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新进展:全国最大跨度双波浪圆弧底钢结构连续箱梁合龙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10日讯 天气虽冷,但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工程施工现场却“热潮”涌动。今天,随着最后一块钢箱梁启动吊装施工,经过数小时的紧张作业,全国最大跨度的双波浪圆弧底钢结构连续箱梁——深圳路节点桥成功合龙,标志着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工程跨深圳路段主体结构全部完成,全面进入桥面系施工阶段。
观海新闻记者站在高处观察到,在距离地面十几米的深圳路节点桥上,近百名工人系着安全带,挥动焊枪,伴随着“嗞嗞嗞”的焊接声,一时间金黄色的焊花此起彼落,火热施工的场面甚是壮观。
深圳路节点桥全长211米,梁体总重7290吨,单块梁体最重达86吨,焊缝长度总计18729米。“节点桥同时跨越深圳路主干路和地铁主体结构,为了克服地铁地下结构复杂、主干路交通影响大等难题,运用BIM技术建立三维模型,采用‘大跨径一体式多门洞支撑体系’既保障了深圳路通行又满足地铁安全要求。”青岛海德工程集团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工程一标段项目副经理李福泽告诉记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邀请交通运输部专家参与多轮专家咨询评审,不断深化完善运输、吊装方案,进而提高了施工方案的可操作性。
与常规桥梁形态不同,从远处看,深圳路节点桥底板为圆弧形,钢梁底板弧度、端截面与标准截面变化过渡较大,形成双曲面过渡区。“为克服双曲面底板加工这一技术难题,通过工艺设计试验,项目部自主研发2000T超大吨位液压设备。同时在钢箱梁加工厂内也采用先进智能型加工设备,下料阶段采用激光等离子切割机、数控车床等;焊接过程采用智能焊接机器人、智能埋弧设备等。”李福泽说。
在钢箱梁吊装过程中,项目部应用了“卫星遥感无线定位测控系统”,通过实时动态监测施工数据,有效保障了钢箱梁吊装过程的安全及效率。利用手持式智能显示屏,实时精确定位引导钢箱梁吊装过程中的平面位移及高程,保障了吊装的效率及精度。
在随后的焊接过程中,项目部也严格把控焊缝质量,每道焊缝均采用铝制铭牌进行编码,信息明确,责任到人。
“此次深圳路节点桥主跨吊装的成功合龙,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员工的士气。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紧盯项目一线,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前基本完成主线桥梁主体结构施工,切实做好民心工程,为城市发展增添新活力。”青岛城投城市更新集团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工程项目总工程师赵广阳说。
今年以来,借着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东风,我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大突破,实现了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南京路拓宽工程等主线道路通车,并完成了唐河路-安顺路、辽阳快速路、劲松五路等项目面层沥青铺装等关键节点。
“下一步,我们将紧盯今年工作目标,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全力冲刺,推进在建重点市政道路工程提速增效,年底前实现一批道路通车运行,进而不断完善区域路网,助推产业发展。”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政公用中心副主任王涛介绍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冰洁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