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青岛!迄今最大,完成破译!
厉害了,青岛又有重大突破!
3月2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德国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研究所、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等机构组建的国际研究团队,完成了迄今为止最大动物基因组参考序列——南极磷虾基因组组装,并揭示了南极磷虾适应极端环境和群体历史演化的分子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Cell)在线发表。
被称为“海上金矿”的南极磷虾,体长3-5厘米,体重一般不超过2克,却是地球上生物量最多的动物。南极磷虾种群规模庞大,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储存库和战略资源,在南极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营养运输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也是南大洋生态系统生物和功能多样性的关键物种。
这是我国海洋渔业领域发表的第一篇《细胞》主刊论文,也使得我国在南极磷虾资源乃至极地生态系统研究领域步入国际领先序列。同时,这也是青岛科技力量深度参与海洋领域高水平科学研究的一次新突破。
此研究发现不仅破译了南极磷虾的基因组序列,还分析了其重要性状的分子机制,包括生长、繁殖、能量代谢以及极端环境适应性等,为海洋生物极端环境适应机制及其群体演化的深入解析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也为南极磷虾渔业资源的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培育我国南极磷虾这一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新兴战略产业、深度参与极地渔业国际治理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青岛不断挺进深蓝,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01
青岛海洋科创能力走在全国前列
2018年以来,以“东方红3”号、“蓝海101”号、“深海一号”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先进科考船在青岛入列,以“蛟龙”“海龙”和“潜龙”为代表的大洋深潜装备体系在青岛实现“三龙聚首”并不断升级,系列装备为我国深海科考、海洋科研提供了“国之重器”,青岛经略海洋的广度和深度得以层层延展。
2021年,集聚中科院13家科研力量的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犹如一座海洋科技“航空母舰”,在青岛开启高质量运行。中心建设多层次、多类型的海洋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汇聚多学科交叉、科学与技术融合的国际一流创新团队,成为青岛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海洋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支点。
2022年,我国第一个、世界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国家深海基地项目在青岛通过竣工验收。基地建成深海科学研究、资源环境调查、深海装备研发试验等多功能、全开放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将全面支撑青岛及我国深海事业发展。
02
“国字号”云集,托起海洋科研高地
黄海所是我国成立最早也是目前实力最强的综合性海洋水产研究机构,在海洋渔业特别是海水育种业领域具有发展优势。在黄海所等众多科研人员的努力下,青岛成为我国藻、虾、贝、鱼、参五次养殖浪潮主导品种的研发地,引领了我国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北海局发挥数据、装备、技术和人才优势,在海岸线修测、海域海岛保护、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海洋自然资源监督管理等工作中,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做好用海要素保障,服务涉海重大建设项目,支持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青岛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发挥驻青国家队应有的作用。
距离北海局约两千米的海洋一所,与青岛的联系也比较紧密。近年来,海洋一所参与编制的《青岛市海岸带及海域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年)》,服务青岛国土空间规划;今年,由海洋一所牵头申报的“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获批,成为联合国在全球范围内首批批复的6个“海洋十年”协作中心之一,也是我国唯一获批的协作中心。该中心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将推动青岛进一步参与全球海洋交流合作,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智慧和方案。
青岛海腐所是我国专门从事金属腐蚀与防护的专业研究所之一。建所40多年,青岛海腐所承接了大量国家科研项目,取得了系列成果。其中,牵头完成的“材料海洋环境腐蚀评价与防护技术体系创新及重大工程应用”项目,建立了我国材料海洋环境腐蚀评价与防护技术新体系,有效提高了海洋重大工程及装备设施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前,青岛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海洋创新策源地。科创引领,一个海洋特色更加显著、创新创造更具活力的青岛正在加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