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青岛入选第二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15日讯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妇儿工委办联合印发通知,公布第二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青岛成功入选。
近年来,青岛高度重视儿童事业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积极落实儿童优先原则,坚持将儿童友好融入城市发展的大局,围绕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发展环境友好五大维度,不断释放儿童友好新动能。
让政府实事有效回应妇女儿童急难愁盼问题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承担着对儿童未来发展的责任和使命,是切实保障儿童权利、践行儿童友好理念、健全儿童友好公共服务体系的有力举措。青岛聚焦妇女儿童和家庭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和需求,梳理出一系列 “急难愁盼”问题,让政府实事真正惠及广大妇女儿童和家庭,切实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青岛近两年发布的32件市办实事中,有10项涉及妇女儿童和家庭。2023年初,结合新形势下妇女儿童的新需要,为全市适龄女性免费接种HPV疫苗、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筛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筛查保障等实事列入了2023年青岛16件市办实事中。
为适应儿童身心发展,满足儿童服务和活动需求,市妇儿工委办、市发展改革委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发展与建设,在全市培育选树了首批儿童友好创新案例。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纳入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总体布局,从千余个攻坚项目中选树了儿童友好口袋公园、学校、医院、卫生间等48个项目,为儿童提供更加安全、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
积极打造儿童友好“软环境”,培育创作儿童友好文化,连续举办四届青岛儿童戏剧节,惠及观众10余万人,复排《傲慢公主》《阿拉丁神灯》等儿童剧48部,在全国演出500多场,广受小观众喜爱,培养提升广大儿童艺术素质。
加强普惠保障让“友好”惠及每名儿童切身利益
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儿童以及其他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是需要党和政府给予特殊关爱、兜底保障的最弱势群体。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保障好这些特殊儿童群体的权利,是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友好”,关系到每个孩子的切身权益。
在加强普惠保障方面,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生命关爱”公益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呵护成长·幸福家”主题系列活动,打造了职能部门协作、权威专家护航、家校社携手共育、媒体多维覆盖的“青岛模式”,建立完善主动发现机制,通过大数据筛查比对与儿童主任日常走访摸排相结合,做到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重点困境儿童“应保尽保”。
近年来,青岛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及配套政策,推进儿童残疾筛查、诊断、康复救助衔接机制和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规范化管理,整合资源构建“医疗+康复+教育”深度融合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特殊教育办学水平,依法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就便享受平等义务教育权益,保持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开展牵手关爱·七彩童年——建设工地“小候鸟”驿站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青岛市“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点亮留守儿童微心愿行动等系列活动,让更多的儿童感受到城市的爱心与温暖。
营造全社会践行儿童友好理念的浓厚氛围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努力。为在全社会营造儿童友好浓厚氛围,青岛市聚力打造“儿童友好·幸福家”工作品牌,开展“我的城市我做主”儿童调研员招募暨好建议征集。在“世界儿童日”来临之际,象征儿童友好的蓝色灯光点亮了青岛市沿海一带标志性建筑,让“儿童友好”这一概念走入全市人民的心中。
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儿童发展,市政协、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教育专家在青岛日报社联合开展“倾听与商量”电视对话节目,推动市委宣传部、市纪委、市教育局等8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若干措施》,协同推进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健全落实法制副校长机制,目前全市有3452名民警、166名检察官担任中、小学校的兼职法制副校长或辅导员,深入校园开展法制教育5000余次。开展性别平等教育融合课教学案例征集工作,选树24所性别平等进中小学试点学校,精心打造了25堂性别平等融合课,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教育从娃娃抓起。(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蔺君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