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千年遗迹“活”在当下!探访青岛齐长城和平度即墨故城
让数千年遗迹“活”在当下
昨天是国际古迹遗址日 记者探访青岛齐长城和平度即墨故城 保护利用措施让它们重焕光彩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先人留下的宝贵遗产。近年来,青岛市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先行先试的探索,让这些文化遗产重新焕发出光彩。在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前夕,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兵分两路,深入西海岸新区和平度市古岘镇,探访屹立千年的齐长城青岛段、即墨故城的过去和现在。
齐长城篇
守护 织密齐长城保护网
始建于春秋时期的齐长城横亘于齐鲁大地,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它西起济南市长清区,一路向东,止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海岸边。齐长城青岛段现存长度32.994公里,由西到东贯穿青岛西海岸新区全境,认定遗产共22处,墙体分为土墙、石墙和山险3种。
西海岸新区齐长城月季山东坡段。西海岸新区供图
千年遗迹如何保护?青岛“护城人”给出了答案。在青岛,有一支专门进行齐长城保护工作的“齐长城保护小队”,目前有70多名队员。这支队伍成立于2015年,队员年龄跨度从“50后”到“80后”。
西海岸新区六汪镇山周村的老书记张立福,是齐长城义务保护员之一。2022年,张立福卸任村书记一职。卸任之前,守护齐长城是他的“分内事”;卸任之后,守护齐长城成了他的“义务事”。每天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山野之中,巡视千米长的齐长城王家墩子段,看到落石,就把石头搬到石墙上放好、踩实;遇到在石墙附近放牛牧羊的村民,就赶紧上前劝阻……自从得知自家村旁的这道“岭子”是齐长城遗址后,年过六旬的张立福便给自己安排了这样一项“任务”。
位于六汪镇山周村附近的齐长城遗址。
像张立福一样的义务护城员,在青岛有21位,他们来自齐长城沿线的各个社区。除此之外,西海岸新区还为齐长城青岛段配备了56个公益岗位。77名保护员为青岛的齐长城遗址撑起了一张保护网。
织密齐长城保护网,彰显出西海岸新区保护历史遗迹的决心,也让西海岸新区在遗址保护方面走在了前列。
记者了解到,目前西海岸新区修缮完成的齐长城重点区段,已经设置了9处保护标志碑、310多处保护界桩。西海岸新区多个修缮保护方案获国家文物局同意批复:齐长城金猪坑至苗家段、王家墩子至曹城山东坡段长度约2752米的抢救性保护修缮工程,于2019年8月通过山东省文物局最终验收;齐长城史家夼东山至山周村西山段、长城村至徐山段、月季山西段至曹城山中段长度约5490米的抢救性保护工程,于2021年7月通过了青岛市文旅局组织的初步验收……
利用 古遗迹带来文化内涵
花团锦簇、林木葱郁,干净整洁的道路,古韵十足的路灯……三月阳春,走进位于西海岸新区齐长城路以北的徐山文化公园,沿山路而上,“泱泱齐风”主题石刻浮雕格外显眼。“管子论势”“春秋首霸”“大兴长城”“齐吴海战”“称雄诸侯”……一系列历史故事以塑石浮雕的形式呈现,展现出了千年前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作为西海岸新区首个文化型公园,徐山文化公园最大的特色就是贯穿园区东西的齐长城。
据悉,齐长城徐山段总长705米,在进行公园改造提升之初,建设单位对齐长城遗址采用了“保护并利用”的思路。公园结合文物古迹彰显历史文化特色,制定“让市民走进来,让齐长城‘活’起来”的设计思路,让市民在休闲健身的同时,在身边、在当下就能深入了解齐长城、了解齐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齐长城徐山段是采用土砂混筑的工艺修筑的,还有部分墙体直接用黄土或砂土逐层夯筑而成。为了保证“修旧如旧”,施工单位修复时依然采用了这种古老的工艺,购买了专用土壤,然后用最原始的方式一层层夯筑。
如今,在徐山文化公园里,一条隆起的“土坡”牵引着这座公园的走向,土坡的下方正是已经沉睡了千年的齐长城遗址。而在土坡与人行道的交会处,一段横截面展示墙成为市民游客的打卡点。这是齐长城的横截面展示,市民游客可以很直观地看到齐长城的内部构造。
记者了解到,徐山文化公园对于齐长城历史遗迹的利用非常具有研讨意义。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工作人员张艳群是参与齐长城遗址徐山段修缮方案拟定的人员之一,对于徐山公园,他如此评价:“这个项目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实例的一个研讨项目。可以说,齐长城徐山段是整个齐长城的缩影,也是齐长城修缮利用的一个范例。”
融合 让长城文化“活起来”
文化遗产经过修缮与保护,最终以某种方式存留于当下、复归生活,这是文化遗产于现代的作用之一。记者了解到,在进行保护的同时,西海岸新区围绕遗址沿线开展文旅资源整合,打造了青岛齐长城百果园、九九山生态观光园、铁山街道后石沟村影视基地、杨家山里田园综合体等一批现代文旅创新融合项目。如今,这座古长城,正与现代生活融合,焕发出了蓬勃生机。
西海岸新区正推进多项工程,让这座绵延56.077公里、跨越200余座山丘的春秋战国遗址,催生出更多新鲜且丰富的公共空间:依托小珠山北山段长城,规划建设了小珠山核心展示园;依托东山村北山、鹁鸽山段长城和徐山段长城,建设东山—徐山长城展示带。
齐长城属于线性文化遗产,是一个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能力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族群,具有符号化带动作用,对于它的利用绝不仅仅限于它的本体。为了挖掘齐长城更加深层的文化内涵,西海岸新区对齐长城沿线区域特色资源进行了整合。位于铁山街道的杨家山里,就是深度开发齐长城的范例。近年来,当地按照“原山原水原生态、原汁原味原生活”理念,以上沟、墩上、黄泥巷、大下庄村为核心区打造采摘、民宿和餐饮业,以东南崖村为核心区建设杨家山里红色教育基地,以后石沟村为核心区打造乡村影视基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名片。除了杨家山里,齐长城脚下还隐匿着诸多“文旅特色”,如王家墩子段六汪镇的塔桥全羊技艺,古胶州八景之一的铁橛悬泉,鹁鸽山段、小珠山段王台街道的增聚回饼、红蜡加工,还有徐山段的徐福传说……
西海岸新区正结合周边文旅资源,创建齐长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和齐长城国家风景道,同时创新丰富文旅资源供给,打造齐长城参观游览联程联运经典文旅线路,以塑造青岛的“齐长城文化”品牌,让齐长城文化真正“活起来”。
即墨故城篇
探访 即墨故城留存千米城墙
这里曾是古代胶东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在平度市古岘镇大朱毛村外的即墨故城遗址上,历史留下的足迹清晰可辨。站在古城墙遗址上,让人不禁想象着2000多年前这里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城门处拥挤着进进出出的人流,城里城外升起袅袅的炊烟……
文保人员对即墨故城遗存进行保护。
平度文旅局文物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即墨故城遗址包含即墨故城和六曲山墓群两部分。即墨故城位于平度市东南约30公里的古岘镇大朱毛村一带,地跨古岘镇和仁兆镇。故城分为内城和外城,外城东临小沽河,西近墨水河,总体呈不规则长方形,东南缺角,地上部分现仅存东城墙约1100米,夯土版筑。六曲山墓群是即墨故城遗址重要的组成部分,位于即墨故城北方约10公里处,东起龙虎山,西至窟窿山,东西绵延15公里,分布在古岘、云山、白沙河三个镇(街道)的10余个村庄中,大部分为汉代墓葬,少数为东周墓葬。
考古人员对即墨历史遗存进行勘探。
2001年,即墨故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岛文物部门加大保护监管力度,利用无人机等先进设备定期对即墨故城及六曲山墓群进行安全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与公安部门建立文物案件联动处置机制。
保护 实施东城墙围护工程
即墨故城始建于东周,战国时为齐之名城,因齐将田单在此利用火牛阵大破燕军而闻名于世。自秦始,历两汉、魏、晋、北魏,直至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即墨故城一直是胶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秦时曾为胶东郡治,在西汉为胶东国都,先后有过八王、六侯、一相。这些王公贵族的墓冢大多建在距即墨故城10公里远的六曲山脉上,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蔚为壮观的古墓群。
近年来,平度文旅局实施了即墨故城遗址东城墙围护工程,加大保护力度,减少农业生产活动和人为因素影响。编制的《即墨故城遗址东城墙围护工程设计方案》通过省文物和旅游厅审批。2022年争取到国家文物保护资金,实施即墨故城遗址东城墙围护工程,设置围栏,对城墙上的部分姜窖和坍塌孔洞进行技术回填,清理城墙垃圾和后加构筑物、建筑物等,整修城墙西侧道路,对部分高大乔木的根系进行治理,设置保护标志、保护标识及界桩等,同时加装安全监控设备。
/相关链接 /
即墨编制历史遗存“保护图”
为摸清文物家底,留住城市文化记忆,保存城市历史文脉,青岛市即墨区财政投入专项资金,聘请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和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三家有资质的机构,开展了即墨区自然生态资源与历史遗存调查及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这项工作将即墨区内的所有历史遗存,包括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近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革命文物、石窟寺及石刻、古树名木等都纳入了保护规划编制范围之内。”即墨区博物馆副馆长毛洪东介绍,为了探明即墨的历史遗存“家底”,由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对这些历史遗存进行考古调查、勘探,了解地下文物的分布范围、时代以及历史价值,并根据考古调查、勘探成果编制《考古工作报告》;其次,由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根据考古成果进行专业的地形图测绘工作,绘制《即墨历史遗存调查及保护规划项目地形图》;最后,由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根据以上成果编制《即墨历史遗存调查及保护规划》。
“工作前后历时3年,取得了丰硕成果。”毛洪东介绍,在这次历史遗存调查及保护规划工程中,完成了104处不可移动文物的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勘探面积超过600万平方米;完成144处不可移动文物、286处古树名木的地形图测绘工作,由于选用先进精密测绘工具进行专业测绘,测绘误差在5厘米以内。根据以上成果,全面梳理即墨区历史遗存的资源特色、文化价值,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内涵,结合即墨区历史遗存的价值、特色及保护现状,提出了保护目标和策略,编制完成了《即墨历史遗存调查及保护规划》,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同时,《即墨历史遗存调查及保护规划》在区国土空间会议上通过,划定了文物保护红线,将文物保护纳入控规,实现“多规合一”“一张图”管理。通过“即墨历史遗存调查及保护规划”工程,即墨区全面掌握了辖区内历史遗存的保护状况、系统梳理了历史遗存的特色和价值,深入挖掘和阐发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时代价值,科学制定历史遗存的保护政策和中长期规划,划定了文物保护红线。
/延伸 /
岛城共有19处“国保”单位
截至目前,青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青岛德国建筑、即墨故城遗址、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平度东岳石遗址、胶州三里河遗址、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万字会旧址、西皇姑庵遗址、赵家庄遗址、莱西市西沙埠遗址、琅琊台遗址、祓国都城遗址、胶州市板桥镇遗址、崂山道教建筑群、齐长城、天柱山摩崖石刻、大泽山石刻及智藏寺墓塔林、朝连岛灯塔,共有19处。近年来青岛通过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在文物保护利用方面进行了先行先试的探索,有效实现了让文物“活”起来。(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张孝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