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之争,关乎国运
6月6日,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顺利出坞。5月28日,中国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这两件“国之重器”一经问世便引发全球关注,它们突破了少数几个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正在向航空、船舶工业的全球“话语权”发起挑战。
“话语权”博弈的背后是技术也是标准。有人说,当今全球市场的竞争,已不仅仅是技术的竞争,更是标准的竞争,“得标准者得天下”。要想在国际上引领风潮,就要掌握“标准”的话语权。
2021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资料图
今天(6月9日),一场旨在提升国标标准“话语权”的国际盛会——2023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召开,再一次汇聚全球目光,引发对标准的关注。围绕技术标准的争夺已然展开,这场硬仗该怎么打好?
一
古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通俗地讲,规矩就是标准,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的过程就是标准化。
标准好像离我们很遥远,但其实就在身边。比如,去麦当劳吃一份“标准”的早点套餐;出差住酒店,订一个“四星”的;做一张试卷,都有配套“标准”答案,这些都是标准。
追根溯源,标准古已有之。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提到大禹在治洪水中用到的所谓“准绳”“规矩”,便是器物制造、工程测量的“标准”,即为社会普世的共识。东晋文学家孙绰在《丞相王导碑》中一言指出:“信人伦之水镜,道德之标准也。”
从古至今,做人做事皆有标准,显性隐性皆是标准。实际上,大到飞机、汽车,小至柴米油盐,标准早已渗入到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今日之中国,已经进入一个“标准化”时代,可以说“无标准,不作为”。
标准是美好生活。就拿手机充电器来说,既能给手机充电还能给平板电脑、相机等充电,正是因为有了统一的国际标准,才使不同电子设备的充电性能做到互相兼容,让我们的生活可以如此便利。
标准是高效率。在蒸汽时代,互换性标准件生产技术上的规模化带来了效率。1856年,英国人贝斯麦发明了底吹酸性转炉炼钢法,实现了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生产了大量廉价钢,促进了欧洲的工业革命,使得英国经济迅速腾飞,成为全球霸主。
标准是高质量。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如今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正在成为各自领域的潮流风向标,所附标签也从“代工、三无、粗糙”转为“性价比高、正版、自主研发”,正是高标准在发挥作用。
有了规矩,有了标准,一切才能变得稳定有序,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二
看似不起眼的一个个“标准”,保障了生产、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得以规范,但标准的价值不限于此,尤其是技术标准。
山东港口青岛港智慧绿色港口服务标准化试点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加剧,新场景新需求层出不穷,国际标准日益成为各国博弈焦点。从特朗普政府开始,美国就以“大国竞争”为口号,加大在高技术领域对中国的打压,其所谓的借口是,中国正试图利用技术优势控制国际技术标准。
事实上,在过去百余年,无论是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还是信息时代,在标准话语权方面,我们大多时候都是一个跟随者,在关键技术上被“卡脖子”。为此,中国企业不知吃了多少亏,交了多少“学费”。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经历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和4G同步”就是例证。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无论在哪个时代,谁制定了标准,谁就将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最终实现大国的崛起。
在信息时代,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纷纷开展标准化战略活动,将标准化活动从以企业、国家为主转向以主导参与国际标准化为重点,以此获取竞争优势、制约竞争对手。
在以国际贸易为主的国际交往中,国际标准就是“通行证”。对主导标准的人来说,国际标准就是“护城河”,而对其他人就是壁垒。利用标准对他国产品和技术走向国际市场形成掣肘,屡见不鲜。比如,美国在通信设备和服务领域,出台针对中国企业几乎无法符合的技术标准。
标准并不是谁想定就能定的。标准背后,是技术的领先,是实力的较量,更是规则主导权的争夺。底层逻辑就是,一个企业或国家具备了技术优势,就可以通过主导国际技术标准形成“先行者优势”。
三
当下,全球处于信息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更迭期,新的经济模式和产业格局都尚未定型,这也意味着现有体系、规则、框架、标准的颠覆和再造。这是抢占新一轮标准话语权,实现从跟随者成为引领者的难得机会。
对国家和城市来说,标准不再只是技术问题,而是事关全局的战略问题。
有研究表明,技术标准的运行具有周期性,“先行者优势”和“赢者通吃”只能在一定的阶段起作用。今天,标准的执行者通过努力,明天也可能转变为标准的制定者。
当然,这条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比如前些年轰轰烈烈的5G标准之争,燃起了一场“世界大战”,华为对5G技术的率先研发和提前布局让中国在主导标准制定上占得先机,自然遭受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的打压。
“话语权”之争并非易事,很多中国企业勇往直前,站上国际标准的舞台中央。如海尔、海信、青啤、中车四方等青岛优势企业牢牢掌握行业“话语权”,越来越多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给了后来者信心。
由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制造、出口印尼的雅万高铁
我们要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从跟随者成为引领者,实现大国崛起呢?
从产业入手。实体经济是推进标准化的主战场,传统优势企业要持续发挥技术优势与创新引领作用,提升在技术标准领域的参与度,强化产业竞争实力。像歌尔、芯恩、京东方等头部企业开辟新领域,以标准必要专利(SEP)为重点强化知识产权,抢占标准制定先机。
从对外合作入手。更多中国专家到美欧等标准化协会任职,增加在标准投票表决流程上的话语权,就能提高中国标准通过的几率。深化标准化活动的国际合作,国际标准化大会落户青岛就是良机,搭建了与国际接轨、对话协作的桥梁。
从社会治理入手。标准逐渐跃出产业应用的单一领域,聚焦的范畴延伸至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绿色发展、文化建设、政府管理等方方面面。“青岛标准”已凝结为这座城市的思维方式,正加速构建以城市整体为“制定者”的标准体系。
对青岛而言,当时代风口与国家战略叠加,借势国际标准化大会赋能下更多优质要素的耦合互动,抓住机遇便可能“领舞”。(吴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