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齐鲁样板先行示范区 即墨重点打造7条十亿级农业产业链
本报7月18日讯 18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乡村振兴看区市”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即墨区专场。近年来,即墨区统筹聚合区镇村三级资源,扎实推进土地规模化、产业园区化、人口社区化、城乡一体化,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示范区。2022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3.8亿元,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17万亩、产量44.2万吨,成功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先后获评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县等称号。
现代农业提档升级。目前,即墨已初步形成“西部种子蔬菜,中部花卉中草药,北部粮油畜牧,东部果茶薯芋、沿海水产,南部农产品物流加工”的总体格局,正锚定高质高效发展方向,大力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为此,即墨专门制定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22条意见,重点打造种业、蔬菜、海产品、食用菌、果茶、畜禽、农产品加工7条十亿级产业链。其中,现代种业方面,依托移风店镇着力打造青岛种都核心区,已聚集荷兰瑞克斯旺、德龙种子等优质种业企业14家,涉及番茄、黄瓜等500余个品种,形成育繁推一体化产业链。另外,聚力实施“4+4+N”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鳌山卫“茶香梅谷”等4个成熟片区高端引领,段泊岚“果香柳韵”等4个新兴片区聚势突破,其他区域N个片区蓄势聚能,每个片区结合自身特色,选定合适发展方向实行精细化建设、精准化帮扶、精品化打造,形成每年规划一批、建成一批、提升一批的梯次培育格局。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即墨农村面积广大,农业人口约占全区人口四成。针对农村群众最迫切改善的人居环境领域问题,即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乡村。在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方面,建立“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工作体系,农村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投入2.1亿元完成农村改厕19万户,打赢“厕所革命”攻坚战;建设金口污水处理厂等39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达1.1万吨,覆盖村庄200余个。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创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124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45个,灵山西姜戈庄村获评国家最美休闲乡村,“莲花田园”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新典范地区。
助农增收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墨区坚持党建统领,推动资源“共联”、组织“共建”、产业“共富”,不断探索“联建富·蹚新路”乡村振兴实践路径。针对村庄布局散、资源统筹难等问题,优化调整村级组织,撤“小村”、建新村,构建“新村党委—网格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因地制宜设置产业、治理等专业型党组织,形成“党支部+合作社+种植基地+农户”抱团模式。针对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打破行政、地域界限,以创建共同富裕的“村共体”为目标,组织“强村”帮扶“弱村”,实现一体化发展。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即墨区高度重视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政策支持、创新扶持、生活帮持等多种措施,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努力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队伍。出台了《即墨区人才引领乡村振兴若干举措》,聚焦乡村人才引进、培育、评价、激励、保障和服务各环节,制定20条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集聚,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发展家庭农场2000多家、成立专业合作社2400多家,促进1.8万农户抱团经营,培育了一批有想法、有技术、有闯劲的实用型乡村人才队伍。(记者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