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高精尖”,也是“及时雨”!重量级海洋项目亮相
海洋项目是经略海洋的强力支撑,是蓝色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5月18日,青岛组织全市海洋重点项目观摩活动。现场,4个区(市)、5个重量级项目一一亮相、接受检验。这既是一次海洋项目“亮绩”,更是海洋领域“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又一次信号释放。
当前,海洋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态势明显。在此背景下,以海洋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海洋产业发展及海洋产业结构提质增效,已成为各城市海洋发展的共同主题。
青岛海洋产业门类齐全,但诸多产业还没有形成比较优势,现代渔业等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海洋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仍需进一步发展壮大。如何破题?
五个重量级项目的亮相,给出了一个答案。青岛正努力抓牢海洋“生命线”,以海洋重点项目建设不断补链、强链、延链,“链”出产业发展活力。
01
抓牢“牛鼻子”,凸显引领性
业界常言:一定要抓牢重大项目“牛鼻子”。重大项目为何被称为“牛鼻子”?不妨从它推动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观察。本次观摩的5个项目,就彰显了对海洋产业发展的支撑性、引领性和示范性,是“高精尖”,也是“及时雨”。
“高精尖”,代表着产品领先。由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建设的中海油流花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项目,是世界首个抗台风圆筒形FPSO,也是我国自主设计的亚洲首艘、世界第七艘圆筒形FPSO。该项目的实施,将打破国外公司对该类型FPSO在设计、建造方面长期形成的垄断地位,成为青岛海工制造产品向着“大型、高端、深水、国际化”迈进的又一代表。
中海油流花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项目
“及时雨”,代表着产业亟需。青岛海西电气有限公司以电机等装备制造业为特色,研发的深水电机、推进电动机已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和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中应用,打破国外垄断,助力我国经略海洋迈向深蓝。712所船用大型特种电机二期项目,又将推动海西电气再迈一个台阶,未来生产的40MW级大型特种电机将完全实现国产替代,助力青岛以及我国逐梦深蓝。
“蛟龙”号
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青岛“高精尖”“及时雨”的海洋项目也在加快布局、不断成势。本次考察的海大生物产业园项目(城阳区)就是代表。该项目主要生产海洋生物刺激素、动物免疫增强剂和大健康相关产品。其中,SEA-D30、APAA等海洋生物刺激素产品均属全球首创,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可作为特肥增效剂、饲料食品添加剂等产品应用,规模生产后,将成为青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又一新高地。
海大生物产业园项目
“高精尖”“及时雨”,还体现在以基础建设助力产业发展方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科技中心项目主要建设海洋水产、生物、医药等科研或教学大楼以及重大科研平台等内容,极大改变海大海洋生命学院教学、科研环境。建成后,将入驻管华诗、麦康森、包振民3个院士团队,推动“蓝色粮仓”“蓝色药库”等大科学计划继续走向深入,推动现代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业高质量发展。
“高精尖”“及时雨”,更体现在通过平台建设促进成果转化方面。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创新转化中心项目,依托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建设。借助该平台,目前已有54项专利技术和26项专有技术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方式在青岛转化落地,实现了海洋声学释放器等10余种海洋仪器设备的国产化,将我国海洋仪器国产化率由原来的22%提高到30%。
02
诸多海洋项目成果,在全国亮眼
本次观摩的5个项目,是青岛海洋重点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青岛建立海洋重点项目库,每年滚动推进100个左右总投资2000亿元的海洋项目。如今,一批重点项目已经建设完成并开始实施,在全国亮眼。
国信1号
青岛通过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项目、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项目等海洋重点项目建设,推动现代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亮点。
近年来,养殖空间的逐步压缩、不足,已经成为制约青岛渔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该困境,青岛积极拓展养殖区域,由传统的大规模陆基养殖向深远海养殖转变。在深水网箱养殖方面,青岛越来越出彩。今年4月,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深蓝1号”网箱继2021、2022年再次收鱼,证明了我国深远海三文鱼全周期养殖的可行性;在养殖工船养殖方面,青岛打出“先手牌”。2022年,“国信1号”建成并正式运营,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实现零的突破,推动了我国养殖区域由近岸迈向深远海。
今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海远海养殖”。而青岛依托海洋企业主体力量,借助海洋重点项目建设,已经率先做出了积极探索,推动、引领了我国海洋渔业产业发展方向。
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
通过海洋重点项目建设,深化海水淡化产业是另外一个亮点。青岛海水淡化发展布局早,一直走在国内前列。如何强者恒强?青岛大力支持10万吨级青岛董家口海水淡化项目、10万吨级百发海水淡化二期项目等项目建设。随着相关项目的建成,如今,青岛海水淡化规模达到32.4万吨/日,约占全国海水淡化产能的六分之一,位居国内第一。
“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以海洋重点项目建设不断补链、强链、延链,青岛还在持续布局中。今年,青岛确定总投资2021.88亿元的90个海洋领域重点项目,除了本次观摩的712所船用大型特种电机二期项目等项目外,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项目、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2.0版项目等一批引领性项目也在其中,进一步培育海洋产业新动能新优势。
03
要招商引资,也要项目落地
如果说重大项目是“牛鼻子”,对于支撑、引领产业发展至为关键。那么,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则是重大项目建设的两端,一个提供“源泉”,一个发挥“实效”。
当前,海洋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向全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发展,资源开发、装备制造、渔业等领域向深海迈进。青岛唯有瞄准全球产业链前沿领域、技术链主流方向和价值链高端环节,超前部署,才能持续保持海洋领域的特色优势。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招商引资,携手海洋追梦人开展合作,为青岛海洋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青岛正致力于此。今年3月,青岛召开发布会,强调今年海洋发展将突出“四大”,其中之一即“大项目招引”,力争实现海洋领域新签约过50亿元项目5个、过30亿元项目10个、过10亿元项目20个。今年4月,青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北京)推介大会举行,包括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民船中心总部项目”在内的总投资222.5亿元的12个海洋项目签约。青岛今年招商引资开了个好头。
青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北京)推介大会上,12个海洋项目签约
当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项目签约只是第一步,项目只有落地落实,才能打造海洋产业发展增长极。因此,必须久久为功,以“办成事”为导向。
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项目就是一个代表案例。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08亿元,计划通过10年时间建设万吨级码头岸线、远洋渔轮整备基地等,并打造配套国际远洋捕捞和运输船队。该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很长一段时间,因为遇到多个困难陷入停滞。但2021年以来,青岛海洋系统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下,强化对接服务,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我们期待,青岛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强化项目落地,以海洋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海洋产业发展一个又一个隆起的高峰。
作者|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