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岛快评|老爸退群,谁来拯救“网络亲情”?
青岛新闻网评论员 闻青平
近日,有网友分享“我爸退出家族群”,这一话题冲上热搜。据称,这名网友的父亲是一个爱分享的人,但除了自己会给爸爸捧场,家族群里的其他亲戚几乎不作回应,于是,爸爸愤而退群。
一个伤了心的父亲背后,是一万个“冷清”的家庭群。这一事件也引发网友共鸣,有的称手机里有同款家族群,有的称家有同款退群爸爸。
热搜背后,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冷问题”:谁来拯救“网络亲情”?
在出手拯救之前,我们先要明白群聊传播的特点:以文字为主要载体的沟通方式,“载不动许多情”。除了没人回应之外,很多的文字回复也会产生嫌隙。
一般来说,信息传播有四种形式,分别是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其所传递的信息量是呈递增状态的,正因如此,我们的手机通信早已从“短信时代”发展到了如今的“视频时代”。
文字传递重要信息不成问题,但要其承担社交功能,承载喜怒哀乐等感情因素,便显得捉襟见肘。为了弥补这一不足,1982年,历史上第一个笑脸表情符号“:-)”诞生,后来又有了众多颜文字表情,以及现在丰富多彩的表情包。
没有表情,文字难承亲情之重。据报道,一网友刚起床便看见老妈在家庭群里发了个帖子:《这五种碱性食物是癌细胞的死对头,坚持吃……》。他回复了一句:“都辟谣了,别再转了。”发完他就洗漱去了。没想到,很快,妈妈私信他,认为不应该在群里公开质疑她,“我们就那么不受人待见吗……”一通数落后,被以三姨为群主的家庭群踢出了群,三姨还在私信里跟他说,“你妈为这事气得都抹眼泪了。”
试想,如果该网友在文字后配一些笑哭等表情,或者多说几句,语气更委婉一些,一定不会如此“出口伤人”——尽管本无恶意,纯粹是说个事实,但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想象空间太大了,可以是厌嫌,也可以是善意提醒,还可以是开心大笑。
干瘪的文字易带来曲解,冷清的群空间易伤人心。
特别是对于网络“新手”的中老年人来说,比如退群的老爸老妈们,他们一是不适应网络环境,不了解多数群聊已处于“休眠”状态的事实;二是身上穿着脱不下的“长辈长衫”,希望在网上也得到如现实中一样的尊重,结果可想而知。
要解决这一问题,年轻人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如可以在私下告诉长辈,大家都比较忙,平常的生活工作压力都很大,无法做到以哪个人为中心,而且大家对群聊基本都设置了“消息免打扰”,有时确实会错过阅读。更重要的是,作为老网民,大家对群聊消息基本都适应了“沉默”,甚至连红包都懒得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发东西,一定要学会接受“冷场”的局面。同时要相信,不是亲情出现了问题,而是精力的问题。
当然,在适当的时候,年轻人也要力所能及地“捧场”,将维护家族群的和谐及活跃作为一种责任和义务,要学会“哄”长辈,做好“精神养老”。
在这一点上,千万不要说不会。在网络上,这是一个语言“通胀”的时代,当“哈哈”都显得过于敷衍,必须打出五个以上“哈”才表示开心的时候,岂能不知如何回复?将修炼得炉火纯青的“乙方文学”取出一瓢,便足够长辈们享受了。
面对亲情,《论语》中讲“色难”,今天的文化名人马未都曾说,“亲人要生,生人要熟,熟人要亲。”在家族群聊里,我们也要懂得和颜悦色,对待最亲的人,也要有一种“生分”的客气。
“网络亲情”,是网络时代一种新型的亲情空间,很多人也呼吁新型的孝。
如何让“网络亲情”更亲,在网上构建一个温馨的家族小天地,似乎长辈们和后辈们都需要学习、适应和改进,毕竟在网络空间里和谐了,会令亲情锦上添花,否则很可能反噬现实亲情。
曾经有诗人写过一首名为《生活》的诗,正文只有一个字:网。生活像一张网,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情感交织。而现代生活,真的上了网。
网络具有虚拟性。但在网络空间里,演绎的也是实实在在的亲情。莫因网络之“虚”而令亲情虚化,反而更应借网络之便利优势,使得亲情升华,令一家人更加相亲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