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迎来“收获季”,6365个项目培植青岛未来
年终岁尾,又到了回顾、总结的时点。眼下,青岛正在开展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三民”活动),市政府部门集中公布了年终述职报告,是“晒”成绩,也是检视不足。
干货很多,看点不少,尤其是项目建设浓墨重彩,各部门的打法和成效令人印象深刻,让我们对城市的当下和未来增添了信心——
市发展改革委:目前省市重点项目中的380个年度实施类项目全部开工、全部纳统,已完成投资254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8%;
市统计局:1-10月份,全市实施投资项目636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1%,投资运行总体平稳;
市工信局:加快推进计划投资1248亿元的重点项目44个,滚动推进市重点技改项目541个、计划投资703亿元;
市财政局:筹措资金近400亿元,支持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市政交通、公园城市等领域170多个重点项目开建,撬动投资5800多亿元;
市商务局:1-10月,新签约50亿元以上大项目68个,新开工在建50亿元以上大项目41个,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4个;
市海洋发展局:总投资2000亿元的88个涉海重点项目提前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新签约涉海项目121个,总投资过1000亿元;
……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
项目建设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是调结构、促转型、打基础、增后劲的重要抓手,是撬动城市未来的“支点”。
青岛把推动大项目、好项目的建设、落地,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发力点,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热潮。
随着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建成投用,产业的根基更加牢固,城市的筋骨更加强健,市民的福祉更加殷实。
稳住大盘
投资具有明显的乘数效应,对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补短板强弱项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投资行为发生时,即对生产资料等构成消费,通过消费拉动供给实现GDP;同时,投资行为会形成未来的生产和服务能力,产生新的供给;此外,还能提供工作岗位,对扩大就业等发挥重要作用。
在超预期因素影响下,投资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扩大有效投资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中之重。
项目是投资的载体,谋划好、落地好项目建设,是撬动扩大有效投资的前提。
今年,青岛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安排市重点项目416个,总投资9282.1亿元。其中,重点建设项目300个,总投资6395.6亿元,并遴选出总投资2469.2亿元的36个项目作为市级重大项目顶格协调推进,充分发挥其产业引领作用。
同时,青岛分别有43个、92个项目入选2022年省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名单,5个重大工业项目列入全省支撑性引领性重大产业项目盘子,占全省工业项目总数的一半,在全省项目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项目投资大、质量高、拉动强,落地实施将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蓄积更多能量,带来更多可能。
经过努力,青岛项目建设克服困难,取得突破性进展。
市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目前青岛省市重点项目中380个实施类项目全部开工、全部纳统,已完成投资254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8%。
市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市实施投资项目6365个。前十个月,全市在建10亿元以上大项目819个,同比增加49个;50亿元以上大项目56个,同比增加8个。
在项目建设的拉动下,投资需求得以激活和释放,投资企稳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1-10月份,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1%,重点领域投资持续发力,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6.3%,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3.7%和25.0%。
固定资产投资企稳回升,为城市经济发展夯实“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动能。
前三季度,青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24.04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全省,位居副省级城市第3位;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进一步提升,经济大市贡献持续增强。
“焕新”城市
青岛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当然,这建立在成百上千个项目建设的基础之上。
今年,青岛把城市更新建设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着力开展三年攻坚行动,效果正在显现。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盯紧用地保障、征迁推进、资金筹集、技术创新等四个关键要素,跑步进场,挂图作战。杭鞍高架二期建成通车,辽阳路快速路年内主线通车,东岸城区又一条东西走向的快速路大动脉将正式成型;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南京路拓宽改造等市民关心的关键项目,提前2个月实现主线通车;胶州湾第二隧道、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唐河路—安顺路打通、劲松五路打通工程年内将建成通车,城市骨干路网进一步得到完善;42条未贯通道路年内将全部通车,13处立体人行过街设施正加紧建设。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聚焦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牵头开展市北区老四方工业区、李沧区北客站及周边区域等十大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全年将推动228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728亿元。
市交通运输局加速构建轨道上的胶东半岛。第一条横贯主城区的骨干地铁—4号线年内开通运营,7座换乘站将既有地铁1、2、3、11号线“穿线成网”,形成315公里轨道交通客运走廊,地铁与铁路、机场衔接覆盖率处于国内较高水平。莱西至荣成、潍坊至烟台高铁完成过半,计划2024年建成运营,将有效填补半岛北部地区高铁空白。
市财政局筹措资金近400亿元,支持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市政交通、公园城市等领域170多个重点项目开建,撬动投资5800多亿元。
市统计局监测显示,前三季度,全市开工建设城市更新项目959个,完成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29.3%,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1百分点,其中历史城区改造、公园建设、旧城改造、停车场、道路改造等城市品质提升项目790个,累计完成投资579.6亿元,占城市更新投资总量的50.9%,最新调查市民满意度明显提升。
一批谋划多年的关键性枢纽项目启动实施,一批群众期盼已久的民生工程全力推进,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为城市发展释放了新空间、注入了新动能、完善了新功能、塑造了新环境,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新变化。
03
托起民生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增进民社福祉,是项目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青岛以民生需求为导向,聚焦城市发展所需和人民群众所盼,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统筹推进16件市办实事和民生领域集中攻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教育投入“只增不减”。支出262亿元,同比增长14.6%,每5块钱就有1块投向教育。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工40所、完工50所,改造农村薄弱幼儿园50所,改善办学、办园条件,可扩充优质学位8万个。
支持安居宜居。安排17亿元,支持318个老旧小区改造“焕新颜”,增长47%,惠及居民9.2万户。全年计划启动改造29个城中村,已签约27个,58个续建项目正按计划推进,7832户居民已搬进新居。加装电梯603部,7600多户居民告别了“爬楼时代”。支持新建公租房1005套,筹集租赁住房26.8万套,为1.4万余户发放租赁补贴,保障低收入困难家庭、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需求。
数据显示,前十个月,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建设类项目分别为1330和480个,新开工项目690和174个,完成投资1051.9和4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3%和16.6%。其中,教育、医疗类项目达到383个,合计完成投资416.8亿元,增长28.4%,占民生投资总量的85.2%。
以项目建设为支撑,青岛着力解决“堵”的问题,持续整治“乱”的现象,扎实做好“美”的文章,让出行更加顺心、居住更加暖心、生活更加舒心,让广大市民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
04
培植未来
投资就是投未来。今年以来,一批规模大、质量高、引领性强的产业项目加快推进,进一步夯实了青岛产业发展的根基,培植着城市的未来。
11月26日,青岛市新型显示产业园、集成电路产业园揭牌。其中,集成电路产业园规划面积1.05万余亩,以“打造中国重要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高地”为目标,力争到2025年,累计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产业规模达到350亿元。
新型显示产业园规划面积1.4万余亩,以“打造引领区域发展的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区、全国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显示产业创新策源地”为目标,力争到2024年,园区产值达到600亿元。
11月25日,青岛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点亮暨量产仪式举行,项目总投资81.7亿元,将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动显示模组单体工厂,预计可年产中小尺寸液晶显示模组1.51亿片,年产值超100亿元。
围绕京东方项目,青岛已集聚青岛光电产业园等12个项目,总投资超400亿元,预计未来将有30家企业相继落户,力争五年内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今年以来,青岛以实体经济为抓手,多举措稳定经济大盘,工业项目投资平稳增长。市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目前,滚动调度亿元以上重点制造业项目409个,总投资4353亿元;今年1-10月份已完成投资1126亿元,较去年全年完成投资增加309亿元。截至11月份,今年新备案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42个,总投资519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421亿元。
美锦氢能等项目主体封顶,北汽制造、奇瑞青岛超级工厂、歌尔微电子、融合光电、京东方等项目等一批大项目陆续竣工投产,一批优势产业补链延链、迈向高端,一批新兴产业发展实现破题、加快崛起。
投资,既利当前,又利长远。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青岛的未来就在这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中慢慢蓄积、生长,城市发展的新空间一点点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