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隧通车12年,总车流量超4亿辆次
桥隧通车12年 总车流量超4亿辆次
如今系列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将建起环湾立体交通网 进一步便利环湾出行
曾经,一湾碧水阻隔,青黄不接成居民出行难题。随着胶州湾大桥和胶州湾隧道在2011年通车,青黄不接成为历史。12年来,有超4亿辆次车流通过桥隧穿梭青黄。随着二隧开启双向穿海作业、青兰高速河套至黄岛段改扩建工程开工,胶州湾骨干交通路网将更丰富便利。主城区与胶州湾西岸和北岸城区的联系将更加紧密,环湾将建起立体交通网。
通车12年
超4亿辆次过桥隧
曾经因气象、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加之北方冰冻海域气候影响,岛城也有过“架桥难”的苦恼。直至2011年6月30日,由山东高速集团投资建设的胶州湾大桥和由青岛国信集团投资建设的胶州湾海底隧道建成通车,才让胶州湾两岸“青黄不接”的说法成为历史。
如今的胶州湾大桥,在全国都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大桥日均通行10余万辆汽车,承载着青岛市“四城联动”乃至整个半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任,被誉为“畅达八方”的交通枢纽。文旅方面,胶州湾大桥一直是备受瞩目的青岛旅游打卡地。夕阳西下,近可俯瞰胶州湾上碧波荡漾,远可眺望渔民满载而归,充分感受“海天一色”的独特魅力。
胶州湾大桥。
记者从山东高速集团获悉,通车12年,大桥累计安全通行车辆约1.8亿辆次。来自国信集团的数据显示,通车12年,胶州湾隧道累计安全通行车辆2.39亿辆次。车流就是人流,也是经济流、活力流。桥隧总计超4亿辆次车流背后,是主城区与西岸城区等地日益加强的联系和更趋紧密的交往。
环湾再出发
重大设施迎来新进展
胶州湾大桥通车后,胶州段后续建成,红岛出入口改扩建、胶州湾大桥二期接线顺利通车,让这座东西向主干路快速疏散功能得到充分释放。目前,胶州湾大桥李村河互通立交G匝道拓宽改造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下月通车后胶州湾大桥与环湾路“牵手”将更顺畅。
胶州湾第二隧道国信号盾构机始发,开启双向跨海作业。
就在桥隧通车12周年纪念当天,胶州湾第二隧道“国信号”盾构机在青岛港8号码头顺利首发,由青岛国信集团投资建设、中铁十四局施工的我国最长海底道路隧道——胶州湾第二隧道工程盾构段正式掘进施工,开启了胶州湾东西两岸“对向掘进”的跨海征途。胶州湾第二隧道工程主线全长17.48公里,西起青岛西海岸新区淮河东路,向东沿刘公岛路下方敷设,穿越胶州湾,至青岛港附近登陆,在海泊河河口以高架桥梁形式衔接青岛东岸城区。按照既定施工计划,胶州湾第二隧道力争在2026年实现洞通,2027年12月份完工并通车运营。届时,青岛将进入“双隧时代”,对青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环胶州湾一体化发展、胶东半岛城市群整体竞争力提升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胶州湾大桥。
由青岛城投集团旗下青岛交通发展集团投资建设的青兰高速公路双埠至河套段改扩建工程大干100天右幅通车暨青兰高速公路河套至黄岛段改扩建工程举行开工启动仪式。青兰高速(双埠至河套段)、(河套至黄岛段)改扩建工程是山东省“三横四纵”综合运输“济青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交通疏解的重要通道,均已列入《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和《青岛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是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青兰高速双埠至河套段改扩建工程今年年底主线实现双向八车道通车。届时,将与新机场高速一期、新机场高速连接线、环湾大道、潍青高速等道路实现高效衔接,大大提升胶东国际机场与主城区之间及周边路网交通疏解能级。
青兰高速河套至黄岛段改扩建工程起自青兰高速河套枢纽,止于黄岛东枢纽,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改扩建,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计划2026年6月主体工程完工通车。通车后,将串联胶州湾北岸和西岸城区,连接了城阳区、胶州市、西海岸新区,沿线布局上合示范区、自贸区青岛片区、中德生态园(国际经济合作区)等多个重要经济功能区,联系胶东国际机场、前湾港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
立体交通网
环湾交通迎来革命性变化
从2011年6月30日青岛胶州湾隧道通车运营开始,跨胶州湾交通结束了“轮渡时代”,迎来了“桥隧时代”。12年来,“一桥一隧”给环湾交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青岛主城区与西海岸之间的通勤时间与通行成本被大大压缩,极大促进了两地的融合一体化发展。2020年12月24日,胶州湾交通格局又迎来新节点。青岛地铁8号线(胶州北站至青岛北站)开通运营。8号线实现青岛市中心城区与城阳区、胶州市、红岛高新区等北岸城区的快速连通,是城市扩大发展空间的强劲骨骼。2021年12月30日,青岛地铁1号线(青岛北站至王家港站)开通运营,市民乘坐地铁通过胶州湾仅需6分钟。
如今的环湾交通,从北往南依次有湾底的青兰高速,湾内的地铁8号线、胶州湾大桥、胶州湾第二隧道、地铁1号线、胶州湾隧道等骨干交通路网,其中的在建项目全部建成后胶州湾将拥有一个立体多元交通体系,为湾区腾飞提供交通助力。(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 徐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