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防疾病,青岛市疾控中心发布5月份健康提示
5月正值春夏之交,新冠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仍需防范,同时随着气温升高,肠道传染病发病将逐渐增多,饮食不当,也易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五一”假期期间人们外出活动、旅游增多,我市也进入旅游旺季。青岛市疾控中心提示市民及来青游客要注意防范新冠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食源性疾病及肠道传染病的发生,郊外游玩防止蜱虫叮咬。
一、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近期,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各地疫情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个别地区疫情有小幅上升的迹象。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增强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勤洗手,保持手卫生和咳嗽礼仪,咳嗽和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毛巾等遮掩口鼻,室内常通风。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建议大家按国家新发布的佩戴口罩指引,处于暴露环境、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或者接触脆弱人群时,佩戴好口罩。
2.合理规划出行。建议错峰、预约出行,避开热门景点。加强出行或者旅途中自我健康监测,如果发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感冒症状时,应及时开展核酸检测和自我抗原检测,避免带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密切关注目的地传染病疫情形势,要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护准备工作,途中做好个人自我防护。
3.积极接种疫苗。疫苗接种可以使人体获得免疫保护,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表明,3次及以上病毒抗原的刺激能够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未感染且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的人群,和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要积极主动地接种疫苗,获得更强的免疫保护能力,进一步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4.做好日常健康监测。如出现咽痛、发热、乏力等症状,可根据自身症状轻重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治疗措施,必要时及时就医。同时,减少外出活动,不要带病上班、上学。幼托机构、学校等应加强晨检,及时发现患儿,及时隔离并去医院诊治。
二、预防“病从口入”
随着气温升高,食源性疾病发病将逐渐增多,同时“五一”假期也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时段,在享受美好假期的同时,小心“病从口入”:
1.注意用餐卫生。外出选择正规的、卫生环境良好的餐馆就餐;在家注意生、熟分开,食物要煮熟煮透;生吃蔬果要洗净;不喝生水。
2.注意个人手卫生。饭前便后、处理生、熟食物及其包装前后、接触宠物、处理垃圾之后要勤洗手。
3.清洁消毒。餐具和厨具要用流动安全的水冲洗、晾干,并经常蒸煮消毒,厨房环境要清洁。
4.谨慎食用“野味”。不认识的野菜及野生蘑菇要做到不采、不卖、不食,谨防毒蘑菇、野菜中毒。
5.及时就诊。每年5到10月份是肠道门诊开放的时间,若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要及时去肠道门诊就医。
三、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进入5月份以后,手足口病将逐渐进入发病高峰。其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一周左右自愈,少数重症患儿可危及生命。主要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等引起传播。因此患儿家长要提高重视,注意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1.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不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
2.一旦出现发热、皮疹或口腔溃疡等,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避免拖延发展成为重症病例。
3.搞好环境卫生,奶瓶、奶嘴及孩子常用的餐具、玩具应经常彻底清洗消毒。
4.接种EV71型手足口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尤其是减少该病的重症及死亡病例。
5.托幼机构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发现病儿及时隔离上报,做好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发现、报告和处置。
四、预防蜱虫叮咬
蜱是一种媒介生物,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均较轻微,同时蜱还可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使人患病,大家不可轻视。5~6月是蜱虫活动高峰期,市民在郊游爬山等户外活动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1.进入林区或野外,应穿浅色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不要穿凉鞋。
2.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3.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含有避蚊胺的市售驱避剂或花露水,可以持续保护几个小时;活动结束后,要仔细检查身体和衣物。
4.如果发现被蜱虫叮咬,千万不可生拉硬拽、强行拔除,也不能用手指将其捏碎,否则,可能会将蜱虫的头部留在皮肤里,造成更大的伤害。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处理。
另外,“五一”假期期间市民仍需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外出游玩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疲劳游玩。旅行途中尽量避免接触禽类、骆驼、犬猫、牛羊等动物,去南方旅游时,做好防蚊防虫措施。同时提高个人安全意识,注意交通安全,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假期将至,祝大家身体健康,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