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外来物种入侵!青岛海关今年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8895种次
青岛海关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物种鉴定。王栋 摄
青岛新闻网12月2日讯(记者 陈志伟 通讯员 封立平)今天,青岛新闻网从青岛海关获悉,今年以来,青岛海关通过坚决迅速、持续有力的强化监管工作,筑牢守护国门生物安全第一道防线,截至目前,青岛海关共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78种、8895种次,从旅客携带、寄递等渠道截获活体动植物247批次。
今年8月1日施行的《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强调,海关完善境外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强化入境货物、运输工具、寄递物、旅客行李、跨境电商、边民互市等渠道外来入侵物种的口岸检疫监管。
在海关全链条加强外来入侵物种口岸防控中,实验室外来物种鉴定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青岛海关强化技术保障,持续加强实验室建设,深化外来物种鉴定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切实提升外来物种的检测鉴定能力。
在青岛海关技术中心有这样一个“鉴物小分队”,主要由外来有害生物和入侵物种鉴定实验室多名技术骨干组成,专门鉴定跋山涉水、远涉重洋的“生物移民”,精准识别这些“非法外来户”。
每天一上班,这个团队就开始与青岛海关辖区各业务现场送检的各种原木、粮食、种子、苗木以及非贸易渠道送检的宠物昆虫及蝴蝶标本“斗智斗勇”。
“维护国门生物安全是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保护我国农林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实验室昆虫鉴定岗负责人、农艺师王简说,“生物移民”总是想方设法进来,“木板上可以藏活虫、贝壳里可以藏蜗牛,我们需要不断升级才能对付它们。”
加强技术保障,升级已有检测设备,是做好鉴定工作的基础。今年该实验室新增荧光基因扩增仪1台、核酸提取仪1台、电泳仪设备2套,病毒检测手段由原来的单一血清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扩展到以分子生物学检测为主、血清学为辅的多元检测体系,为提升检测灵敏度和效率奠定硬件基础。
“我们运用先进的设备,采用多元检测体系,灵敏度比之前提高几十倍甚至更多。”病毒检测岗负责人、高级农艺师吴兴海介绍。今年以来,该团队先后在进境种苗中截获植物病毒4种,在进境大宗粮谷中截获植物病毒3种,这7种植物病毒中有6种是检疫性有害生物。
在做好设备升级的同时,青岛海关还不断优化外来有害生物和入侵物种鉴定资质人员,做好人员保障,提高鉴定效能。
“因工作需要,我被转岗到植物病毒岗。我大学专业就是植物保护,现在可以更好地发挥专业特长。”刚刚转岗到外来有害生物和入侵物种鉴定团队的高级农艺师张云霞说,实验室人手增加了,分工更细致、管理更规范,植物病毒识别准确率和检出率也较以往更高。
截至目前,青岛海关外来有害生物和入侵物种鉴定团队共5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具备植物病毒检测、物种资源鉴定等多方面能力。团队还积极参加进境原木指定监管场地建设评估、进境原木病害集中查验等专项工作,近3年来累计从进境木材中检出检疫性昆虫50余种。
近期,团队全力推进“国门绿盾”和跨境电商寄递“异宠”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先后从邮寄渠道截获黑腹果蝇、巴西漫游蜘蛛、异宠环角花金龟、海神大兜虫等活体宠物昆虫300余头,截获濒危物种蓝鸟翼凤蝶2头、唐冠螺1件。
“实验室病毒岗每月都会对重点商品进行风险评估,及时更新检测标准,持续加强植物病毒检测方法自主攻关。”吴兴海介绍说。近期他们建立了以荧光聚合酶链反应与常规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为主、基因测序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为辅进行验证的新体系。新体系建立后,在有效避免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干扰基础上,重点病毒项目检测灵敏度提高100倍,病毒岗的疫情检出种类、批次同比大幅增长。
依托雄厚的技术实力,该团队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先后获得原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完成省部级课题研究5项,制定标准10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防控外来物种入侵,事关国家农林业生产安全、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坚实过硬的技术力量是防范疫病疫情传入的有力保障。”青岛海关技术中心主任李德说,海关将持续加强口岸检疫监管,提升外来有害生物和入侵物种截获、检测和鉴定能力,不断织密织牢国门生物安全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