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青岛 |《经济日报》头版聚焦:构筑三大高地,青岛锻造海洋经济新优势
经济日报2023年6月24日1版
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驰骋深蓝,国际首个免疫抗肿瘤海洋多糖药物BG136获批临床试验……一个又一个重大成果,标志着青岛正在经略海洋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青岛坚持自主研发,构筑海洋科研高地。走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赶实验、忙研发。海洋所研究员张鑫说,经过多年攻关,他们打破国际垄断,研制出国际首套深海多通道拉曼光谱探测系统,并在我国南海实现常态化科考应用,推动我国深海热液原位探测观测走在国际前列。
位于青岛市崂山区的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蓝色药库”的海洋药物研发进入快速发展期,在研新药达40余项。“这是我国‘蓝色药库’开发的又一实质性进展,向着实现‘蓝色药库共同梦想’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说。
目前,青岛集聚国家深海基地、崂山实验室等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57家,规上涉海企业2700余家,海洋人才约37万人。建立了全国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产出了全国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
向深海进军,向未来布局,青岛正加快打造海洋产业高地。青岛在28个海洋及相关产业门类均有布局,在15个主要海洋产业中,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等80%产业规模居山东前列,部分海洋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青岛正推动海洋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向全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发展。”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局长孟庆胜说。
建设海洋开放高地,青岛优势突出。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奉利介绍,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聚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已连接起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
近年来,青岛扩大“港口+贸易+金融+物流+航运”全链条优势,国际贸易、金融等领域合作不断走深走实。2022年,青岛经贸合作遍及2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经略海洋,青岛已确立新目标,将力争到2026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64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约33%。(记者 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