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海洋“两翼齐飞”!即墨区大抓项目,释放发展新动能
即墨区今年上半年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16.6%,拉动规上工业增长7.3个百分点;预计完成海洋产值318亿元,增长6.6%
汽车海洋“两翼齐飞”,鼓荡发展新动能
坚持创新引领,强化产业支撑,今年以来,即墨区聚焦汽车、海洋两大主导产业,创新工作思路打法,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和项目招引,不断激活发展新动能。
推动高质量发展,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首先要明确自身优势和发力点。即墨区陆海统筹优势明显,实体经济体系完备,工业占GDP比重超过50%,目前已形成传统汽车和新兴海洋产业在内的六大主导产业。今年上半年,即墨全区生产总值763.11亿元,增长6.4%,超出年初计划0.9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超过目标增速2.9个百分点。其中,全区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16.6%,拉动规上工业增长7.3个百分点;预计完成海洋产值318亿元,增长6.6%。汽车和海洋产业成为即墨区经济持续稳健增长的强力“双翼”。
做大做强,汽车产业聚链成势
青岛汽车产业规模已迈过千亿大关,如何实现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已成为新课题。
位于奇瑞零部件产业园一期的成飞瑞鹄生产车间内,机器人不停地挥舞着手臂,飞快地完成一个个焊接动作。“今年1月份,我们就实现了对奇瑞的批量供货。”成飞瑞鹄青岛公司副总经理章望筛说。
奇瑞青岛工厂生产线。王涛 摄
作为奇瑞的配套企业之一,在此之前,成飞瑞鹄生产的零部件只能通过长途运输从安徽芜湖送到青岛,如今,包括汽车前地板、左右轮罩等87种零部件已实现本地化生产。“为给奇瑞新车型提供配套,我们还预留了项目二期。”
不久前,奇瑞零部件产业园一期正式投产,已落户成飞瑞鹄、高普汽车等9个项目,涉及汽车车身、底盘、汽车电子、内外饰及模块化等,极大提高了奇瑞工厂的本地配套率。“目前,二期9万平方米车间主体框架已完工。随着项目建设的推进,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正加速集聚。”青岛汽车产业新城管委招商促进部主管徐文强表示。
2022年11月18日,奇瑞青岛工厂建成投产。从开工到投产,只用了17个月,平均每1.5分钟就能有一台全新整车下线。龙头企业的落户,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速集聚。围绕奇瑞这个“链主”企业,即墨规划了千亩零部件产业园,实现整车厂和零部件企业高度融合、协同发展。
奇瑞零部件产业园的投产只是即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即墨汽车产业已成为全省25个特色产业集群之一。依托4大整车和400多家零部件企业,即墨区正加快实现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青岛把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的24条产业链之一,全速推进产品向新能源汽车、高端汽车和智能汽车转型。在支持传统龙头企业扩大产能的基础上,即墨区也将目光瞄准新能源汽车:2022年一汽解放新能源轻卡投产,目前正处于产量爬坡中;今年9月,插电混动车型将在奇瑞青岛工厂下线,第二款新车型也将在明年下线,未来,奇瑞青岛工厂会实现新能源车、燃油车、混电车共同生产……
下一步,即墨区将积极推进奥迪新车型技改、奇瑞汽车产能爬坡,重点推进一汽锻造、城鑫零部件等汽车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培育新能源整车及核心零部件增长点,加快全区汽车产业向年产100万辆整车、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值“双千亿”的目标迈进。
聚力攻坚,海洋产业实现新突破
今年以来,青岛加快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攻坚突破,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
即墨鹤山东路与莱青路交会处,一栋栋办公楼和在建厂房拔地而起,这里是青岛美谷生物项目建设现场,未来这里将成为海洋生物产业的新高地。
美谷生物项目总投资约56亿元,占地约400亩,由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凌沛学领衔,依托山东大学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技术和人才优势,聚焦海洋生物美妆产品这一细分领域,建设集新品研发、智能制造和品牌孵化于一体的规模化生产制造项目。
其中,项目一期主要建设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共享中心、直播中心、人才中心等五大中心和一系列标准厂房,包括建设15条化妆品生产线、15条功能食品生产线、5条微生物合成发酵透明质酸高端原料复配生产线。目前,直播中心、共享中心已经投入使用,一条次抛玻尿酸精华液生产线及一条水乳膏霜生产线完成设备调试,标准厂房正进行主体施工,计划年底前竣工。
位于即墨东部的蓝谷集聚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等50多家“国字号”科研机构和高校院所,涌现出一大批填补国际国内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依托科研优势,青岛蓝谷狠抓产业起势,开启从“科研强”迈向“产业强”的新征程,并布局海洋信息、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海洋新能源4个千亩产业园,搭建产业项目落地载体。美谷生物项目正是海洋生物千亩产业园的链主企业。
青岛市委提出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赋予即墨“当好海洋经济发展排头兵”的使命。即墨区坚持“陆海统筹、全域皆蓝”,加快构建完善海洋经济发展体系,进一步做大图强海洋产业。上半年,8大涉海产业园及美谷生物、汉缆等总投资534亿元的44个涉海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未来,即墨将发挥汇聚海洋科研平台和人才作用,推动全区8个涉海千亩产业园建设升级,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常态化开展“揭榜挂帅”活动,全力服务保障“国字号”科研平台和高校院所创新发展,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新高地。
大抓项目,释放发展新动能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
“项目于今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截止到8月中旬,主体工程建设进度已完成60%。”青岛智造产业园项目负责人江晓说。项目施工现场,200多名工人遍布各个工位,砂石车、混凝土搅拌机等大型机械运转不停,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青岛智造产业园是青岛市2023年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7亿元,计划年内完成6.8万余平方米的生产厂房及宿舍主体工程。项目全部建成后,将落户58个项目,提供约1500个就业岗位,实现年税收近1亿元。“我们建立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重点难点问题协调解决机制,全面加速产业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截至目前,辖区9个省市区级重点项目中,8个项目已提前开工建设,1个项目已投产达效。”潮海街道办事处主任林映君表示。
卷线、组装、浸漆、包装……云路绿色能源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5万多平方米的崭新厂房内,各生产环节井然有序。去年4月动工,10月主体完工,12月正式投产,创造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行业内项目建设最快速度。
项目一期刚建成投产,二期又马不停蹄开工建设……作为山东省优选项目,云路绿色能源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总投资9.6亿元,占地面积77亩,新建磁性元器件生产车间、研发车间、办公楼及配套设施,主要进行磁性元器件等产品研发、生产。“现在,二期1.2万平方米的钢结构生产车间正开展主体建设,预计10月底竣工,争取年底投产。”青岛云路绿色能源项目负责人贺广勇说。
即墨区牢牢抓住项目这个“牛鼻子”,通过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和项目招引,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上半年,全区60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开工在建率100%;区级干部带头、镇街部门联动抓招商,走出去招商300余次,新签约项目33个,其中过50亿元项目4个。今年二季度青岛市“摘星夺旗”考核中,在“项目签约落地”板块,即墨位列第二。
项目快速推进,离不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即墨打出一系列“组合拳”:“竣工即投产”改革,项目投产周期普遍缩短2-3个月;设置“三支队伍”,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全区营商环境建设的积极性;推行“首席审批服务官”制度,探索原创性、差异化的具体审批服务。
今后,即墨区将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加快推进66个在谈项目签约落地,完成237个工业技改项目,加快180个省市区级项目建设进度,全力完成投资年度目标。
决战下半年,打好收官战。即墨区将牢牢扭住实体经济这一关键支撑,积极壮大提升六大主导产业,培育完善全区15条重点产业链,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构建以海洋经济为特色、数字经济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链群化、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在打造大青岛北部经济隆起带中显担当、作贡献。
(上接第一版)鼓韵笙歌鼓友会发起人说。如今,越来越多自发组织的音乐演奏活动不断汇集,或在树下、或在湖边、或在草坪,成为一处处独具特色的“城市音乐角”。
此外,浮山还成了孩子们的户外课堂。由市园林和林业局发起的自然教育公益活动,将生态文明与美育教育相结合,让孩子们在了解公园城市建设理念的同时,沉浸自然,以美润心,提升生态环保意识和审美素养。“这种‘遛娃’方式好处很多,省钱、有教育意义,关键是孩子自己也特别喜欢。”一位参与活动的家长表示。
有观点认为,城市公园的价值体现在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诗意栖居的美学价值、以文化人的人文价值、绿色低碳的经济价值、简约健康的生活价值以及美好生活的社会价值上。而这些价值则为公园的后期发展、品质升级、业态拓展提供了方向和指引。
市太平山、浮山公园建设整治指挥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浮山森林公园采取每周两次以上巡查、每月一次各区相互观摩等方式博采众长、查漏补缺,同时,考核标准、检查办法也在加快完善中,后期将邀请市民、专家“第三只眼看浮山”,不断加强后续管理工作。(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