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青岛制造业观察⑬ | “新制造”——青岛制造下一步

2023-05-10 07:01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新制造”

——青岛制造下一步(中)

电影《摩登时代》中,卓别林饰演的流水线工人的角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满身机油污渍的他和工友一起夜以继日地拧螺丝,仿佛一台机器人。而如今,当人们走进工厂,类似的场景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真正的机器人在生产线上忙碌着。

工人与产线的变化,只是加速变革的制造业中最微观的一幕。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催化下,新一轮产业革命呼啸而来。过去,企业的生产靠经验、靠计划,现今,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正在向越来越多车间渗透,生产变得更加科学;过去,企业盈利主要依靠销售产品,如今,越来越多企业变身“服务商”,通过“产品服务”开辟价值新空间……从生产方式到商业模式,制造业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颠覆性变革。一个底层逻辑和竞争方式都不同于以往的“新制造”时代正拉开序幕。

青岛向来是制造业变革的前沿阵地。上世纪90年代,在全国上下激烈的消费品产业竞争中,青岛以夯实质量为主线,掀起一场品牌建设浪潮,让“青岛制造”这张名片家喻户晓,由此奠定了在全国制造业版图中的地位。今天,再次站上变革关口,青岛制造业的再次突围值得期待。

让数据说话,重新定义制造

“未来机器‘吃’的不是电,而是数据”,只不过短短几年时间,这句曾被用来描绘未来制造业的话已经加速照进现实。数据驱动的生产方式,是新制造区别于传统制造的核心之一。

“如何更好预测”,是长久以来困扰制造业的一大难题。这一季生产多少产品能让库存和销售维持合理的平衡;设备该何时更换部件才能既不因宕机而影响生产,也不因过早维护而造成浪费;优化改善哪些功能市场会更加买账……小到每天的生产计划,大到新产品开发,都需要企业根据预测作出合理的决策。

过去,这些预测只能依靠经验,预测准确与否很多时候只能“碰运气”。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企业作出更准确的预测提供了新的可能。机器换人、加设先进的传感器等设备,硬件的更迭只是智能制造的表象,而更深层次的则是数据的实时获取,并指导生产。

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越来越多青岛制造业企业已经得益于“让数据说话”。

青岛华信印花是一家面向国内外品牌服装企业提供服装印花服务的企业,通过全面升级自动化生产装备、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更加合理的车间排产,生产效率提高150%,运营成本降低15%,产品研发周期缩短3-7天。

专注变频电机研发生产的中加特,建成5G全连接工厂,打通智能工厂研发、工艺、生产、计划、质量与服务、设备、营销各环节之间的堵点,应用可视化技术实现智能制造及智慧管理,公司产值从2018年前不到2亿元,至2021年已突破15亿元,至今保持50%以上年均复合增长。

规模化和标准化曾是制造业最显著的特征。而在数据驱动下,制造业变得更加“柔性”,能够以规模化的效率满足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

在青岛,纺织服装企业的实践最为深入和典型。为行业树立了标杆的酷特智能,早已经成为“前辈”。大批后来者已经快速跟上,蹚出一条行业转型升级之路。

拥有近70年历史的环球服装,建立起个性化定制平台,用户下单后,一件定制西服仅需2分40秒就能被裁剪成型,随后自动裁剪完成的面料和内衬被夹在车间上方的吊挂上,附客户信息和电子标签挂在一起,开始在200道大小不同的工序间自动流转,实现对产品全流程的有效管理。

成立30多年的瑞华集团,过去只能接1万件以上的订单,极大限制了客户群体。经过数字化改造之后,瑞华实现了1件也可以定制的“小单快反”柔性生产,日产能从原本的不到9000件提升到12000件,产品生产周期由原来的20天减少到7天,管理效率提升80%。

制造业企业借此改变了与消费者的交互方式,从而反哺从研发到生产制造的全链条。青岛有服装企业已经在思考如何从沉淀下来的用户数据中挖掘新的价值,进而帮助企业寻找新的增长极。

向服务要增值,突破传统产业边界

微笑曲线理论认为,制造组装位于价值链最底端,制造业要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就不能只甘心做组装制造者,而是要向附加值更高的环节移动。注入更多“服务”元素,已经被公认为制造业演进的重要方向。

单纯以“卖产品”为生的制造业企业将越来越少,提供“产品服务”的企业将成为主流。有国外学者对全球1.3万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提供的服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化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与服务融合型的企业数量已经占到制造企业总数的58%;欧洲装备制造业市场60%以上的利润来自服务收入。

传统的边界将被打破。未来,制造业企业一定会在服务业中探寻价值增值之路,一家企业将很难被清晰定义为究竟是制造业企业还是服务业企业。而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将进一步加速这一过程。智能化产品的出现,让制造业企业有机会与用户建立长期的服务关系,企业通过软件或者互联网平台提供持续不断的增值服务,改变了过去交付完产品就很难再与用户建立联系的状况。

顺应服务化转型的趋势,青岛制造业已经在多个行业领域展开探索与实践,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

在轮胎行业,双星在轮胎中内置芯片并建立胎联网,能实时了解轮胎的胎温、磨损等情况,并据此为客户提供相应服务,平台目前在线运营轮位已超过60万个,胎联网定制化轮胎附加值提升20%以上。

在家电行业,澳柯玛搭建“一览众冰冷链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系统”平台,以场景为核心提供“线上线下”商用智慧冷链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全冷链设备温湿度、故障、位置等实时监控及冷链各环节物品入库、销售、存储等全生命周期综合信息管理。

装备行业,宝佳智能装备公司通过搭建自主开发的机器人远程监测运维与故障诊断平台,实现了智能生产设备远程监控、故障预警、远程诊断与修复等功能,降低了设备运维成本,缩短故障解决时间。

我国为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定期开展服务型制造示范评选。2021年底,青岛获评综合类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标志着国家对青岛实践的认可。截至目前,摘得国家级示范称号的企业和项目,已经几乎覆盖了青岛所有优势产业领域。

事实上,青岛制造业企业在服务化转型的过程中,已经逐渐孵化出不少新兴领域的独角兽和新锐企业。海尔多年来坚持场景化、生态化转型,在不断延伸与用户联系的触角,挖掘用户场景化需求的过程中,一步步孵化出卡奥斯、日日顺等独角兽,目前日日顺已启动上市进程。

特锐德瞄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以平台经济的思维发展充电业务,将一个个原本孤立的充电桩扩展为一张连接用户、车企以及电网的充电网,开创了国内充电行业全新的商业模式。由此孵化出的特来电,已经成长为充电行业绝对的头部企业,正在推进科创板IPO。

未来已来。一个全新的制造业正在青岛揭开面纱,在新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引领下,“青岛制造”这一金字招牌将焕发新生。(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孙欣)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市长再部署!青岛强不强,“此役”最关键!

2023-05-10    青报观象山

文明青岛随手拍|在家分好类,规范投进桶,“垃圾分类挑战赛”你出战吗

2023-05-10    青岛新闻网

公司观察 | 青岛上市军团:稳住2022,增长2023

2023-05-10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不动产登记“全市通办”服务范围再扩大,由26项增加至45项

2023-05-10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打好 “两场硬仗”,做好健康惠民“七张答卷”

2023-05-10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今天白天晴间多云 最高气温19℃ 最低气温14℃

2023-05-10    青岛气象

方便了 辽阳西路过街天桥投入使用

2023-05-10    大众网

3个50亿元大项目落户低效片区,城阳区统筹谋划打造8个专业园区

2023-05-10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