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男护士跳上急救平车救人”引发全网点赞,记者夜探青大附院崂山院区急诊室

2023-07-22 09:51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

7月20日7时许,一名患者突然晕倒在青大附院崂山院区门诊大厅,医护人员和保安立即行动,分工协作,将其送往急救室,一名男护士一跃而起,跳上行进中的急救平车,争分夺秒地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这惊心动魄的场景被人记录下来并上传至网络,很快成为热点。

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上视频的拍摄者毛女士,并采访了飞身跃上急救平车的急诊科护士迟一勋,7月21日,这篇题为《和死神抢生命,你们赢了!》的报道受到读者的关注,纷纷拨打青岛早报新闻热线为男护士迟一勋点赞:“这位护士的一跳真是帅气,他跳出了品德、责任,跳出了医护工作者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大爱精神。”7月21日,记者再次联系到迟一勋,他表示,“我突然成为媒体聚焦的公众人物感觉很不适应,但仍会不忘初心传递正能量。”

迟一勋所在的急诊科平时会是怎样的场景?7月21日晚,记者探访了青大附院崂山院区急诊科,见证了“急诊人”的工作日常。

回访

“纵身一跃”引发众多网友评论

经过媒体的报道,“青大附院一护士纵身一跃跳上急救平车,争分夺秒救人”的相关话题位居头条号青岛热搜第一位,抖音同城榜第一位,微博同城热搜第3位,相关报道也被央视网等几十家主流媒体转发。

很多网友看了视频后表示,视频勾起了自己的回忆,然后纷纷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故事。网友@如意好物说:“看到这个视频,就想起8年前的一天,我老公脑出血,非常感谢医务人员给了我老公第二次生命。谢谢所有的医务人员,你们救死扶伤辛苦了!”

网友@郭氏五常稻花香大米留言:“视频看了好多遍,眼泪流出来了。回想起3年前,我急性心梗入急诊后,一位大夫就是这样,跑着推我去做手术,从急诊科到重症监护室很远很远,感谢大夫。”

除了有过类似经历的网友,很多医务人员也纷纷在评论区分享他们的心情。网友@一只小奶球说:“作为医生,我真的很想说,我们和家属一样盼望每一位病人都能好起来,当病人说‘医生,谢谢你,我的病好了很多’,真的会有满满的成就感。”

网友@桐桐和暄暄说:“我有时候觉得,做护士最骄傲的一点,就是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所有的苦和累,都值了。愿我们护理一生,归来仍是少女。做护士的第9年。”

迟一勋:突然变成“红人”不适应

7月21日一早,记者将当天的报纸送到了青大附院崂山院区急诊科,此时迟一勋正在为一名患者处理伤口。“非常感谢早报的报道,今天一睁眼我的手机就响个不停,好多亲戚朋友都看到了。”迟一勋说,“很多朋友昨天就刷到了视频,但都是现场抢救视频,不知道那个人就是我,今天看了咱们的报道,他们才知道那个男护士原来是我。”

迟一勋阅读早报的报道。

“让我没想到的是,我们学校的抖音账号也转发了我的视频。”25岁的迟一勋毕业于济宁医学院,记者翻看该学校发布的作品发现,这条视频配文:“‘那纵身一跃,跳出了医德与责任!’济医2022届毕业生迟一勋同学,走出校门,践行医者担当,化身最美‘南丁格尔’,生动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精神。”视频点赞量已超2.2万。不少网友留言,“被济医呵护的学子在另一个地方能独当一面了。”“最优美的一跳,载入你的人生史册,愿你今后一路平安。”“我想到了好多词语,都敌不过一句‘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说的就是医护人员。”

“今天早上来单位上班,好多患者都在谈论相关视频,我在旁边听着,其实也很开心。”迟一勋告诉记者,但是他希望自己能够带着这份赤诚之心走好之后的路。

因为这次“纵身一跃”,让一名默默无闻的护士突然成为媒体聚焦的公众人物,迟一勋感觉“很不适应”。他对记者说,“我微不足道,不足以引起社会如此强烈的关注。我觉得,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是分内的事。我最想说的就是,建议把基本的抢救知识普及到每一个人。你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但万一碰上了,就有可能挽救一条生命。”

分诊台护士为患者服务。

“今天早晨我们急诊分诊台的电话就响个不停,都是赞扬迟一勋的,包括上班途中遇到同事,他们一开口都是:‘小伙子是你们科的吧!那一跳太帅了!’”青大附院崂山院区急诊科护士长冯英说,“非常感谢市民朋友对医务工作者的认可,这次非常意外地被拍下来,才让更多人知道我们急诊人的日常,对于大家的关注我们很感谢,我们也会继续努力,做有责任有担当的急诊人。”

探访

记者夜探青大附院崂山院区急诊室

一位医生一晚上接诊近80人次

为了真正了解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工作,7月21日21时,记者来到了青大附院崂山院区急诊科,跟随这群白衣天使一起亲历了急诊室中的“生死时速”。

分诊台的护士就像急诊室的大管家,除了预检病人,还要负责所有要通知、要联络的事情。抢救室病人的检查结果接收传达、会诊时与总住院医师的联络、门诊医生需要急诊支持的通知等,都是分诊台护士责无旁贷的工作。所以,面对种种呼唤,护士即便会“凌波微步”,也常常分身乏术。

21时7分,一辆从莱西市赶来的急救车开进了青大附院崂山院区,“81岁男性患者,当地医院检查为急性胰腺炎、脾损伤。”分诊护士吉美芳询问病史后,将其推进急诊外科门诊。

21时21分,又一辆救护车到来,吉美芳接手了这名老年患者。此时的分诊台繁忙而有序,另外两位分诊护士继续引导其他患者。刚照顾完那名老年患者的吉美芳一刻不停地回到分诊台,继续投入工作。

记者了解到,从20时30分至21时30分,先后有50多名患者来到分诊台,几乎平均每分钟一个。吉美芳说,夜间医院普通门诊不接诊,急诊科成了患者最多、病种最为复杂和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

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病情不急心情急”的病人,吉美芳说,这时候需要双方互相理解,分诊分级、候诊等待是治疗中不可避免的一环,如果病人或家属心情很急,就需要通过不断沟通,达到互相理解和信任。“并不是说谁心情急就先给谁看,不同的病情应该有不同的治疗方案,这才是最好的治疗。”

每次值班,吉美芳走上1万步算是“非常轻松”,尤其是值夜班时,她总是同一时段“微信步数的第一名”。“什么样的夜班是幸福的夜班?”记者禁不住问,“最幸福的夜班就是所有的患者病情都平稳,病人幸福,我就幸福。”吉美芳说。

经过分诊护士对患者的评估病情、检查生命体征等步骤后,会根据病情将病患分别送到急诊内科、外科、神经内科门诊或抢救室救治。

21时30分,医生刚和记者说了两句话,患者便一个接一个地进来。“什么情况?你说说。”医生询问眼前的年轻女子,女子坐在椅子上有气无力地说:“前几天吃了酒席,到现在腹泻十几次了。”多次问答,医生诊断这名女子患了急性肠胃炎,准备让她输液治疗。“医生,我还要回家带孩子,能不能不打吊针。”女子满脸写着不情愿,但医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你腹泻这么严重,要是不快好起来,怎么去带孩子?”女子终于接受了医生的治疗方案。

22时许,夜色更深,急诊科里的患者逐渐增多,患者和陪诊的家属都显露出焦急的神色,室内的氛围也多了几分压抑。一名女子突然探进头来,“能快点吗,医生?我老公醉酒,现在吐得厉害。”医生仍然保持镇定,在走廊传来的呕吐声中,他给面前的患者开完了处方,然后对刚才说话的女子说,“马上就好,一会儿我先看你这边的情况。”

医生说,来急诊科的患者和家属心情多半焦急不已,患者的病情很可能会受情绪影响而加重。“我们肯定要冷静处理,耐心交流,根据情况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

记者随后来到抢救室,护士吉美芳正在给醉酒男子输液,“节假日和饭点过后,急诊科收治最多的一类就是醉酒患者。今天是周五,很多刚刚结束聚餐的患者会被送过来。有的是很危险的酒精中毒,有的是因醉酒呕吐造成的呼吸道窒息,这些情况都很危险。”吉美芳说。

在炎热的夏夜,外科属于急诊“忙翻了”的科室。当天晚上,急诊外科医生石鹏值大夜班,也就是从17时工作到次日早上8时。这一晚,石鹏赶上了“旺季中的旺夜”。

这是他在急诊科的第4年,他告诉记者,一般到夏季外伤的患者会增多,每个班次能接诊近80名患者,“现在还比较轻松,到了晚上11点左右,像醉酒外伤的患者会更多。”石鹏说。

23时许,石鹏的诊室外排着3名候诊的患者。这时,一名70多岁的老人在老伴的陪同下走进急诊外科。“深夜来看病,都是真有病。”一问才知道,他起夜时左脚踢到了玻璃柜子。老人说,“柜子碎了,脚底划了一个大口子。”此时,排在老人前面还有3名外伤患者,老伴很着急,受伤老人反倒非常安静,“让医生一个一个来,别着急。”10多分钟后,轮到老人就诊。在处理好伤口后,老人特地看了看石鹏的胸牌,连声说“谢谢石大夫”。

新闻延伸

青大附院医护人员频登早报版面

2022年1月10日,青岛早报一篇题为《俩医生海口出差“顺手”救了个人》的新闻让不少人在寒冷的冬季感到一阵暖意。事情发生在2022年1月8日14时30分左右,海口一名患者到海医二院就诊时突然失去意识,仰面重重摔倒在医院门口。两名家属顿时手足无措,想把患者拉起来但力有不逮。危急关头,一男一女小跑过来,边询问情况,边跪在地上娴熟地对病人展开胸外按压急救。

救人者是青大附院消化内科医生赵文君,与青大附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齐兴四,他们一起受邀参加当地医疗会议,会议结束后他们走出医院,刚到门口便看到患者倒地的一幕。说起救人时的情景,赵文君说:“当时没时间多想,突然看到有人倒地,人命关天,我只是尽了一个医生的责任,这不算什么。我有急救的技能,又有身为医生的职责,病人需要我的时候,我必须冲上去,做我应该做的事。”

2022年10月24日,青岛早报报道《“天使们”救人的样子真美!老人昏倒,青大附院9名护士轮流施救》。2022年10月22日晚上8时,青岛西海岸新区吾悦广场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大战”。一位老人逛商场突发疾病昏迷,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9名医护人员,20分钟连续不断地急救……他们全身心投入、跪地救人的视频被拍摄下来,被不断转发,这段视频就像一股暖流,温暖了每一个人。面对众人的点赞,她们只是表示:“对于医护人员而言,救人就是本能。”

2023年2月17日,《最美姿势青大附院医生王倩用身体撑起“安全罩”保护重症患儿做核磁共振》的新闻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早报记者采访发现,一张照片在朋友圈疯狂分享,配得最多的文案就是“医者仁心”,图片上,一位医生俯卧在医疗仪器上,双脚夹住呼吸囊,撑出一个“保护罩”的姿势。这位医生就是青大附院儿童医学中心的王倩,为了保障危重症小患者顺利完成核磁共振检查,她坚持这个“高难度”动作20分钟。

记者手记

急诊室从不会“风平浪静”

7月21日23时35分,记者离开时,青大附院崂山院区急诊室里依然忙碌。在这里采访了3个小时,记者看到的仅仅是急诊医护人员工作的一部分。急诊室从来没有“风平浪静”,急、乱、“闹”更是急诊室的常态,急促的救护车声、医护人员匆忙的脚步声,还夹杂着患者痛苦的呻吟声,以及家属焦急的催促声……

在常人眼中,急诊室仿佛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但在医护人员心里,这都是普通的日常。虽然急诊是一个挑战性大、应急性强、病人多的科室,每天都要接诊形形色色的病人,但所有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始终坚守岗位,重复着无限循环,为的只是践行“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

其实不仅是急诊,青大附院的医护人员时时刻刻都在践行着“医者仁心”。他们关键时刻出手救人的感人画面,接二连三地上演,青岛早报曾多次报道青医人的感人事迹,并引起包括新华社、人民网等媒体的关注,在社会上也引起强烈反响,让人对青大附院的“好人现象”赞不绝口。

青大附院通过各类业务学习、急救技术培训和急救演练,不仅提高了医院紧急医疗救援的指挥、协调和综合处置能力,还巩固和提高了医疗服务能力尤其是院前急救能力,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升,为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打下坚实基础。“正是因为医院常抓不懈的急救培训,让我有勇气在关键时刻义无反顾地去抢救病人。”迟一勋说。(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徐小钦 杨博文)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外地游客赶海时被困淤泥区,青岛消防救援人员凌晨出动化险为夷

2023-07-22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

救人的青岛“巧克力大爷”找到了!火爆出圈的他们是浴场专业救护队员

2023-07-22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

持续霸榜!旅游火爆助推青岛出圈

2023-07-22    青报观象山

道路不断“成环成网”!青岛加力提速重点市政设施项目建设

2023-07-22    青岛日报

千架无人机灯光创意秀点亮"崂山之夜”,第33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崂山)盛大启幕

2023-07-21    青岛新闻网

【青视点】青岛600年烟火气老市集大变样!浮山所海鲜市场能否撑起新"天花板"?

2023-07-22    青岛新闻网

海纳壹周|青岛位列2023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15位 李荣浩演唱会青岛站门票售罄

2023-07-22    青岛新闻网

伴有短时强降水 青岛市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

2023-07-22    青岛气象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