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信心·稳经济·促发展 | 青岛:助企纾困出政策,应变克难强信心
“政银搭台”,精准投放贷款100亿元助企发展
市市场监管局联合银行开展金融服务,纾解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
受国内疫情跌宕反复、国际农产品供应链风险陡增等因素影响,去年夏粮价格持续上扬,平度一家粮食收购企业出现资金缺口,邮储银行青岛分行平度市支行第一时间上门调查,为企业发放了900万元贷款,从申请到放款仅用时2天,实现纯线上操作、极速审批,保证了企业夏粮收储用款;即墨一家生产智能电子产品等高端产品的交通设施工程企业,近两年由于疫情影响和扩大生产诉求的双因素叠加,出现资金短缺,到邮储银行青岛分行即墨区支行咨询贷款业务,现场仅用了10分钟成功授信277万元,2天便收到银行放款……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底气所在、韧性所在,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关键力量。为帮助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解经营困难,我市从税费优惠、房租减免、金融支持、就业培训等方面推出了一揽子支持措施。去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创新“服务型执法”理念,积极保市场主体稳发展大盘,联合邮政储蓄银行青岛分行开展了“政银携手助小微”活动,通过推进信息共享、创新融资产品、搭建服务载体、优化服务方式等形式,打造平台型金融服务生态青岛路径,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助推全市个体私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组数据显示,2022年市市场监管局共召开银企对接会、产品推介会27场次,走访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1.2万余户,累计投放贷款42.6亿元,有效解决了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因疫情影响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末端放款不畅通的问题,新增市场主体数量保持基本平稳。去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6.25万户,截至2022年底,全市实有市场主体205万余户,同比增长4.7%。
市场主体在,“青山”就在。今年,市市场监管局将全面贯彻服务型执法工作理念,以《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全面提升服务发展效能,为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全市个体私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市市场监管局将紧密与银行同频共振,继续搭建银企对接平台,联合邮储银行青岛分行、青岛市农商银行开展面向个私协会会员专项金融服务“光彩普惠”活动,纾解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计划全年走访会员20000家,举办金融服务推介会40场次,投放贷款100亿元。举办“光彩助企”月月讲活动,邀请市场监管、发改、人社、民营经济、税务、行政审批、工信、科技、工会等职能部门专家,每月一个主题,为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宣传讲解政策法规,提高政策知晓度。
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稳就业的关键所在。市场监管部门将实施青年创业“N+”助推行动,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公益性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服务。开展创业政策推介活动,利用微信平台,分期分批推送创业政策,对政策内容、经办流程等进行解读,帮助创业者及时享受优惠政策;开展创业典型引领计划,选树青年创业典型,开办“我的创业故事”交流活动,为创业者搭建交流平台。
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开展增加“一个”就业岗位活动,组织全市企业面向高校毕业生增加一个就业岗位;组织“十场”暖情活动,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座谈活动,现场助企纾困解难题;搭建“百个个体工商户”联系点,实地走访面对面了解个体工商户发展状况及困难需求;实施“千户”企业助航行动,搭建引才平台,组织企业入校园、入市场,多种渠道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实施“万家”个体工商户问需行动,向1万家个体工商户发放调查问卷,深入了解个体工商户现状以及所需所盼,有针对性性地实施相应政策。(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卡位入链’为我们推开了一扇门!”
市民营经济局打造链主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供需对接平台
“‘卡位入链’为我们推开了一扇门!在原有行业不太景气的时候,通过转换赛道实现逆势增长,2022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51%。”青岛至亚美莱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丁肇聚告诉记者。
他所说的“卡位入链”,是市民营经济局打造的链主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供需对接平台,以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为突破口,精心选择强链补链“合伙人”,调动发挥专精特新企业强链补链主力军作用、链主企业牵头主导作用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桥梁纽带作用。
至亚美莱是一家通过“双招双引”落户西海岸新区的新材料企业,开发了矽盾系列隔热膜、防爆膜、防涂鸦膜、隔音膜、防雾膜,广泛应用于高铁、地铁、建筑等领域,助力中国轨道交通行业实现关键材料的国产化。但在不熟悉的家电、汽车等民用领域,丁肇聚心里并没有底。
在首场“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对接交流会上,丁肇聚第一次对接到海尔的超前研发需求。对他而言,“卡位入链”一下子打开了新思路,让企业发现不一样的应用领域。“我们了解到家电行业的冰柜防雾贴膜需求,这种膜产品可以防止冷柜玻璃起雾模糊,之前一直依赖进口,成本较高。”他说。
“卡位入链”不只是为企业对接需求,还带来资本的关注。在随后举办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对接会上,至亚美莱又接洽了青岛地铁集团、中车四方股份、中车四方所三家链主企业。“我们研发的外车身贴膜实现进口替代,符合提升本地化配套率的产业政策方向,西海岸人才集团以及青岛地铁投资公司对我们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我们也有意引入产业资本,推动公司合规化发展。”丁肇聚透露。
至亚美莱的逆势成长是青岛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振兴发展实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市民营经济局在2023年重点工作思路中明确提出,聚焦全市24条产业链,深入推进产业生态创新,坚持场景开放、供需匹配、资本供给“三位一体”发力,组织“百场万企”“千校万企”“千行万企”活动,持续举办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活动,瞄准重点产业引进关键技术补链强链延链,围绕产业生态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帮助更多民营企业实现“产学研金服用”对接,力争成为我市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在至亚美莱,一条生产线已经完成安装调试,拟于2月份投产,届时膜类产品年产能将达到300万平方米。丁肇聚信心满满、底气十足,用他的话说,“2023年是甩开膀子大干的一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发挥贸促功能 展产融合做优平台招商
市贸促会将充分发挥连接政企、融通内外、衔接供需的平台优势,为稳外资稳外贸提供强支撑
会展业被称为最活跃的产业因子,具有极强的溢出带动效应。2023年,市贸促会将锚定建设“具有青岛特色、更加充满活力的世界一流”贸促机构目标,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突出“会展经济全国彰显特色,招商引资全市勇站前排,贸易促进畅通越洋桥梁”三条工作主线,为全市稳外贸稳外资提供强支撑。
2022年,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市贸促会积极统筹疫情防控和会展业发展,抢抓有限的办展“窗口期”,积极打造多层级、多领域、多门类品牌展会。据统计,2022年全市利用70项重大会展活动平台累计签约项目196个,意向金额1800多亿元,有力推动了实体经济振兴发展。青岛也被会展权威机构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会展城市”“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
与此同时,市贸促会还创新“1+2+3”服务模式,切实帮助外经贸企业找合作、拓市场、降成本,促发展。去年共引进内外资14.7亿元,为企业签发关税享惠“护照”原产地证书数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三位,固定服务外经贸企业达到4200家,有效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有了新变化,业内预计会展业将在下半年迎来复苏。市贸促会正积极探索会展新打法、新机制,不断推进产展融合发展,为青岛会展业在新形势下提质增效、加速“起跳”做足准备。
发挥高能级会展平台作用,为对外开放增添新活力。持续打好会展产业链攻坚战,提升会展产业层次,建设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国际会展名城。高端会展品牌锻造实现新突破。围绕上合示范区、自贸区、RCEP等国家战略,发挥会展主力军作用,牵头办好上合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RCEP经贸合作高层论坛等品牌会展,擦亮城市名片。展产融合互促实现新突破。深度融入24条重点产业链,实施“一链一展(会)”行动。引进举办医学装备、轨道交通、清洁能源、海事服务等产业契合度高的国际化活动,实现以产兴展、以展促产。
狠抓高质量招商引资,为实体经济发展助力新动能。充分发挥连接政企、融通内外、衔接供需的平台优势,以招引外资大项目为重点,强化与区(市)、功能区和园区机制化联动。在拓展国际朋友圈上下功夫。加强与日韩、德欧、上合、东盟等国家政府、商会和企业联系,捕捉项目信息,组织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驻华使领馆“青岛行”等活动,吸引外资。在突破重点项目上下功夫。完善与中国贸促会的项目信息对接机制,获取第一手招商信息。围绕全市产业规划和24条产业链,建立重点外资项目储备库。链接龙头企业,推进德国巴斯夫、香港正威国际集团供应链等重点项目落地。在做优平台招商上下功夫。
织密服务企业网,为稳外贸稳外资提供新支撑。发挥“代言工商”职能,服务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和国际化发展。强化外资企业服务。完善服务外资企业专班机制,搭建在青外资企业服务平台,为外资企业反映诉求、纾困解难,坚定外企在青发展信心。深化对外经贸合作。深化“一次办好”,在上合示范区、RCEP企业服务中心等地设立原产地证书签证点,提高企业签证便利化水平。加强对外投资方向和产业指导,帮助企业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强化商事法律服务。提升经贸摩擦预警平台和营商环境监测中心功能,帮助企业防范化解国际风险。建立重点企业法务沟通机制,引导企业加强合规业务建设。(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保障春运平稳 助力行业复苏
市交通运输局确保市民平安健康便捷舒畅出行,确保重点物资运输高效顺畅
连日来,铁路青岛站、青岛北站的候车厅里再现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
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中青出租公司驾驶员陈淑部就是在青岛火车站出租车等候点靠活儿的驾驶员之一,从早上八点一直待到晚上八点。过去两年,受疫情影响,市民积极响应“就地过年”倡议减少流动,春运客流大幅下滑,整个交通运输行业遭遇了寒冬。今年1月7日春运启动以来,陈淑部的日均载客量较此前增加了三倍。
随着现代化综合运输路网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青岛春运出行结构也在持续调整。选择铁路和民航出行的旅客占比将增加,道路客运占比将降低,自驾车、城际拼车、定制客运等个性化出行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宋明杰表示,面对今年春运的新形势,市交通运输系统全面落实相关政策要求,坚持系统谋划、统筹安排,加强运输组织和衔接,提升运输服务水平,以最大能力、最佳状态、最优服务,确保春运期间人民群众平安健康便捷舒畅出行,确保重点物资运输高效顺畅。
优化出行环境,保障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督促各客运枢纽场站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相关疫情防控政策规定,科学精准执行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及“乙类乙管”各项措施。不再查验旅客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组织开展落地检,不再对旅客实施测温。加强运输组织,督促运输企业加强客流监测,加强重点时段、热点线路运力保障,结合探亲人员回家过年和返岗出行集中时段,通过增加运力投放、加密运输班次、强化城乡衔接、增开定制客运、开行包车等方式,提升运输服务和保障能力,畅通返乡返岗人员出行“最后一公里”。
保障物流运行,确保重点物资运输畅通有序。发挥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作用,严格落实交通物流保通保畅优化政策,不再查验货车司机、船舶船员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对跨区域流动货车司机开展落地检,不擅自关停关闭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保障重点物资运输,加强运力调度,做好应急准备,全力确保春运期间能源、粮食、农机农资等重点物资干线运输和集疏运高效运行。(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青岛德盛党委书记、总经理罗赛:承压奋进,勇毅前行
德国宝马、美国哈雷、美国北极猫、意大利比亚乔……你可能想不到,为这些世界知名摩托车品牌提供高精度发动机曲轴的,不是哪个行业龙头,而是平度市一家低调的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青岛德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掌舵人叫罗赛。
青岛德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罗赛。
“隔行如隔山,从金融行业到机械制造业的跨越,既是对我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我未来的挑战。面对跨行业的压力,我会把压力化作前进的动力,时刻敦促自己,不改初心使命,作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一块基石,发光发热,奉献自我。”青岛德盛党委书记、总经理罗赛说。
罗赛的创业之路,可以用“赛道切换”来形容。2003年从青岛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财政学专业毕业后的17年,罗赛扎根于银行系统,经过不同岗位的历练,成为金融领域的佼佼者。2020年,当高管职位和行业荣誉集于一身时,罗赛却告别了熟悉的金融工作,通过“招才引智”来到德盛公司,承担起这个老牌制造企业“百年德盛”和“行业领航”的目标与重任。
做金融需要在大环境之下通盘考虑,而做企业则要专注一件事情,会遇到周期,更会遇到逆境。
罗赛入职之初,正值新冠疫情暴发,全球经济受到冲击,机械制造业饱经霜雪,不少企业步履艰难。在德盛开展“战略支撑性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罗赛研究和分析市场形势,果断提出“精心策划、主动出击、化危为机”的经营思路,将高端摩托车曲轴、全地形越野车曲轴、船用舷外机曲轴、无人机曲轴、新能源汽车产品五大领域作为战略支撑性产品方向,与德国宝马、美国哈雷、美国北极猫、意大利比亚乔、日本本田、浙江春风、重庆隆鑫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开展战略合作。在罗赛带领下,德盛把疫情危机变为发展契机,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公司各项指标逆势上扬,产量不断创造新高。
外表平和、内心坚韧,是他给身边人的深刻印象。罗赛以敏锐的洞察和果断的决策,在公司组建核心技术攻关小组,聘请专业领域教授,带领技术人员全方位展开核心技术攻关,打破了国外垄断,使德盛在无人机、舷外机等领域异军突起,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同时,罗赛狠抓生产经营、产品研发、质保体系运行、生产过程控制、市场营销环节,实现公司各部门闭环管理无缝衔接。他还在降低采购价格、压缩资金占用、盘活存量资产、控制产品成本、加强货款回收、减少预付账款、防控资金风险、优化资金使用流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德盛的运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在奔赴“百年德盛”的路上,罗赛将继续承压奋进,勇毅前行。(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双星集团海琅智能产业技术工程师徐健:“每件产品都是值得雕琢的工艺品”
工作13年来,徐健只跟一件事打交道——模具开发与生产。从开发全公司第一副轮胎模具到完成航空爆破轮辋等5类新型模具的研发试制,13年间,徐健从一名维修工成长为技术工程师,是车间里独当一面的“技术大拿”。
徐健在车间操作电加工设备。
“在我眼里,每件产品都是值得雕琢的工艺品。”徐健说,模具生产就是一件精细活儿,设计要精细,制造要精密,只有认真雕琢出来的模具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模具生产毫厘必较,徐健在工作中的创新通常都是毫米间的“较量”。“模具相当于标准和尺度,一套模具可能要生产成千上万个产品,只有精准的模具才能减少产品的瑕疵,提升产品质量。”徐健说。
五轴加工设备的工装创新是徐健“雕琢”产品的一个实例。德国进口的五轴加工设备用于生产轮胎硫化机模具,徐健发现,虽然这台设备的设计加工精度非常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现有工装存在局限性,加工出来的模具花纹块重复定位精度却只有0.1毫米,这导致花纹块拼接成模具后产生错位,用于轮胎硫化后导致外观出现瑕疵。经过数月研发和近百次试验,徐健对五轴加工设备的工装进行了创新改进,直接将花纹块重复定位精度由0.1毫米提升到了0.02毫米以内,解决了行业技术难题,也提升了轮胎产品的外观质量。
徐健还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轮胎生产的胎毛问题。胎毛是轮胎上的一些小胶条毛刺,轮胎在硫化制造过程中,需要通过模具上的小孔排出气体,成型冷却后部分胶料留在模具排气孔里形成胎毛。为了轮胎美观,轮胎厂通常需要增加去除胎毛的工序。徐健研发了新型弹簧气孔套模具,避免了多余胶料的残留,解决了胎毛问题。
“在技术路线固定的情况下,创新就是精细化的创新,把一项技术向精细化推进,努力把产品做到极致。”徐健说。
徐健一直走在精益求精的道路上。在设计五轴精雕花纹块时,面对钢片刀片部分不能与花纹型腔面完全贴合的难题,他潜心研究创新出钢片镶嵌“T形槽”设计,由新式“T形槽”替换老式普通“U型槽”,实现模具钢片的完美配合,将“2D”钢片与胎面的贴合率由原来的81.3%提升至99.9%。通过设计花纹外形电极和检测样板,将电极检测覆盖率提升至100%,突破了斜超45度电极检测技术瓶颈。
截至目前,徐健先后参与了公司第一副轻卡胎两半模具、半钢两半模具、工程胎两半模具、五轴直雕花纹块模具等70多个项目的设计研发工作,先后攻克模具技术难关12项,获得授权用于花纹块钢片槽加工的角度调节装置等实用新型专利8项,累计申报国家专利16项。2022年,徐健荣获了青岛市“十大最美劳动者”称号。(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