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家门口有良医!三年攻坚,打造“健康青岛”

2022-12-02 23:50    青报观象山

这是事关一千万青岛市民健康福祉和城市永续发展的大事。

12月2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青岛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的编制情况。

《行动计划》以满足群众多元化健康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深化卫生健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城市服务能级为落脚点,通过推动医疗机构、学科、人才、技术等四个维度资源要素供给,着力打造名院、建设名科、引进名家、培育名术,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数量上扩增、品质上提升、区域上均衡、效率上提速,完善全生命周期、全过程健康服务保障,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奠定坚实健康基础。

青大附院完成全省首例国产人工心脏植入术

优质医疗资源扩容的改革方向就是在“量”上先行一步。到2024年,青岛将新建改扩建各级医疗机构48家,新增医疗床位1.2万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到7.5张以上,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4.3人和4.5人。将初步建成功能完善、区域一体、医防协同、中西医并重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分别对实施健康促进行动,加快建设健康青岛做了部署。谋划好、布局好未来三年的工作,对推动青岛卫生健康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行动计划》围绕青岛卫生健康“十四五”发展目标,确定了10项行动,21条具体任务,圆梦“健康青岛”的路径愈发清晰。

01

看病求医,不再“舍近求远”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在家门口可以病有所医、病有良医,是老百姓的小梦想之一。

如果说硬实力是一座城市的躯体,软实力就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城市竞争,从来都是综合竞争力的比拼,除了GDP等硬实力外,还有医疗、教育等软实力。

对于这座正奋力谱写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篇章的城市来说,一千多万市民的健康,是青岛的头等大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健康事业从来没有被忽视过。

近年来,青岛的医疗资源总量不断扩容,变化肉眼可见。

从医疗卫生资源总体情况来看,全市现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达到8574家,较五年前增长13%,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较五年前分别增长20%、30%和31%,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78岁,主要健康指标位于全省全国前列,达到全球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从医疗卫生资源提质速度来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正在稳步完善。

青岛现有三级医院32家,较五年前增加12家。先后建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北大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等高水平医院。

其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不久前获批全国第四批、全省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实现了青岛国家医疗资源导入零的突破。将北京的优质医疗资源导入青岛,让患者“足不出青”就能够解决疑难病、复杂病,免去了千里迢迢奔波之苦。

此外,青岛先后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在《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1)》评价中我市位列全国第九。63个学科入围中国医院五年总科技量值学科百强榜单,入围数量居计划单列市首位。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为计划单列市和山东省内唯一入选城市。

这些变化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就医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市民看病就医越来越方便,对本地医院的信赖感不断提升,求医“舍近求远”的现象正在不断减少。

02

绝非一日之功,需长期储备和投入

看病难、看病贵是世界性难题,即使是一些发达国家,这个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

“看病难”是一种“相对难”,它映射了两个方面:一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相比,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有待提高;二是资源分布结构不合理、不均衡,影响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公平与效率。

百强医院,是衡量一流医疗梯队的最佳指标。不久前,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正式对外公布,北京、上海、广州遥遥领先,三城占了半壁江山。武汉、杭州、南京、成都、重庆、西安等位居第二梯队。作为万亿GDP城市的青岛,仅有青大附院一所医院上榜,位列53位。这充分说明优质医疗资源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储备和投入。

我们在肯定健康青岛建设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青岛健康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亟待改善,尤其是与青岛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与国内同类城市、以及未来的发展愿景相比,青岛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仍有短板,存在高水平医疗卫生资源不足、区域分布不均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偏弱等问题,与群众的期盼仍有差距。

青岛12家三级甲等医院中10所集聚在市南和市北区,其他8个区市仅有黄岛区和即墨区拥有三级甲等医院。青岛仅有32家三级医院12家为三级甲等医院。每万人口全科医生2.6人,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不高。老城区医院面临着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停车困难等突出问题。此外,青岛健康数字化转型尚有差距。

知不足而后进,望山远岐而前行。以满足群众多元化健康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深化卫生健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城市服务能级为落脚点,瞄准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数量上扩增、品质上提升、区域上均衡、效率上提速,青岛正在奋起直追。

03

三年攻坚,“扩容、提质、均衡”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二期工程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以科学的规划作为引领,这不仅关系到青岛医疗圈未来的科学有序发展,还关系到老百姓的健康福祉。

实施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就是要精准解决这些问题,在“扩容、提质、均衡”上下功夫,科学合理设置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规模和布局,逐步缩小城乡、区域、群体间资源配置和服务水平差距。

聚焦“扩容”,加快推进重点三级医院项目建设;聚焦“提质”,有序推进老城区医院改造提升;聚焦“均衡”,统筹推进区(市)医疗机构项目建设。

在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参与的民生在线等问政栏目中,高水平医院的建设规划与建设进展,一直是网友提问的高频话题。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今后三年,青岛将实施医学攀峰攻坚行动,支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加快推进二期建设,确保3个院士学科的输入支撑,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打造10个青岛市医疗卫生攀峰学科、10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50个县域临床重点专科、特色专科。

将实施医疗机构扩容行动,全面加强优质资源配置,以缩小南北、东西区域资源配置差距。推进重点三级医院项目21个〔其中,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齐鲁医院(青岛)二期、青大附院国际医疗中心等在建项目16个,市中医医院城阳院区、莱西市三级医院等规划项目5个〕,老城区医院改扩建项目5个,区(市)医疗机构新建改扩建项目23个,共49个项目。

老百姓习惯了生病跳过基层医院,直接去大医院的门诊。这是因为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提升,能把病看好,老百姓才会信赖。青岛将实施医疗服务夯基行动,全面缩小城乡服务差距。支持建设高水平医院分院区、分中心、分支机构,推广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省、市级医院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提升卫生健康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新冠疫情再次提醒我们,在公共卫生方面,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公众,都还有很多功课未能完成。青岛将高标准建成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传染病医院病房楼。加快推进市区两级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规划建设市疾控中心胶州检验中心,提升检测能力。完成红岛方舱医院、“一点两区”医院等疫情防控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做好抗疫“必答题”。

展望未来,更多的健康红利将渐次释放。为百姓健康托底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兜住市民“稳稳的幸福”。

作者|荔枝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江泽民伟大光辉的一生

2022-12-02    新华社

江泽民同志生平照片(一)

2022-12-02    新华社

江泽民同志遗体由专机敬移北京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到机场迎灵

2022-12-01    新华社

江泽民同志治丧委员会公告(第2号)

2022-12-01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多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对江泽民同志逝世表示哀悼

2022-12-02    新华社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传达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

2022-12-02    大众日报

青岛:关于调整我市部分区域风险等级的通告

2022-12-03    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胶州市12月1日报告的3例确诊病例、8例无症状感染者涉及的主要风险点位

2022-12-02    胶州卫生健康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