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银高铁来了!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青岛再获动能
在国家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新布局中,肩负多项“国之重任”的青岛将成为重要的“流量入口”,进一步凸显门户枢纽功能。
10月24日,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意见》。该意见旨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交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这是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青岛成为20个加快建设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把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列入未来五年聚力建设的“六个城市”之一。
高标准谋划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是青岛加快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更是青岛提升城市能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只有深度融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才能进一步放大青岛在我国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中的优势,全方位提升青岛深度链接国内外资源和市场的能力。
“加快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建设提升京沪高铁辅助通道”“逐步打通青银、呼南、厦渝等高速铁路通道”……仔细研读,这份意见中提及的多项目标任务都与青岛密切相关。把握好国家战略赋能的巨大机遇,对正在加快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青岛意义重大。
01
6条主轴、7条走廊、8条通道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由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最为关键的线网构成,包括6条主轴、7条走廊、8条通道,连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极,长江中游、山东半岛、海峡西岸、中原地区、哈长、辽中南、北部湾和关中地区8个组群,以及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山西中部、天山北坡、兰西、宁夏沿黄、拉萨和喀什9个组团,涵盖了“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71118”国家高速公路网、“四纵四横两网”内河高等级航道的主要线路,实体线网规划里程29万公里左右,是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主通道、国土空间开发的主轴线、国民经济循环的主动脉,也是技术等级最高、运输强度最大的骨干网络。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空间格局已基本形成。截至2021年底,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已建成25.1万公里,约占规划里程的86%,有效缩短了区域间、城市群间、省际的时空距离,促进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基础支撑。
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要求,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还存在网络不够完善、结构不够合理、部分通道能力不足、规划建设缺乏统筹、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
意见提出,到2025年,主骨架能力利用率显著提高,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和统筹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实体线网里程达到26万公里左右。“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基本建成,普速铁路瓶颈路段基本消除,“71118”国家高速公路网主线基本贯通,普通国道质量进一步提升,国家高等级航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一体化、集约化、复合化水平明显提高。
02
高速公路、高铁双向发力,青岛加速融入全国主通道
从地理区位上看,青岛向东是日韩,向西是黄河流域、中亚、西亚、欧洲,向北是京津冀、东三省,向南是长三角、上海,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战略位置,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这一点也得到确认。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按照极、组群、组团之间交通联系强度,打造由6条主轴、7条走廊、8条通道组成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其中,青岛位于6条主轴中的“京津冀长三角主轴”上,7条走廊中的“京哈走廊(沈阳经大连至青岛支线)”及“京藏走廊(路径2)”上。
公路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一个城市综合发展能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早在2007年公布的《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就将青岛定位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即在公路运输网络的节点上形成的货物流、旅客流和客货信息流的转换中心。
去年通车的董梁高速董家口至沈海高速段
今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布了《国家公路网规划》,将打造“71118”国家高速公路网。其中,G20青岛—银川、G22青岛—兰州是国家高速公路网18条东西横线中的主线,青岛作为始发控制点。同时在G20主线中规划了2011青岛—新河联络线、在G18荣成—乌海主线中规划了G1813威海—青岛联络线、在G15沈阳—海口主线中规划了青岛主要控制点。
再来看看铁路。青岛是一个始发终到的铁路末端城市,近年来随着铁路建设提速,青岛加快迈向国家沿海重要的铁路枢纽。目前,青岛铁路线路达到12条,通车总里程666公里,形成了以青岛站、青岛北站、红岛站为主,青岛西站为辅的“三主一辅”四站格局,构筑起集约高效的铁路运输网络体系。
但放眼全国,对比上海、成都等城市,青岛铁路发展仍面临不少“堵点”:缺乏北上南下快速铁路通道,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存在明显短板,缺乏中心城区连接外围区市以及周边城市的快速度、大运量、公交化市域(郊)铁路系统;到京津冀、长三角和东三省绕行距离远等等。
此次意见的出台,对青岛加快补齐短板、融入国家高铁主通道意义重大。
京沪高铁辅助通道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之一。目前,按照省政府工作部署,青岛至京沪高铁辅助通道铁路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这条铁路将与京沪高铁辅助通道铁路南段(潍坊至宿迁段)作为一个项目报国家发改委批复可研。目前,青岛相关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待国家发改委批复可研报告后配合建设单位开展相关工作。潍宿铁路是京沪辅助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山东省中南部与江苏省北部,大致呈南北走向。另配套建设潍宿铁路青岛联络线长度108.321公里,设计速度目标值350公里/小时。
潍宿铁路与津潍铁路将直接串联起我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京津冀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和长三角地区,将形成东北、京津冀地区至山东半岛和长三角地区的沿海高铁新通道。
意见中提及的青银通道,是我国“八纵八横”交通规划中“八横”通道之一,从青岛至银川,连接华东、东北、西北地区,贯通山东半岛、京津冀、太原、宁夏沿黄等城市群。
这条通道的大致线路走向为:青岛—济南—石家庄—太原—银川高速铁路。目前,青岛至太原通过济青、石济、石太等已建成高铁实现了通道贯通。规划中的银太高铁位于宁夏、陕西、山西三省(区)境内。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青银通道太原至绥德段按照高铁建设,绥德至银川段利用既有太中银铁路。
这条高铁建成后,将与石太、石济、济青等高铁构建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标准的青银通道,对于完善我国高速铁路网具有显著的作用。
03
国家战略牵引,提升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能级
意见提出,提升枢纽能级。加强国际性、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增强集聚辐射能力。
作为20个加快建设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青岛目前已制定出推进路线图、时间表。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是指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的多种交通方式(铁路、公路、航空、内河航运、海港和运输管道)为一体的水陆空协同枢纽体系。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了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任务书”:
统筹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以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和国际航空枢纽为重点,建设多式联运组织中心。支持青岛港打造国际枢纽海港,在沿黄流域布局更多内陆港,与日韩等境外港口“多港联动”,增强航运集疏运能力,大力发展国际货物中转、集拼等业务,加快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转型升级。提升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门户枢纽功能,新开、加密国内外客货运航线,打造全国重要的国际中转口岸。完善“五纵五横六连”高速公路网,打造“四网五向”铁路交通网,推进胶东半岛铁路公交化运营。
今年7月,《青岛市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实施方案》印发,成为全国首个出台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实施方案的城市。实施方案提出了打造“四个中心”的目标,即打造我国面向东北亚辐射全球的国际航运中心、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陆海转运中心、山东半岛参与全球竞争的资源配置中心、引领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服务中心。统筹国际开放与国内辐射、设施存量提升与增量优化、枢纽发展与产业城镇协同,适度超前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围绕上述思路,提出了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门户枢纽、提升枢纽跨区域辐射能力等五大发展任务。
重点项目方面,形成了“36+5”重点项目体系。其中,围绕门户枢纽等五大任务,形成36个(类)重点项目;超前谋划高速磁浮试验线工程、青岛至临沂高速公路工程、高铁快运基地工程、城市立体物流体系工程、自主航行船舶研发及应用工程等5个战略储备项目。
其中,青岛方案中的“提升枢纽跨区域辐射能力”与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意见精神高度吻合。青岛方案提出,完善“三主三辅”综合运输通道,对接京津冀—长三角主轴、京藏走廊、京哈走廊支线三大国家级通道,完善沿海、鲁中、鲁南三大省级通道;构建“一环六放射”高快速铁路网,强化青岛全国性铁路枢纽地位;完善“环+放射”的区域高速公路网布局,实施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提质升级,优化港口、机场等主要枢纽港站集疏运体系,实现城市内外交通有机衔接。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随着深度融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青岛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周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