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在线】加强基层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青岛打造15分钟应急救援圈
青岛新闻网3月28日讯(记者 陈志伟)今天下午,青岛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保岚做客“民生在线”网谈直播间,围绕“提高基层应急救援能力”主题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应急管理工作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夯实基层基础,增强基层末梢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关键所在,市应急管理局在加强基层的应急救援能力方面都采取了哪些举措?
王保岚介绍,提升基层应急救援能力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举措。近年来,市应急管理局坚持关口前置、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持续加强基层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不断将应急管理工作的触角和扇面延伸和拓展到基层“最末梢”。
去年12月份,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救援能力的实施意见》,这是青岛市应急管理改革以来,在基层应急救援能力方面出台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明确提出了构建“1+2+3”全域化立体式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打造“15分钟应急救援圈”的目标要求。
“1”即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一套平台。去年,青岛市建成了一体化应急指挥中心并正式投入使用,共享视频监控13万路,应急指挥网络与区(市)和部门实现精准高效的互联互通。同时,青岛市作为全国18个试点城市之一,自去年开始启动了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的建设,目前已完成平台一期建设,汇聚了九大领域的60多项业务系统,可对燃气、热力、供水、排水、桥梁、综合管廊、地铁和隧道、电梯、消防等领域的安全风险进行实时预警监测。按照智慧应急“一屏联动、一网统管”的设想,大力推动一体化应急指挥和综合监测预警平台融合建设,目前已初步实现了“六个自动”(自动判定事件等级、自动推算影响范围、自动给出响应范围、自动研判次生灾害、自动匹配处置建议、自动派发任务并跟踪反馈),既能实时化、可视化进行安全防控和应急救援,又能快速预警响应、出动队伍和处置险情,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能力大幅提升。
“2”即救援队伍、装备物资两个保障。目前,青岛市应急救援队伍主要有6大类,共403支2.5万余人,覆盖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山岳、交通、海洋渔业等14个领域。包括: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以消防为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各行业主管部门单独建立或依托有关单位组建,如森林消防队伍、城镇燃气抢险救援队、城市集中供热救援队等)、军队应急救援队伍(解放军、民兵等)、基层应急救援队伍(镇〔街〕、村〔社区〕等组建,如基层防汛救援队伍)、企业应急救援队伍(重点企业及商场、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企业组建,如青岛港应急救援队、地铁运营应急救援队、胶州湾隧道抢险救援队)和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斑马应急救援队等)。同时,青岛市118个应急物资储备库中共储存20大类1074种应急物资,基本能够满足事故和灾害救援需要,而针对青岛市容易发生的台风洪涝灾害、森林火灾、危化品事故等,市应急管理局还建立了市场化储备机制和应急调拨机制,确保各类应急物资能够调得动、送得到、用得上。
“3”即陆域应急救援、海域救援、通用航空救援三个救援网格。陆域方面,在崂山、城阳、莱西等区(市)建成了26个集“安全巡查、宣传培训、应急救援”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应急救援站,并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实现全市镇(街)、重点社区全覆盖,做到城市社区“一分钟响应、三分钟到达、五分钟施救”,乡镇、村庄“十分钟到达,十五分钟施救”。海域方面,依托省海洋灾害应急救援中心、北海救助局青岛基地、山东港口集团应急救援队伍以及志愿者海上救援队伍,加密布局沿海一线救援驿站,目前已形成3海里内海上及沿岸综合救援能力。通用航空方面,在全市规划建设直升机起降点181处,目前已建成139处,并配备了8架可用于应急救援的直升机,基本实现了全市域航空应急救援“30分钟全覆盖”。
同时,坚持在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建设上“做实功”。目前已累计创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38个、省级102个、市级223个,创建数量居全省第一。通过综合减灾社区的规范创建和示范带动,切实增强社区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