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侠”于洪亮:行医25年 为超过10万人免费诊治
【青岛新闻网原创】
(记者 孙志文 摄影报道)
“医者,仁术也,博爱之心也。”医生这个职业,自古至今都是伟大的,他们用一双妙手救死扶伤,以崇高医德悬壶济世。但在于洪亮看来,医生更应该是平凡的,一个好医生要随时随地走到群众中间,扑下身子、脚上沾泥,无差别地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谋“健康福利”。
于洪亮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行医25年来,他不仅用精湛的医术为数以万计的患者排除病痛,还参加义诊千余场次,免费诊治超过10万人,如今,年过半百的他又报名成为李沧区沧口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小邻”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办中医大讲堂,弘扬中医药文化,向辖区百姓普及健康知识。
一毛钱能治的病,绝不让老百姓花一块钱
伴随着冷空气的来袭,12月初的青岛寒气逼人,而于洪亮的中医诊所里却暖意融融。“大叔,儿孙自有儿孙福,您少操一点心,这失眠就好一半了”“老孙,最近天冷了,保温杯里的枸杞该泡上了”……当天,前来就诊的病人络绎不绝,于洪亮一会儿和大家拉起家常,谈笑风生;一会儿又为病人号脉、针灸,有条不紊。
于洪亮说,用最接地气的方式给病人看病是他多年来的行医风格:“患者来就诊本身就有心理压力,医生如果再面色凝重、寡言少语,这对了解病情病因是不利的,相反用幽默风趣的方式去影响病人,则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谈话间,有一位居民因频繁感冒、失眠多梦来向于洪亮求助。经过一番诊断,于洪亮免费给他开了一个不算是药方的“药方”——生姜、葱须、红糖煮水服用,同时反复叮嘱他要加强身体锻炼、保持乐观心态、适当发展业余爱好。像这样免费的诊断,几乎每天都会在于洪亮的诊所里发生。
于洪亮告诉记者,他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母亲患有严重的关节炎,他和家人经历过看病难时的绝望、看病贵时的无奈,所以考大学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中医专业,立志做一名为老百姓服务的“人民医生”。
他说:“上学那会儿,老师就教导我们‘一毛钱能治的病,绝不让老百姓花一块钱’,这句话让我永生难忘,也成为我日后行医一直遵循的行为准则。”
用心对待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
行医25年,于洪亮诊治过的患者数不胜数,这其中有亲朋好友,有慕名来客,有年过九旬的老者,有嗷嗷待哺的孩童,有经常见面的左邻右舍,还有远道而来的外国友人。在他们眼里,除了医术高明,于洪亮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用心对待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
“于大夫每周都会来给我们看病,从来都是免费的,我们有小病小灾,也都是给他打电话咨询,他总是耐心地给我们支招。”提起于洪亮,青岛锦云村老年公寓的王大爷赞不绝口。
据了解,不只是为养老院的老人义诊,在过去25年时间里,于洪亮不知多少次走进社区、村庄、企业、学校,进行义诊一千余场次,为超过10万人免费诊治。2018年至2019年,他还先后四次奔赴甘肃省陇南市礼县,支援当地医疗机构建设,期间为数千名礼县群众进行了诊治。
他心系困难群众。得知即墨区一位妇女身患乳腺癌,四口之家因病致贫,于洪亮专程驱车为一家人送去了宝贵的生活物资和药品,并承诺资助患者的两个孩子上学,这一资助就是8年时间。
他践行志愿精神。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于洪亮第一时间报名成为抗疫志愿者,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顶着夏日的酷暑和冬日的严寒,年过半百的他先后百余次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而且不止一次得到群众的点名表扬。
他勇担社会责任。作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的A级中医师,于洪亮先后多次赴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进行中医药学术交流,向外国友人展示他的针灸技艺,向全世界推广传统中医药文化。
开设公益课堂,普及健康知识
中医讲究“治未病”,常言“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病,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主张将治疗关口前移,加强疾病的预防。因此,除了治病救人,生活中的于洪亮还竭尽所能向群众普及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的知识。
作为李沧区沧口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小邻”志愿者,为了给辖区居民送去“健康福利”,于洪亮把中医大讲堂开进了基层一线。2019年以来,他每个月都会走进沧口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街道的群众传授中医理论——春天他讲“合理膳食、养肝护肝”;夏天他讲“清补健脾、祛湿消暑”;秋天他讲“天干气燥、养肺为先”,冬天他讲“敛阳护阴、早睡晚起”。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逐渐成了沧口街道居民最信任的“健康管家”。
居民刘先生:“以前我一到秋天就爱咳嗽,听了于大夫的讲座,我就适当地多吃梨、莴笋叶、菜花,还真是管用,现在很少咳嗽了。”
居民赵阿姨:“于大夫的讲座很接地气,气血不足、脾胃虚寒、失眠多梦,这些常见的病症,在于大夫的讲座上都能找到解决的答案。”
更令人欣慰的是,在像于洪亮一样的“小邻”志愿者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主动加入到公益讲座的行列中,他们中有育儿专家开设亲子课堂,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武术爱好者开办格斗训练沙龙,教授女子防身术;还有非遗传承人办起了剪纸学堂,传承流传千年的剪纸技艺。可以说,在“于洪亮们”的“灌溉”下,沧口街道的“文明实践之花”正日渐茁壮。
银针凭妙手,白衣秉丹心。25年前,从农村走出来的于洪亮风尘仆仆,25年后,他的脚上依旧沾满泥土。他用25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农村小伙到“人民医生”的蜕变,也诠释了中医这份职业的平凡与不凡。
正如于洪亮所说:“中医是我一生的追求,我将一直为老百姓号脉医病,直到我的手抬不起来的那一天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