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洋渔业:耕海牧渔建好“蓝色粮仓”
在陆域,加大力度布局海洋种业;在近海,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在深远海,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海远海养殖——
青岛海洋渔业:耕海牧渔建好“蓝色粮仓”
近日,青岛前沿海洋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沿种业”)正式对外供应四倍体牡蛎种贝父本,每个售价1.2万元。该四倍体牡蛎由前沿种业历经十余年自主研发,具有性状优良稳定且遗传多样性高等重要特征,彰显了青岛在海洋贝类种业方面的技术优势和领先地位。
海洋渔业是青岛传统特色产业。近年来,青岛在陆地上加大力度布局海洋种业,在近海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在深远海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海远海养殖,将海洋渔业这个海洋传统产业向着以高端、绿色等为特色的现代海洋渔业升级,让传统产业不再“传统”。
打造水产种业北繁基地
海洋种业处于海洋渔业的最前端,是海洋渔业产业发展的关键。
前沿种业培育的三倍体牡蛎就是青岛海洋种业领先发展的一个代表。当前,生产三倍体牡蛎苗种的主流技术是利用四倍体牡蛎父本与二倍体牡蛎母本杂交,因此,四倍体牡蛎父本的性能是决定三倍体牡蛎品质的关键。“我们历经十多年潜心研发,才构建了世界领先的四倍体核心种质群体,实现了牡蛎种质自主可控,三倍体苗种批量生产供应。”前沿种业总经理郭希瑞说。
三倍体牡蛎具有个头大、生长快等优点,且在繁殖季节依然可以保持高糖原和肉质,因此可全年养殖生产上市,解决了牡蛎季节供应的问题。目前,前沿种业培育的三倍体牡蛎已实现我国沿海牡蛎主产区全覆盖,占据北方牡蛎养殖的70%左右。2022年,由前沿种业、中科院海洋所、乳山市海洋经济发展中心联合培育的长牡蛎“前沿1号”新品种获农业农村部审定并推广,这是我国第一个三倍体牡蛎国审水产新品种。同年,前沿种业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在牡蛎种业振兴领域被赋予“领头雁”重任。郭希瑞表示,他们正利用技术和资源优势,开发扇贝、鲍等新的优良品种,努力实现更多种源自主可控。
青岛瑞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瑞滋”)与黄海所历时12年联合培育的刺参“参优1号”也是青岛海洋种业领先发展的一个代表。“‘参优1号’具有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耐高温等优点,是我国首个具有抗逆性状的刺参新品种。”黄海所研究员王印庚介绍,目前,“参优1号”在国内的刺参苗种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2022年1月,农业农村部公布批准3家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其中,青岛瑞滋被命名为“国家级青岛西海岸刺参良种场”,这是我国首家国家级刺参良种场。
“青岛拥有前沿种业、青岛瑞滋等海洋种业企业,集聚了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黄海所等涉海院校及科研机构,在青涉渔科研人员、科研单位及培育出的水产新品种数量皆居全国第一。”市海洋发展局海洋渔业处副处长王亚楠表示,当前,青岛正围绕海洋种业强化布局,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即将揭牌,聚力开展海洋种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等重大技术攻关,打造水产种业北繁基地。
耕海牧渔走在国内前列
在陆域,青岛深化海洋种业布局发展;在海域,青岛加快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开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海远海养殖,多措并举推动海洋渔业新旧动能转换,耕海牧渔走在了国内前列。
青岛是我国最早提出海洋牧场理念的城市。截至目前,青岛在建海洋牧场27处,其中21处被评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位居全国第二,约占全国总量的八分之一。
在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海远海养殖方面,青岛更是下出“先手棋”:获批全国唯一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投入使用首个中央综合管护平台,“深蓝1号”网箱多次实现低纬度养殖虹鳟、大西洋鲑规模化收鱼,“深蓝2号”系列网箱已开工建造;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正式交付运营,首创“船载舱养”模式,1000余吨高品质工船大黄鱼起捕上市,开辟了我国高品质水产蛋白的供给新空间。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海远海养殖”。青岛均已作出了积极探索,走在国内前列。近日,青岛国信集团与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举行两艘15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建造签约仪式,新一代的养殖工船正加快建设。
“今年,国信集团将推动至少6艘养殖工船的建设。未来5年,国信集团将陆续投资建造50艘养殖工船,形成总吨位突破1000万吨、年产海水鱼40万吨、年产值500亿元的深远海养殖船队,引领行业变革,让养殖工船成为我国一张新名片。”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董韶光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