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青岛“绿腰带”“金腰带”!李村河、张村河将“大变身”

2023-03-04 06:46    青报观象山

大自然孕育了河流,河流哺育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青岛对城市河流的保护开发转入“生态—生产—生活”一体化利用的新阶段。

3月3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3年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行动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作为今年新“入列”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第十大攻坚行动,发布会上透露了李村河(张村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开发建设攻坚行动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李村河、张村河是青岛市中心城区重要的生态景观带,是市民慢行休憩娱乐的重要滨水空间,也是城市发展的“主动脉”。

秉承着对城市河流的清晰定位,这一攻坚行动的思路打法也浮出水面——

按照“14155”的总体思路,聚焦“1个总体目标”,突出“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城市特点,将“共商、共治、共建、共管、共享、共赢”新模式融入流域治理,着力构建生态宜居的城市“绿腰带”“金腰带”;

着眼“4大愿景”,打造“河畅水清的功能廊道”,营造“弹性自然的生态中轴”,塑造“公园城市的活力水岸”,创造“城市发展的幸福纽带”;

形成“两河九支”的“一体化全流域综合治理”结构;

计划推进“5+5”十大类工程,即实施防洪、截污、道路、桥梁、管线5类基础治理工程和水环境处理、景观、照明、配套设施、拆违治乱5类环境提升工程。

城市河流治理,是一个生态问题,更是一个发展问题。

不同于以往单纯侧重河道治理,这一攻坚行动置于城市全新发展空间和历史维度中重新布局、全盘统筹,将河流治理融于生态保护和产业布局中,以城市改造带动河流治理,必将带动提升城市“腰部”发展品质,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擦亮高品质湾区建设的发展蓝图,开启“人水和谐”新篇章。  

01

河与城

城市的兴起与水往往有着不解之缘,众多大城市都留下了“因河而兴”的历史印迹。

凡是国际上著名的城市,总有一条著名的河流与之相随相伴:维也纳与多瑙河,伦敦与泰晤士河,上海与黄浦江……尤其在当下,河流在城市生态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方面显示出不可替代的意义。

进入工业时代后,受到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一些城市河流遭受着各种各样的污染和破坏。

如何加快城市河流综合整治、改善水环境、有效开发利用城市河流是关系到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事实上,这些年来,青岛始终没有停下河流治理的脚步,尤其是李村河的改变有目共睹。

发源于百果山—毕家上游水库的李村河,全长约17公里,是流经青岛市区最长、支流最多的河流,流域总面积约143平方公里。

而这条市区最大的水系,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污水横流、臭不可闻”,长期沉积而成的淤泥使河床不断抬升,雨季汛期频频出现防洪险情……

自2009年起,市区两级政府合力开启了李村河漫漫10多年的系统治理之路,重点对中游和上游进行系统整治,构建起“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综合工程体系,努力补上水环境治理欠账。

曾经的“黑臭水沟”成“桃源碧水”,李村河不仅重获新生,还流淌出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经验,成了水生态治理样板。

一条河的重生,不仅能改变一座城市的人居环境,更能激活城市发展新动力。

从全国范围来看,越来越多的城市致力于河流治理和生态修复,从中挖掘城市发展潜力。

上海黄浦江、广州珠江、天津淮河、南京秦淮河等都是城市河流治理的典型代表,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条代表城市荣耀的河流,河成了城市发展的金名片。

城市发展和经营思路的转变,影响着对城市河流治理、开发和利用。

青岛把李村河(张村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开发建设,看作是带动提升城市“腰部”发展品质的关键之举,力图打造成兼具生态中轴、活力水岸、幸福纽带等功能要素的城市“绿腰带”“金腰带”,对于建设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意义非凡。

02

“绿腰带”

河流赋予城市神韵,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依托。“水清、岸绿”是城市河流治理的首要目标,是真正关乎居民幸福生活的“绿腰带”。

李村河和张村河都是季节性河流,经过多轮治理,水质有了明显改善。此次攻坚行动治理的不单单是这两条河流,而是全流域治理。

今年,青岛将李村河(张村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开发建设列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第十大攻坚行动,明确提出治理和开发重点是李村河下游(君峰路至胶州湾入海口约5.5公里)、张村河中游(松岭路至青银高速约4公里)以及李村河中上游(世园大道至君峰路约11.2公里),同时对9条支流进行提升改造。

根据总体工作思路,要形成“两河九支”的“一体化全流域综合治理”结构,并计划推进“5+5”十大类工程,即实施防洪、截污、道路、桥梁、管线5类基础治理工程和水环境处理、景观、照明、配套设施、拆违治乱5类环境提升工程。

攻坚行动分步实施,今年计划启动李村河(张村河)下游和张村河中游一期综合治理,重点将李村河君峰路至重庆路段打造成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示范样板段,同步开展李村河中上游景观提升,实施张村河水质净化厂一期提标改造工程。

2024年计划完成李村河(张村河)下游综合治理,适时启动张村河中游二期等工作,实施张村河水质净化厂二期建设工程。

河流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攻坚。

治河先治污,这是河道治理的普遍做法,要把“源头治理”作为第一要务。

目前各相关部门已积极行动起来,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组织开展了李村河(张村河)流域排口排查整治工作,现场排查各类排口529个,目前正分批按照“一口一策”原则完成河道排污口溯源和整治方案。

市水务管理局牵头编制了李村河(张村河)流域排水管网改造方案,计划从截污干管内衬修复、管道清淤、老旧管网改造等工作入手,对流域内排水管网进行改造提升。

市城市管理局组织三区共摸排流域范围内违建65.54万平方米,已拆除10.7万平方米。

李沧区已启动李村河上游环境整治提升(东川路-青银高速)、金水河环境整治提升、侯家庄河河道综合整治等5个项目。

张村河(崂山段一期)综合治理工程已经开工,崂山区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河道景观设计,打造“三区三轴一园多节点”的景观空间布局。

经过系统治理,穿城而过的河流如同城市的一条“绿腰带”,将成为市民休闲、旅游、观光好去处。

03

“金腰带”:开发建设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居民生活需求的升级,城市河流在不同时期承载着不同的时代功能。

河流的功能在变化,开发利用河流的理念也要随之更新。

而今,城市河流已真正开始了由航运和纳污的功能向塑造国际化大都市的环境功能的转变,城市河流滨水地区逐渐成为城市中最具有活力的地段,是城市居民活动的公共空间,是旅游观光的重要场所,更是经济发展的“金腰带”。

李村河(张村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开发建设攻坚行动,不仅仅是一项孤立的治理工程,是一个涉及多目标、多群体、多产业的复合工程。

攻坚行动将结合低效片区及旧村更新改造、老企业搬迁等,配合推进橡六、青联食品厂、捷能、镇平路车辆段、闫家山及重庆路两侧等可开发地块综合开发建设。

就拿张村河综合治理来说,被置于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大的历史框架中,围绕“水脉智谷”总体定位,进行张村河片区城市设计、景观设计,河道清淤工作和过河管线等工程仅仅是河道治理的基础。

治理和开发利用城市河流,既是对资源的优化利用,也是对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  

青岛市相关部门完成了流域两侧现状用地及规划情况的梳理,根据两侧用地规划情况,结合重点低效片区改造等,划定河道蓝线、绿线范围2.44平方公里、景观整治范围2.9平方公里。同时,确定了城市设计范围,摸排可开发地块基本情况,为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开发建设提供基础。

河流综合开发建设的提纲挈领的第一步已经迈出,目前城市设计已经启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综合评选出5家高水平设计单位进行城市设计方案竞赛,计划4月份完成设计。

设计方案将统筹考虑李村河(张村河)两侧腹地功能定位、景观需求,提出产业策划方案,对两侧14.43平方公里地块进行一体化城市设计,以此助推沿河综合开发建设,加快核心产业和要素集聚,带动沿线地块产业升级,将李村河(张村河)流域打造成为城市核心功能的承载地。

纵观国内国外,现代城市越来越注重城市内涵,以其独特定位、复合功能彰显城市的生命力,河流关乎城市发展格局。

黄浦江是上海母亲河,经过治理污染、整合规划,荟萃了上海城市景观的精华,也成为了上海的象征;哈尔滨以松花江为轴线,打造“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新格局;成都则围绕锦江打造“一江锦水、两岸融城”的都市滨水公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河流治理,为改变“水”的功能提供了可能,而这种改变又为调整城市经济结构提供了可能。李村河(张村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开发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在打造绿色生态景观长廊和生态环保“绿腰带”的同时,不断开发新的城市功能。一条河可以改变一座城,区域发展未来可期!

作者|吴帅 摄影|刘栋等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会期7天半

2023-03-03    新华社

青岛日报封面版 | 倾力经略海洋,追逐蓝色梦想

2023-03-04    青岛日报

文明青岛随手拍|市民“下单”部门“抢单”随手拍跑出加速度

2023-03-04    青岛新闻网

【青视点】《流浪地球3》为何还要在青岛拍摄?

2023-03-04    青岛新闻网

聚焦2023全国两会

2023-03-03    青岛新闻网

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全线洞通 创下多项“全国之最”

2023-03-04    大众日报

青岛今天晴间多云,市区最高气温9℃,最低气温6℃

2023-03-04    青岛气象

@帮办君|育儿嫂没干活就撤单!58到家平台为啥拒退1710元匹配费

2023-03-04    青岛新闻网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