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经济”山东再出手!政府“组团”,400鲁企出海“抢单”
海外“抢单”,经济大省山东“放大招”。
12月17日下午,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来自20家鲁企的27位外贸代表忙着托运大箱小箱的行李,准备奔赴韩国,到首尔、仁川、釜山、水原等地拜访对接新老客户,力争签署合作协议或贸易合同。
一天后,还将有24家鲁企的34位代表,从青岛、济南两地出发,飞赴日本,在东京、大阪、北海道等地拜访客户,就2023年秋冬季订单、2024年春夏季产品开发、新设备采购、旧设备维修保养等进行对接洽谈。
韩日行,拉开了“山东省出境开展商务洽谈活动”的序幕。根据计划安排,至明年1月中旬,山东还要分批次组织企业赴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欧盟开展系列经贸促进活动。截至目前,全省已经有400余家企业、近600人报名“拼团”。
疫情三年来,外贸企业生存压力陡增。作为外贸大省,山东省实时研判疫情风险和市场形势,根据重点贸易投资国别情况,“一国一策”敲定“出海”计划表。行程单不仅列出了“走出去”的重点国家和地区,还圈定了与山东经济契合度高的重点产业,提前预约了要拜访的重点企业、商协会,参展、洽谈、实地考察“一个都不少”,力求一次出行完成多项行程,一批“山东智造”“山东手造”将集中亮相海外,为“山东好品”叫响国际市场赢得“开门红”。
开放立市、开放兴市的青岛,在积极响应全省组织的“出海计划”的同时,还根据自身优势和发展需要,设计好一系列“自选动作”。12月26日—30日、2023年1月10日—14日,青岛市商务局将再组织企业赴韩国、日本,开展新一轮商务促进活动。
在2022年收官冲刺之际,中央发出全力“拼经济”的强音:各地在调整优化防疫措施的同时,把“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摆上更重要的位置,争分夺秒动起来,千方百计拼经济。
在外需紧缩、进出口承压、超预期因素冲击的背景下,青岛要保持战略定力,在抓机遇、抢订单、促招商方面尝试着多项创新举措,力促外贸保稳提质,为稳定经济大盘发挥关键作用。
01
政府牵头,为企业“走出去”护航
将发展重心转移到提振发展信心,推动经济向前迈进,是当前各地面临的首要工作之一。
12月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12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从山东省、青岛市近期的“出海计划”可以看出,此轮组织出境经贸洽谈,对参团出境的企业往返机票均给予一定比例支持,体现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成为快速响应中央要求,主动识变、积极应变并全力以赴稳住外贸基本盘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山东GDP增速持续领跑经济大省,经济增量也在今年上半年、前三季度均超过广东、江苏,位列全国第一。其中,外贸是拉动增长的强大引擎。
今年前11个月,山东省外贸进出口3万亿元,已超去年全年,比去年同期增长13.5%。在前六大主要外贸省市中,山东省进出口、进口增速居第三位;出口增速排名第一。
下半年以来,受欧美等国际市场外需紧缩、人民币汇率下跌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省进出口下行压力加大,出口累计增幅已由1-7月的27%降至1-10月的17.5%,9月、10月当月出口降幅分别为7.4%和3.2%,部分外贸企业出现订单减少,业务萎缩,面临生产经营和生存发展的较大压力和挑战。
近期,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调整,企业“走出去”见客户、抓订单、寻商机的需求愈加强烈。省领导对组织企业“破冰”出行做出了指示要求,在充分调研外贸企业“走出去”需求,科学研判山东省重点贸易投资国别市场形势的基础上,确定于今年12月中旬至明年1月中旬,分批次组织企业赴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欧盟开展系列经贸促进活动。
为做好此次活动的组织协调和企业服务工作,省商务厅抽调业务骨干成立了工作专班,协助企业办理出境手续、落实国际航班线路、对接境外经贸机构,确保出得去、谈得好、有实效。五个国家(地区)都选派了有经验的处级干部带队,全程做好协调服务和联络对接工作,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02
首站日韩,拓展RCEP市场
山东“出招”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便利,鼓励企业到海外大胆“抢单”,首站选择了日韩。巧合的是,青岛新一轮国际商务促进活动也选择从日韩启程。
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山东与日韩,自古以来就是经贸往来频繁的“近邻”,地缘优势突出。
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是山东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重要部分,也是青岛自贸片区重要的差异化发展方向。
韩国和日本分别是山东第四大、第五大贸易伙伴;是青岛第二大、第三大贸易伙伴和外资来源地。
数据更有说服力——
今年1-10月,山东与日韩进出口额达3874.3亿元,同比增长4.6%;实际使用日韩资33.9亿美元,同比增长237.3%,占全省比重17.6%。
同期,青岛市对韩国、日本进出口分别为625.4亿元和538亿元,增长7.7%和5.7%;青岛对日韩进出口总额占全省比重30%。1-10月,青岛实际到账日韩资突破10亿美元,同比增长7倍,创历史新高。
今年初RCEP生效实施后,在中日和日韩间建立起新的自贸伙伴关系,最终三方超过90%的商品将实现零关税,为山东、青岛与日韩区域合作带来新的机遇。
1-11月,山东省共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13.7万份,数量居全国首位。其中,青岛海关签发7.5万份,数量居全国海关第二,对日韩RCEP原产地证书超九成。
市场数据背后,是产品的支撑。
青岛对韩国和日本出口产品中,电器及电子类产品、服装、机械设备排前三位,均属青岛的优势产业。在进口产品方面,韩国主要是成品油、电器及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塑料原料、钢材、集成电路等;日本主要是机械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仪器仪表、塑料原料、钢材等。这些产品分布于青岛重点打造的24条重点产业链上,对青岛做强传统产业、突破新兴产业有着重要意义。
从区位优势、贸易占比和增速,以及产品结构可以看出,韩日是山东、青岛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实施RCEP的战略要地。
今年以来,山东抢抓RCEP机遇,在推动与韩日高质量合作上不断发力。在全国率先谋划出台《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先期行动计划》;与海关、贸促共同启动山东省RCEP实施“攻坚年”活动;山东口岸实现空运快件RCEP“6小时通关”。
今年1月1日,全国首家RCEP专业服务平台——RCEP青岛服务中心,升级为RCEP山东企业服务中心。12月2日、12月5日,RCEP山东企业服务中心驻韩国首尔、日本东京办事处相继揭牌,将进一步拓展面向日韩的一站式惠企服务半径。
6月18日,青岛至日本大阪的“中日RCEP快线”实现首航,中日贸易物流“黄金大通道”取得进一步突破,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更加通畅。
眼下,青岛正加快建设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推动平台间油气交易、航运服务、靶向招商、贸易金融等领域合作,形成强大贸易推动力、产业吸附力,联动链接RCEP和“一带一路”国家各类资源要素在青岛集聚、中转。
千封邮件不抵一次见面。正如即将启程的青岛品斯洁家纺有限公司总经理慕宇洁所说,“作为国际业务占比高达95%以上的企业,这是疫情近三年以来,公司的第一次海外出行。接到出行通知,有点被唤醒的感觉。过去三年,一直靠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做直播找订单,但走出去拜访客户不同,互动是双向的,期待我们此次带出去的新产品能够获得企业的青睐。”
此时,山东、青岛政企携手共赴韩日,除了要找回之前流失的订单,还要向海外合作伙伴传递出齐鲁经济加快恢复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青岛板櫈数字经济产业园是上合示范区内的一家企业,总经理王晓峰的行李箱装满了给客户的茶叶、白酒等礼物,以及上合示范区推介画册。“这次出行前我们做了充分准备,提前对接了拥有3万家会员企业的韩国中小企业协会,他们看好中亚国家和中国市场,希望通过上合示范区的物流大通道开拓销售渠道。此外,我们还有对外投资的计划,准备在韩国建立一个海外仓,方便中国商品的对外贸易,这一次准备去实地考察。”
于青岛而言,更加聚焦自身优势,向世界传递这一信号:现代、全面、高质量、互惠的RCEP与活力、宜人、开放、包容的青岛相交融,将孕育良多共赢发展的机遇。
03
多措并举,“双向奔赴”
年关将至,不失时机地“组团出海”抢订单,是一个好的开端,也为明年外贸“开门红”打出“提前量”。但从长远来看,稳定的市场预期、充分的政策支持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实现外向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山东省和青岛市商务部门的计划来看,下一步,将坚持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并举,全力推动外贸稳中提质。
全力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境外百展计划,聚焦机电、纺织、农产品等优势产业,支持企业充分利用国际性展会拓市场、抓订单
全力推动外贸新业态提质增效。开展跨境电商跃升行动计划,聚焦纺织服装、轴承、健身器材、商用厨具、玻璃制品、工程机械、发制品、轮胎等特色产业带,开展“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培育行动。
全力纾堵点解难点精准帮扶企业。发挥好“山东省稳外贸稳外资服务平台”作用,聚焦重点对全省外贸企业开展精准服务,“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瓶颈问题。
从青岛市的计划看,本月26日和明年1月10日,由市商务局将再组织企业赴韩日,按照“一线多点、统分协同、精准实用”的思路规划设计多纬度商务洽谈拜访活动。此外,青岛市后续还有一揽子助力企业“出海”的行动安排已陆续展开研究,将于近期发布。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企的“双向奔赴”已走出“拼经济”的第一步妙棋。
接下来,无论山东还是青岛,都要牢牢把握自身坐标定位,按既定节奏有序推进各项计划表、任务单,继续发挥稳经济的关键支撑作用,全力以赴促进经济稳中向好,激发“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活力,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释放更大能量。
作者 |刘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