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质”高点!青岛全力争创质量强国标杆城市
质量既关乎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又连接一个地方的经济命脉。当前全国各大城市正掀起以“质量强市”为战略、以争创质量强国标杆城市为目标的新一轮城市竞赛。
9月14日下午,青岛市质量大会召开。市委书记陆治原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通报了全市质量工作情况,中车四方股份、青岛啤酒集团、西海岸新区、崂山区作了发言。
质量二字,质字当头。作为经济大市,青岛要由大向强转变,单靠“量”的增长形不成优势,关键要以“质”取胜。透过这场高规格的全市质量大会可以看出,青岛正以质量建设为突破口,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增强产业和区域质量竞争力,全力争创质量强国标杆城市。
抢占“质”高点,青岛将全面发力。具体而言,要分行业、分领域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要进一步提升制造业质量,深入推进企业技改“升级焕新”和“工赋青岛”专项行动。要进一步提升农副产品质量,着力打造一批现代农业标准化基地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要聚焦关键要素、关键环节做强质量支撑,着力实施“青岛优品”工程,深入推进“标准化+”战略,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夯实质量强市建设的基础。
01
质量升级
一个产品打开市场,一个经济体培育新优势、塑强竞争力,质量是最基本的元素,也是最重要的突破口。
“一代代青啤人对于质量理念的守正创新和落地执行,让先进质量文化在青啤蔚然成风,也让青岛啤酒成为飘香全球120个国家的中国骄傲。”青岛啤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克兴在发言中说,120年来,青岛啤酒始终将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线,特别是近年来通过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的质量提升行动,走出了传统产业有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青岛作为我国最早启动工业化、最早实施名牌战略的城市之一,有着重视质量的良好传统。放眼今天的青岛,一个个以质量取胜的鲜活故事在不断上演。
质量对于一个企业犹如生命,对于一个地方的发展更是如此。近年来,青岛坚持把质量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任务来抓,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质量工作成就斐然:全市荣获中国质量奖1个、中国质量奖提名奖8个,22家企业获评全国质量标杆;拥有中国世界名牌产品2个、中国名牌产品68个,26个品牌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24个项目获评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
建设质量强市,必须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来谋划和布局,这也意味着要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质量工作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关键是要找准切入点、着力点。
切入点在哪里?核心是聚焦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分行业、分领域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制造业是青岛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拥有39个工业门类和海尔、海信、青啤等一批世界知名制造业企业,青岛下步首要的是在提升制造业质量上下功夫,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在技术创新、数字化改造、产业集群培育上发力,提升产业质量竞争力,推动工业品质量迈向中高端。
在强基固本,加快推动制造业质量升级的同时,还要从农副产品、服务业、工程、公共服务等领域着眼,推动质量升级,以质量提升打造竞争新优势。
02
品牌效应
产品有质量,才有品质,有品质才有品牌。产业品质、城市品质乃至整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必须坚实质量发展基础、做强质量发展支撑。
“中国高铁”作为当今享誉世界的轨道交通装备品牌,已成为我国装备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我们搭建了全过程质量体系,不断以质量赢得市场,以创新引领未来,打造行业最优‘金名片’,努力让青岛‘质造’成为中国制造的典范。”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学华说。
品牌是一个城市的标志,也是城市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名片。作为品牌之都,青岛把自主创新和品牌经济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以质量带动品牌、以品牌振兴产业、以产业促进发展的品牌城市之路。
无论是制造业领域的海尔、海信、青啤、澳柯玛,还是农业领域的马家沟芹菜、大泽山葡萄、胶州大白菜,亦或是服务业领域的情满旅途、暖到家、畅达幸福,都是青岛的重要城市名片,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面对城市竞争的白热化,青岛品牌挖掘培育力度仍有待加强,需要“无中生有”“有而更优”,实现存量和增量的双提升。今年,青岛启动“青岛优品”工程,首批“青岛优品”遴选活动进入尾声,重点要完善“青岛优品”品牌、标准、评价、推广和保护体系,逐步将“青岛优品”打造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城市公共品牌。
传统品牌要振兴,通过推动产品升级、提升营销水平等方式,不断焕发新活力;新兴品牌要培育,争取打造一批享誉国内外的新的知名品牌;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
质量基础设施是建设质量强市的基础,除了品牌塑造,还要加强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能力建设,建设系统完备、结构优化、高效实用的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尤其是发挥标准在质量提升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聚焦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勇当标准制定的“领跑者”,抢占更多标准“话语权”,以标准国际化推动青岛装备、技术、服务、品牌“走出去”。
03
质量共建
建设质量强市,其本质是管理能力的升级换代,标志是产品质量属性升级为管理质量属性。
抓好质量工作,理念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张瑞敏抡起的那一锤树立了企业质量为先的理念,或许就没有以后走向世界的海尔,更不会诞生如今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一马当先的“海尔卡奥斯”。
如果没有对每一项环节、每一项技术的质量追求,或许,“国信1号”创新团队不可能集成创新出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
这一切突破的背后都是企业对质量的执着追求。企业是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也是质量的创造者,提升质量归根到底要靠企业。
例如,崂山区下大力气实施企业培育,按照分层分类分级的原则对企业实施帮扶,全市首个“专精特新”特色产业基地落地崂山,推动企业迈向“行业引领”;西海岸新区则着力推动企业技术、专利、标准联动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发展韧性和水平,一批重大装备、重要消费品、新兴领域高技术产品的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还入选省级科技创新强区。
质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各行各业共同努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营造政府、企业、社会、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企业要视质量为生命,苦练质量内功,强化质量管理。政府则要引导企业树立以质取胜理念,鼓励支持企业加大质量技术创新投入,搭好企业服务平台,并为企业提供优质环境。
对质量的追求,永无止境。青岛将在质量监管、质量成本、质量赋能、质量变革等方面寻求突破、追求卓越,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贡献“质量”力量。
作者|吴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