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13年,61岁“包子姐”5年包出3万个包子送老人
每周二上午
李沧区正定四路的一间厨房里
都会出现一个忙碌的身影
她带着一群志愿者们揉面、调馅
为来这处公益助老食堂就餐的老人们
精心制作包子
很多人不知道
这位被大家亲切地称作“包子姐”的热心人李倩
13年前曾经罹患癌症
在亲情的包围下
李倩不仅挺了过来
还把爱传递给了更多人——
5年来
李倩亲手包了3万多个包子
端上助老食堂的餐桌
7月11日
记者来到正定四路
听61岁的李倩讲述她的故事
2010年夏天,李倩的女儿大学毕业,一家人到天津旅游。
当时,李倩有个朋友在天津当医生。大家见面时,李倩提起,胸口有个小肿块。行医多年的朋友很敏感,当场催促李倩,抓紧去医院做个检查。
李倩立刻在天津一家医院做了检查,结果出来了:乳腺癌。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李倩旅游的好心情烟消云散。当天晚上,李倩回到了青岛。她一开始想不通,自己怎么会得这种病?“自己都没想到,三天能瘦了十多斤。”李倩感叹。
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和安慰下,当时48岁的李倩想通了,必须勇敢地面对这一切:她接受了放疗和化疗。她到现在也没有忘记,在化疗的第十六天,原本留着一头长发的她开始大把脱发,不得不将头发剪去。
“那种感觉,非常难受。”李倩感叹,在经历了共计40多次的化疗和放疗,接受了手术之后,李倩咬着牙挺了过来。可就在自己身体慢慢恢复时,一直陪在自己身边的丈夫也病了。
女儿大学毕业了,也找到工作了,原本憧憬的晚年生活,却接连遭遇考验。看到妈妈难过,李倩的女儿辞去了在北京的工作,回到了青岛——在女儿眼里,任何事都不如陪在父母身边、一家人互相照顾重要。
这份弥足珍贵的亲情,得到了命运的眷顾:李倩和丈夫的身体日渐好了起来,女儿在青岛也开始了新的事业。就在这个时候,李倩觉得,要做点更加有意义的事情。
患病康复期间,李倩加入了抗癌协会,在这里她积极参加各项病友活动,大家互相鼓励,祝福彼此早日走出病痛阴霾。随着身体的恢复,李倩有了新的想法——把阳光和健康带给更多人,特别是老年人。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倩发现青岛有一群服务他人、尊老敬老的热心志愿者,有做包子手艺的李倩,毅然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2018年,李倩到淮阳路上的一家公益助老食堂做志愿者。面和得好,馅儿也调得好,李倩做的包子广受好评。2021年春,李倩应邀到李沧区正定四路的“一念日善堂”下厨。从那时候开始,每个星期二的早晨8时,担任轮值店长的李倩会领着志愿者们穿戴整齐,进入厨房开始忙活。
7月11日,记者在“一念日善堂”的厨房里看见,在一口直径1米多的大锅里,萝卜、豆腐、洋葱、粉条、腌过的茄子被切成丁,与炒鸡蛋、香菇酱、香油和在一起,在李倩的精心调制下,很快成了飘着香气的包子馅儿。随后,李倩和志愿者们将馅包在面皮里,制作成包子,放置在托盘上推进蒸笼。
“能看见老人们吃得香,我心里很高兴。”李倩告诉记者,当志愿者5年来,她为老人们包了3万多个香气扑鼻的包子。
在李倩的生活里,包子不只是食物,而是承载了一份亲情。
李倩刚记事那时候,姥姥经常在家做包子。夹杂着肉馅香的白面香,让不到10岁的李倩记在心里。念了中学以后,李倩提出想学做包子,姥姥欣然同意:毫无保留地把和面、调馅、包包子的做法教给了她。
“那时候,姥姥怕我长大了不好看,为了我以后能尽快找个好婆家,这才教会了我包包子。”想起小时候,李倩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长大以后,李倩成了包包子的主力:她包的包子很快成了家庭聚餐的“保留节目”。
长大以后,李倩和两个弟弟分别组成了自己的家庭。尽管如此,两个弟弟一直没有忘记姐姐做的包子的味道。小弟妹开了个驾校,李倩知道小弟弟喜欢吃包子,经常去驾校的食堂包好包子,让小弟妹捎回家……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如今
李倩的姥姥、父母已经去世
但她没有忘记他们吃包子的样子
正因为如此
李倩每次在食堂当志愿者
都会一次包上几百个包子:
她要用包子让老人们都体会到
一直有人在惦记他们的幸福
来源丨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首席记者 刘卓毅 实习生 崔闻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