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援藏日记228丨座座关帝庙,段段统一情

2023-09-03 06:34    青岛日报

时间:2023年9月3日 星期日

地点: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海拔3860米)

天气:9/20℃小雨

在吉隆沟完成“知名摄影家走进日喀则”创作活动返回日喀则市区,连山路带国道有560公里,正常开车要9个小时,基本要耗费一个白天,所以这既是返程的一天,但是同时,又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的一天。

当翻过孔唐拉姆山口、驶过佩枯措和希夏邦马,从219国道重新进入318国道,即将进入定日县境前,318国道有一段笔直的路段直冲东南方向,道路的前方,直兀兀地出现了一座金字塔形的雪山。上午,气温还没有升起太高,地面的湿气还没有被高原强烈的阳光蒸腾起来,云雾还没有开始在山间升腾,珠穆朗玛峰,这座世界第一高的山峰,就这样相隔50多公里出现在我们眼前。这是我第一次在这个角度看到如此宽阔雄伟的珠穆朗玛,它用宽阔的胸襟伸出两只臂膀揽住了两侧的层层群山。我们兴奋起来,直奔定日县岗嘎镇东巴村的那座古堡。

沿318国道直奔珠峰而去。

前年,我曾经路过此处,去年,我们日喀则市委宣传部重大主题报道小组的同事们又一起来做了一个视频,但是遗憾的是两次都没能在这里看到过50公里外的珠峰。两年多来,我眼看着这座古堡废墟从一处罕有人至的荒野所在变成了人人必到的网红打卡点。由于来的游客太多且随意开车疾驰,破坏了附近村民们赖以生存的牧场,于是牧民们将古堡用铁丝网围起来,留了一个出入口,游客只能顺着出入口开到古堡前停车游览,村民们也可以收个10元的停车费和卫生费以增加收入。但是可惜的是,不断有不自觉的游客攀爬上古堡拍照留念,或多或少对这座古堡造成了些许损伤。我估计,有90%以上的游客不知道这座古堡的来历,它起码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定日县岗嘎镇东巴村珠峰古堡。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和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在英国殖民者野心急剧膨胀、图谋渗透中国西南大门的背景下,廓尔喀(今尼泊尔)借口商务纠纷,悍然两次出兵大举入侵西藏,占领了聂拉木等地,并攻入日喀则大肆掠夺扎什伦布寺财宝。由于当时西藏地方无力抵抗,乾隆帝先后两次派遣数万大军进军西藏,驱逐廓尔喀军队。清军在著名将领福康安、海兰察等人带领下英勇作战,很快便打败了廓尔喀军队,稳定了西藏社会局势,并攻入廓尔喀境内,包围其王城,迫使廓王最后不得不认罪投降、俯首称臣。

在反击廓尔喀入侵西藏过程中,清军在战线沿途建造了大量军事建筑,其中仅岗嘎镇周围近20平方公里范围内就分布有大小碉楼、烽火台遗址遗迹20余处,皆夯土筑成,残高2米-8米,墙厚1米-1.8米,平面多呈方形,占地面积十至数十平方米不等。行驶在318国道上,在岗嘎镇这一段的朋曲河谷两岸,经常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碉楼遗址,位于岗嘎镇东巴村的这座网红古堡便是其中的一处遗址。

岗嘎镇周边的古堡遗址。

与这些荒野中的碉楼遗址相比,在岗嘎镇还有一座更加显眼的建筑,见证着中央政府带领西藏地方抵御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历史,这便是岗嘎镇岗嘎山上的珠穆朗玛关帝庙遗址。定日县珠穆朗玛关帝庙是清军抗击廓尔喀入侵期间,在西藏修建的最后一座关帝庙,也是最大的一座关帝庙。

遗址位于岗嘎镇西南侧,山上同时建有清军墓地、抗击廓尔喀人的炮台、附属碉楼等,距318国道仅有500米。据实地勘查,原关帝庙位于岗嘎山中部南侧,为坐西向东的一层建筑,东西长约17.6米,南北长约24米,面积约350平方米,海拔4398米。

定日县岗嘎镇318国道路边的岗嘎山和关帝庙。

随着时间的推移,岗嘎关帝庙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2009年,在有关学者的努力下,关帝庙遗址在岗嘎山上被发现。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为铭记先辈功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岗嘎关帝庙这一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永世长存,在有关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建议与支持下,日喀则市于2014年开始重建岗嘎山上的关帝庙,于2018年8月27日竣工,成为岗嘎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革命历史文化类及反映西藏历史上抵御外来侵略时期的重要载体,岗嘎关帝庙是当时七世班禅额尔德尼、八世达赖喇嘛在中央政府支持下,共同抗击外敌入侵的历史见证。而今,定日县岗嘎镇珠穆朗玛关帝庙巍然矗立于与珠穆朗玛峰遥相呼应的岗嘎山巅,那与藏式民居不同的金色歇山顶建筑,成为318国道岗嘎镇段最显眼的建筑。而被冠以“珠穆朗玛”的名称,寓意爱国主义精神高耸云天,永远被各族人民所敬仰。

定日县岗嘎镇关帝庙,旁边是附属碉楼遗址。

与内地传统关帝庙不同的是,珠穆朗玛关帝庙内供奉的是两人,一人为我们熟悉的关公,另一位则是格萨尔王。在西藏,人们把关公塑造成“忠义信勇”集于一身的完人、圣人和神人,因为关帝和藏族传奇英雄格萨尔王一样都是著名武将,藏族群众就认为关公是格萨尔王的化身,于是关公就成为西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崇拜对象。因此,在西藏,关帝庙又称为格萨拉康,拉康就是佛殿的意思。

定日县岗嘎镇关帝庙内供奉着格萨尔王和关帝。

拉萨北京中路西去布达拉宫不到一公里的磨盘山上,同样也有一座关帝庙——拉萨关帝格萨拉康。1793年,为了纪念满蒙藏汉等各个民族共同奋战而获得反击廓尔喀入侵战争的全面胜利,由福康安大将军拨给白银7000两,达擦·济咙八世旦巴贡布活佛捐款并主持,在磨盘山顶上新建一座文殊庙,山中间建一座关帝庙,以示对乾隆皇帝的敬仰与感恩。另在山脚下由摄政王达擦·济咙八世新建寺院,该寺落成后由当时的十五皇子永琰即后来的嘉庆皇帝赐名“卫藏永安寺” (藏语为公德林寺)。

拉萨关帝格萨拉康,现在是西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拉萨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国实践基地,集汉藏建筑文化为一体,主要由关帝庙主殿和文殊殿组成。

拉萨关帝格萨拉康

整个建筑处于两个不同的地平上,登南面的长石台阶步入大门,有一方形小庭院,庭院东西两边建有二层楼房。再上台阶为主殿,宽12.5米,进深9.7米,六柱,殿前建筑为抬梁式结构,硬山式屋顶,上覆琉璃瓦,其造型图案有三角形寿字纹滴水、梵文莲瓣滴水、卷草纹瓦当、花草纹条砖,还有不同形制规格的板瓦和简瓦。殿内彩绘艳丽,富丽堂皇,主供左为格萨尔王,右为关公。拉萨关帝庙是藏汉两族共同设计建造的新兴庙宇,完整的建筑结构和历史文物成为研究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有效治理、规范施政、加强军事管理、社会稳定、保卫边疆的宝贵史料,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庙内乾隆五十八年所立落成碑、清至民国期间各种牌匾、刻有出征将领姓名的铜钟等,是藏汉人民精诚团结、共同抵御外敌入侵、保卫祖国神圣领土的历史见证,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拉萨关帝格萨拉康大门

拉萨有关帝庙,日喀则自然也不能少。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第一小学,于1953年5月23日正式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在日喀则地区创办的第一所公办学校,它的原名,叫格萨拉康小学。顾名思义,就是在原日喀则关帝庙的遗址上修建起来的。

格萨拉康小学大门

1721年清廷改西藏官制,在桑珠孜一带设有都司统帅的绿营兵,此后驻防此地的清军官兵集资在桑珠孜宗堡南侧初建了日喀则格萨拉康关帝庙,后可能有所损毁,又在反击廓尔喀战事胜利后重新翻修。

据乾隆时驻藏大臣和琳(和珅之弟)重修关帝庙所立帝君庙碑碑文中所说,清初西藏“自入版图以后,及其地建帝君庙”且“历昭灵应,汉番僧奉祀惟谨”。碑文记载,廓尔喀军入侵围困桑珠孜宗时,断汲水道,因城内存水不多,加之廓军围困甚是严密,城内士兵饥渴难耐,都司徐南鹏率众掘地求水,泉水涌喷,方解一时之难,使廓军久围宗山而不克。此后福康安七战七捷兵逼廓尔喀都城“阳布”,期间出现廓军夜惊自相残杀、天气突变冻毙廓尔喀士兵等事件,清军士兵皆认为是关帝显灵,为感关帝护佑之恩,于是重建日喀则关帝庙。

清军抗击廓尔喀战刀,西藏博物馆藏复制品。

据记载,日喀则格萨拉康建筑基础略呈矩形,大殿正门悬挂有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夏四月和琳所书“慈悲灵佑”匾,署衔作“钦差总理西藏工部尚书镶白旗汉军都统世袭云骑都尉”,正殿为木结构汉式建筑,但前廊的下柱头却使用了藏式托木。前廊西阔四柱五间,廊后为深四间柱的殿堂,堂后神座中夹塑关云长坐像,其稍前左右的关平、周仓也为坐像,正殿西侧竖有1794年和琳所立的帝君庙碑。这座格萨拉康现已不存,只剩帝君庙碑移存于扎什伦布寺保存。

其实在历史上,入藏官兵在作战过程中曾沿着拉萨、日喀则等地作战路线修建过5处关帝庙以祭祀关公、祈求战斗胜利,但因各种原因都逐渐荒废,未能完整保存下来。日喀则格萨拉康对面,还曾建有清军操练的场地,起名叫教(校)武场,曾一度是日喀则地区足球场,后发展成为日喀则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现已升级改造为教武场文旅购物中心,即将开业,其内部又新建了一座崭新的关帝庙,以纪念那段抵御外来入侵、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

日喀则教武场文旅购物中心新建即将完工的关帝庙。

日喀则市区的格萨拉康及教武场实物虽未能保存下来,但是其名字已经深深融入到市民日常生活中,深刻反映了各族人民精诚团结、共御外敌的历史事实,加上拉萨关帝格萨拉康、大昭寺前“廓尔喀纪功碑”、布达拉宫“御制十全武功碑”等清代文物的有效保存,是历代中央政府有效治理西藏、保卫祖国神圣领土的历史见证。

反击廓尔喀之战胜利后,乾隆皇帝命宫廷画家创作了《廓尔喀战图》,以表彰英勇作战的将士,彰扬乾隆朝的武功,西藏博物馆藏复制品。

写到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在吉隆镇卓塘村以北公路东面纵深约200米的山沟之内,清军反击廓尔喀入侵取得胜利的主要道路——“蕃尼古道”西侧峭壁耸立的山崖石壁上,刻有“招提壁垒”四个汉文大字,据说是福康安大将军打败廓尔喀收复吉隆后,为纪念驱逐廓尔喀大获全胜而亲笔题写,距今已200多年。此四字字框略呈桃形,边框宽约5厘米,距地表高约3.2米,字体约50厘米见方,字面宽1.4米,以汉字行书减地凿刻而成。“招提壁垒”四字有三种解释流传:一是清代对石刻所在山峰的称呼;二是清代在此地驻军的部队番号;三是福康安打败廓尔喀人后刻字以彰显功绩。曾有专家认为,石刻地是清军反击廓尔喀人入侵取得胜利的主要道路,在这里刻字以彰显功绩的说法更容易解释。“招提壁垒”石刻充分反映出清朝时期中央政权对西藏的有效管理和西藏一直处于中央政权直接管辖治理之下,更无可辩驳地表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对于吉隆而言,“招提壁垒”不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是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反击外敌入侵、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历史见证。

一座座关帝圣殿,凝结了汉藏同胞的精神寄托,显露着一方水土的民风情怀;一尊尊关公圣像,如一块块青石古碑,就是一个个感天动地的忠勇教案;一尊尊格萨尔王塑像,流淌着藏民族战神的千古绝唱;一个个历史牌匾,蕴含着宏法传承、巩固边疆、安邦治国,叙说着祖国不可分割的历史事实。

以目前现存的关帝庙、碉楼遗址、记功碑为见证的廓尔喀之战,并不是一场孤立的战争。它受到当时整个喜马拉雅地区国际关系的影响,在英国殖民者妄想打开中国市场大门的背景下,对廓作战的胜利,击破了英国殖民者的幻想,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和人民安全,保证了我国西南边境50余年的和平与安宁,促进了西藏的经济发展与藏汉之间的文化交流,进一步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威望,促进了西藏地方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作用,推进了民族关系和民族融合的发展,对西藏后续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次战争中,军民一心,用铁与血的事实告诉侵略者,中国神圣领土不可侵犯,中国版图不容有缺。让我们始终牢记,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青岛援藏干部 王建亮)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提前两个半月“入地”,青岛地铁5号线建设再提速

2023-09-03    大众日报

青岛时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8周年

2023-09-03    青岛新闻网

青岛这些地方拆不拆?官方回复来了

2023-09-03    青岛新闻网

全城寻人!仨小伙凌晨开车到养老院 扔下月饼和鲜花就跑

2023-09-02    青岛新闻网

人民日报、新华社、紫光阁集体点赞!青岛一级英模别立福的女儿长大也穿上警服

2023-09-03    齐鲁频道

青岛早知道|地铁5号线建设再提速 青岛出台新版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崂山旅游专用路出行提示来了

2023-09-03    青岛新闻网

实拍开海后的码头:螃蟹皮皮虾海鱼等就地销售 市民争相选购尝鲜

2023-09-03    大众日报

记者观察|有的网约车实际价格比预估价格高,为什么?

2023-09-03    青岛晚报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