服务业拔尖人才30名以上。
就业容量扩大行动,包括创新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提升市场吸纳就业能力2项具体措施,支持服务业平台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
配套设施提升行动,包括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布局新兴服务领域基础设施、加强辐射带动区域能力建设3项具体措施。补齐社区便民服务设施;统筹推进新算力、新网络、新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运营新标杆、
区域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加强山东半岛城市群及沿黄流域重要内陆枢纽城市的协同联动。
第四,新举措
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3项保障措施。
一是充分发挥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行业部门、区市、企业常态化联系制度,强化协同联动。
二是统筹用好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措施,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服务业新兴领域培育壮大。
三是进一步推动人才、技术、资金、数据等核心要素自由流动,探索适应服务业发展的准入、准营标准,构建开放协同、包容审慎的服务业监管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