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与日照一路之隔!青岛南“极”村,藏着“网红打卡地”

2023-09-20 10:19    青岛早报

青岛南“极”村藏着“网红打卡地”

青岛最南端西海岸融河村与日照一路之隔 村里明荷湾景美花艳 上世纪地瓜窖修旧如旧见证历史

田间饱满的玉米穗挂在秸秆上,丰收的花生晾晒在村民自家门前空地上,村头的荷塘里荷花正艳,伴随着虫鸣鸟叫在风中摇曳……进入九月,西海岸新区海青镇融河村一片秋日胜景,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里是青岛的西南端,被称为“青岛最南端的村”,而融河村最南端的修七园网格与日照市仅一路之隔。

昨天,记者来到海青镇的西南部,探访这个青岛乡村之“最”——位于青岛市最南端,东经约120度、北纬约35度的融河村修七园网格。修七园网格东西长1.5公里,南北长1.2公里,面积约1.8平方公里,土地平坦肥沃,村子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条河流,水资源丰富,并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紧靠着沈海高速公路。

西海岸新区海青镇融河村修七园网格。

与日照市仅一路之隔

昨天上午,记者开车从青岛市区出发,耗时约两个小时到达了西海岸新区海青镇。海青镇距离青岛市区约100公里,全镇总面积102平方公里,辖10个新村、64个网格,这里是青岛市“南茶北引”落地繁衍的地标镇,素有“北茶之源”的美誉。

从海青镇政府驻地向西行进约10公里,便是修七园网格。据传,明洪武十年前后,王氏家族由江苏海州移民迁于该地,择地定居起名为“秋秋园”,后改名为“修七元”。目前,该地实行网格化管理,列入融河村统一管辖。

干净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民居、房前屋后的绿荫让人眼前一亮。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海青镇通过三产融合、产城融合、茶旅融合,开创以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局面。目前全镇共有茶园面积3.5万亩、国家级无公害茶园基地6处、茶叶专业村43个、茶企200余家,全年生产干茶260余万斤,实现经济效益2.2亿元。但走进修七园网格后记者发现,这里以“竹”为特色,村中家家户户或在房前或在屋后均种植有毛竹。

作为青岛最南端的村庄,修七园网格的最大特点便是毗邻日照,与日照东港区的两城街道仅一路之隔。

“我们这里是青岛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村庄,但是因为位置的原因,我们是青岛毗邻日照的‘最前站’。也是因为距离近,我们与日照的沟通也更密切。”修七园网格党支部书记王志学告诉记者,作为青岛与日照合作发展的“排头兵”,他们践行“美美与共”的发展理念,共同弹奏和美乡村的“协奏曲”。

据了解,近年来,日照与青岛分别跨域举办自行车比赛、马拉松赛事等活动,而用来承办赛事活动的主要载体——“风情绿道”的青岛起点,正处在修七园网格。“我们与日照有着非常紧密的沟通。”王志学说,不管是体育、文化,还是经济等方面,修七园网格与日照的关联千丝万缕。

远近闻名的“长寿村”

这种千丝万缕的关联,也为修七园网格的发展提供了动能。曾经赛事结束后保留的绿道,已经成为当地居民出行、散步的重要通道;马拉松、自行车赛事所留下的各类文化元素,也成为了村中居民的“打卡地”……走在修七园网格的外围,各类曾经比赛所留下的设备设施以及文化元素尤为显眼。

“这里曾是跨域赛事设置的一个服务点,现在我们正在对它改造。”在修七园网格的东端,曾经比赛所用的一个服务点正在改造中。该服务点除了必要的几间房屋,还设置了红心休息椅、文化墙等设施。王志学介绍,他们正利用该服务点打造一个供居民娱乐、休闲的场所,“村里的生活还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经常组织广场舞等活动。”

实际上,在修七园网格,曾经各类赛事留下的元素已经深深融入了这个村庄。“我们还打造了一个‘明荷湾’,现在那里的荷花正好盛开。每到晚上,村民都会过去玩耍。”说完,王志学又带着记者前往该村的另一个“网红地”——明荷湾。

荷叶圆润,荷花摇曳。记者在修七园网格的明荷湾看到,大片的荷花正在盛开,小湖旁还修建了供居民步行赏景的步栈道。“在栈道上,我们还加了彩灯,每到晚上就会亮起来,非常热闹。”王志学说。

记者还发现,在明荷湾不远处还有两块有着百年历史的石碑,石碑后还修建了供人漫步的鲜花步道。“我们村80岁以上的老人有四五十人,95岁的老人有两人。我觉得,村民长寿和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王志学告诉记者,修七园网格共有267户,人口为776人,虽然村子不大,但却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

保留上世纪的地瓜窖

带记者看完了村内的两大“网红地”后,王志学又略显神秘地告诉记者:村里还有一处保存完好的、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农业设施——50多年前建设的地瓜窖。记者跟着王志学走了约15分钟,在穿过一片树林后便来到了地瓜窖。

地瓜窖的前方设置有文化墙,一个“老黄牛”的雕塑尤为显眼,该地瓜窖静静地矗立在一片山林之中。王志学告诉记者,这处地瓜窖是1971年建的,因为石砌拱结构,所以冬暖夏凉。当时村里一共有5个小队,这个地瓜窖就建成5孔,每队1孔。外面墙上对应着5个小黑板,是记录每个队储存地瓜斤数用的。

西海岸新区海青镇融河村修七园网格的地瓜窖。

王志学告诉记者,山东有栽种地瓜的传统,特别是丘陵地带,土地适合地瓜生长,出产的地瓜糖分多、味道佳。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因为物质匮乏,所以产量高、容易活的地瓜成为农村主要口粮,直到70年代,当地的地瓜种植面积还很大。“这个地瓜窖当年可是村里很重要的一个农业设施,后来因为物质丰富,村民们慢慢不种地瓜了,地瓜窖才闲置下来。”王志学说。

“弃用多年的地瓜窖虽然历经风雨外观有破损,但整体还算完整,村里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在2020年进行了修复,作为村史教育点使用。”王志学告诉记者,地瓜在粮食紧缺年代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村里留存地瓜窖,就是想要丰富村庄的内涵,通过它让后人铭记过去。(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张孝鹏)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聚青岛谋合作,中欧企业家共话“中国机遇”

2023-09-20    青岛日报

记者调查:商业新格局下,青岛历史城区如何踩准鼓点

2023-09-20    青岛日报

青岛时间|次元破壁!AI说它“看见”了乡村中的青岛

2023-09-20    青岛新闻网

“科技范”十足!来青岛科技馆,沉浸式“玩转”大海

2023-09-20    青岛日报

注意防范!青岛继续发布大风黄色预警 沿海地区阵风8级

2023-09-20    青岛气象

四大主题活动!2023青岛市绿色出行宣传月拉开帷幕

2023-09-20    青岛新闻网

青岛农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丁明来今天14:30在线网谈

2023-09-20   

青岛获评“2023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

2023-09-20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