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青岛日报封面版 | 倾力经略海洋,追逐蓝色梦想

2023-03-04 06:25    青岛日报

青岛日报2023年3月4日封面版一

青岛日报2023年3月4日封面版二

青岛以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为目标,全面增强向海图强发展优势,正一步步将“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变为现实

倾力经略海洋追逐蓝色梦想

鲲鹏展翅九万里,一跃出海任搏击。

海洋,孕育了青岛这座城市,造就了青岛最鲜明的特色优势。面对这一汪湛蓝大海,青岛身展昂扬之姿,心怀鲲鹏之志。

海洋二字,重如千钧。在国家顶层设计层面,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提“海洋强国”的意义,“建设海洋强国”成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一个明显的轨迹,就是由内陆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世界,走向强盛。

殷殷嘱托,犹在耳畔。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时隔三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并在青岛考察。总书记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我们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定要抓好。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

肩负国之重任,青岛孜孜以求。五年来,青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略海洋的重要论述及对山东、青岛工作的指示要求,推动海洋科技、海洋港口、海洋产业、海洋生态等领域全面起势,海洋经济规模稳居沿海同类城市首位。2021年,青岛实现海洋生产总值4684.8亿元,同比增长17.1%;2022年,青岛预计实现海洋生产总值超50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超30%。

重整行装,青岛再出发。刚刚过去的2022年,青岛落实中央赋予的“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带动形成一批现代海洋城市”的新定位、新使命,把“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作为未来重点打造的“六个城市”之一,把“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全面增强向海图强发展优势”作为全力抓好的十个方面工作之一,并明确提出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将海洋发展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青岛正以全新的奋斗姿态和磅礴气势,打好“海洋”这张王牌,坚定“蓝色梦”,做足“海文章”。

引领

——青岛牢记总书记嘱托,把海洋关键技术“握在自己手中”,不断攀越更多科创“主峰”,海洋科创能力走在全国前列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考察时强调: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

牢记总书记嘱托,青岛加快汇聚优质海洋创新要素,着力提升海洋科创平台能级,筑牢海洋科技创新发展根基。

2018年以来,以“东方红3”号、“蓝海101”号、“深海一号”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先进科考船在青岛入列,以“蛟龙”“海龙”和“潜龙”为代表的大洋深潜装备体系在青岛实现“三龙聚首”并不断升级,系列装备为我国深海科考、海洋科研提供了“国之重器”,青岛经略海洋的广度和深度得以层层延展;

2021年,集聚中科院13家科研力量的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犹如一座海洋科技“航空母舰”,在青岛开启高质量运行。中心建设多层次、多类型的海洋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汇聚多学科交叉、科学与技术融合的国际一流创新团队,成为青岛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海洋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支点;

2022年,我国第一个、世界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国家深海基地项目在青岛通过竣工验收。基地建成深海科学研究、资源环境调查、深海装备研发试验等多功能、全开放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将全面支撑青岛及我国深海事业发展;同年,我国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崂山实验室在青岛正式入列。作为国家海洋战略中坚力量,实验室不断整合优化海洋科研资源,实施重大战略任务,持续塑造青岛海洋科技创新新优势。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不断积蓄的海洋顶尖创新力量,成为青岛推动海洋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这五年,青岛通过平台汇聚,人才支撑,把海洋关键技术“握在自己手中”。“海燕—X”水下滑翔机,下潜深度达到10619米,再次刷新世界纪录;改性黏土治理赤潮方法与应用技术走出国门,出口美国、智利、秘鲁等国家……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众多海洋关键技术在青岛实现突破,海洋科技成果在青岛“破土而出”。

这五年,青岛通过资源整合,聚力冲击,不断攀越更多科创“主峰”。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深远海科学考察船队并开放共享,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两洋一海”观测网并实现实时传输……在深海科考、深海观测领域,青岛加速从跟跑到领跑跨越,海洋发展不断彰显国际范儿,赢得世界话语权。

科创引领,一个海洋特色更加显著、创新创造更具活力的青岛正在加速崛起。目前,青岛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海洋创新策源地。

示范

——青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推进港城融合、产城互兴,智慧港口建设为全球提供“中国方案”

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港口作为陆海联动、沟通世界的桥梁,推动青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青岛实现高质量发展。

港口大不大,看吞吐量;港口强不强,看集装箱。五年来,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吞吐量一年一个飞跃,全球排名一年一个台阶。货物吞吐量从2018年的5.4亿吨增至2022年的6.58亿吨,超越新加坡港、广州港,跃居世界第四;集装箱吞吐量从2018年的1932万标箱增至2022年的2567万标箱,赶超釜山港、广州港,跃居世界第五。

这是青岛港口进位赶超的一个缩影。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重要指示精神,青岛以生动实践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全球领先的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建成投产,9次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达到60.18自然箱/小时,是全球自动化码头平均效率的两倍以上;依托山东港口一体化平台,金融、贸易、航运、临港产业、文旅等港口经济全面兴起,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2022年,山东港口青岛港全年新增28条航线,航线密度稳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新增5条海铁联运班列线路,新增5个内陆港,海铁联运箱量完成190万标箱,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

“港”是城市发展的桥梁。依托港口,青岛加快建设链接上合组织国家与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商贸物流运转基地;强化面向日韩门户功能,建设中韩日“海陆海”跨境电商高速物流通道。港口在发挥运输功能的同时,越来越成为青岛对外交流合作的坚固纽带。

“城”是港口发展的依托。立于港口,青岛不断引进新业态,加快由传统的装卸港、目的地港向贸易港、枢纽港升级,打造集生产、经营、航运、商贸、金融、信息等综合航运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推进港城融合、产城互兴。

今年2月,在青岛举办的首届“中国+中亚五国”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上,由青岛上合示范区管委会与山东港口集团共同建设的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揭牌运营。这是青岛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又一代表成果。中心将围绕能源交易、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服务三大主线,整合青岛港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中国北方油气中心等平台资源,进一步健全能源化工全产业链生态,打造面向上合组织、辐射“一带一路”和东北亚的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东北亚油气人民币定价中心、国际高端能源信息和服务集成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不是照着西方港口的样子做,而是要在港口领域树起中国标杆。”2022年,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别专家张连钢亮相二十大“党代表通道”,接受中外记者采访,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山东、青岛推进海洋港口迈向一流的信念和担当。是年9月,由张连钢带领的“连钢创新团队”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管控系统A-TOS正式发布,我国自动化码头用上“国产大脑”,各项指标全面超越拥有30多年应用历史的国外同类产品,为全球智慧港口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

突破

——青岛聚焦海洋产业提质增效,加快构建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在全国率先打造出一批具有突破性的发展典型

海洋赋予了青岛丰富的资源,彰显了这座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在区位、资源、科技等突出优势加持下,海洋产业已成为青岛当之无愧的特色产业。

其中,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是青岛近年来重点打造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考察。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在汇报海洋药物研发情况时说,自己的梦想就是打造中国的“蓝色药库”。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谨记勉励嘱托,青岛大力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海洋药物研发进入快速发展期,形成“聚集开发、梯次产出”的发展态势。

2022年底,“蓝色药库”新成员、国际首个免疫抗肿瘤海洋多糖药物BG136正式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获批临床试验。“这是继藻酸双酯钠片(PSS)、甘糖酯(PMS)和甘露特钠胶囊(GV-971)之后,我国‘蓝色药库’开发的又一实质性进展,向着实现‘蓝色药库共同梦想’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管华诗说,随着BG136临床研究深入开展,越来越明确的药效和作用机制将被阐明,有望为广大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海洋产业发展水平,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科技水平和蓝色实力。目前,海洋及相关产业门类中的20个行业在青岛都有布局,且产值过千亿元的行业有6个,过百亿元的有8个,尤其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交通运输、海水淡化等方面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当然也应该看到,青岛诸多海洋产业还没有形成比较优势,现代渔业等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压力,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仍需进一步升级。为此,青岛聚焦海洋产业提质增效,深化部署,加快构建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顶层设计更加完备。2022年,青岛出台第一部精准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政策——《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聚焦高端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重点产业,研究提出了15条29款扶持政策,努力从根本上破解青岛海洋产业发展瓶颈难题;同年,出台第一部激励海洋人才创新创业的人才政策《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激励办法》,激发驻青涉海高校院所和企业科研人员创新热情,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近年来,青岛严格把握海洋产业特色、科技力量支撑、项目经济效益等原则,根据投资规模和发展前景,每年推动总投资千亿级的多个海洋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海洋产业发展的“硬支撑”。2022年,青岛组织实施总投资2000多亿元的88个海洋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66.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59.9%;海洋领域新签约项目153个,总投资额1696.7亿元。

有了政策加持、项目支撑,青岛在全国率先打造出一批具有突破性的发展典型。获批全国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实现全球首次低纬度养殖大西洋鲑收鱼,探索出我国深远海养殖可复制的新模式;建成交付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实现我国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零的突破,开辟了我国高品质水产蛋白的供给新空间。

进阶

——青岛着力打造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当好海洋生态建设合作的开路先锋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青岛拥有817公里的优美海岸线,处处可见“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临海亲海空间。徜徉在碧海蓝天之间,漫步在洁净沙滩之上,青岛这座海滨城市正给越来越多的人带来浓郁的幸福感。

没有海洋健康,就没有人类繁荣。近年来,青岛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积极探索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路径,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让青岛的旖旎风光尽情展露,成为许多人心中的“诗与远方”。

海洋环境污染根在陆上,近海约80%的污染来自陆地,加强陆海共治共管、“管”好入海口非常关键。2019年以来,青岛开展排污口的全面排查和溯源工作,查清了“谁在排、排什么、怎么排”“污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并深入推进入海排污口的溯源整治。

海洋环境污染病在海上,需要久久为功,建立长效保护治理机制。青岛在全国率先推行湾长制,建立湾长制、河长制衔接机制,推动形成海陆统筹、河海共治的协同保护格局;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持续加强近海和浅海空间保护和生态修复,推进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海域、海岸带和海岛生态服务功能有效提升。

2021年,青岛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9%,水清之美持续向好;2022年;青岛灵山湾被评为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第一名,海湾之美享誉国内。金滩镶绿野,碧海映蓝天。一幅“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指示要求,青岛还发挥海洋科技创新优势,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当好海洋生态建设合作的开路先锋。

今年2月,全国唯一部省市共建的“海洋十年”国际合作平台落地青岛,全国唯一的“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在青岛启用。“海洋十年”是近年来联合国发起的最重要的海洋倡议,被称为第三个千年伊始、“一生一次”的全球顶层海洋科技倡议,其突出特点是将海洋科技创新与综合治理深度结合,推动形成变革性的海洋科学解决方案,促进海洋、气候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两个中心的建立、启用,标志着我国将以更大力度参与“海洋十年”和全球海洋治理,而青岛将发挥关键作用。

“在海洋生态建设合作方面,青岛将通过两个中心建设发展,推动在海洋生态保护、应对海洋气候变化及海洋灾害、海洋综合管理等领域务实合作,提升我国参与全球和区域海洋治理能力,共同应对全球海洋挑战,携手共建人海和谐的美丽家园。”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局长孟庆胜说。

海洋科技领跑全国,海洋港口聚力示范,海洋产业加快突破,海洋生态提升进阶……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青岛奋楫扬帆,以“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的姿态,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2022年,青岛提出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目标,出台《关于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的意见》“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着力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现代化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乘势而上,奏响了新的海洋奋进曲。

潮起潮落,抹不掉青岛踔厉奋发之姿;波涛汹涌,挡不住青岛向海图强之势。

再出发,鲲鹏击浪从兹始。(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会期7天半

2023-03-03    新华社

文明青岛随手拍|市民“下单”部门“抢单”随手拍跑出加速度

2023-03-04    青岛新闻网

聚焦2023全国两会

2023-03-03    青岛新闻网

【青视点】《流浪地球3》为何还要在青岛拍摄?

2023-03-04    青岛新闻网

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全线洞通 创下多项“全国之最”

2023-03-04    大众日报

壮大汽车“双千亿”级产业、加快集群成势……即墨16个重点项目争相“开跑”

2023-03-04    青岛早报

@帮办君|育儿嫂没干活就撤单!58到家平台为啥拒退1710元匹配费

2023-03-04    青岛新闻网

打造“6020”融合示范区,青岛历史城区广东路片区规划出炉

2023-03-04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