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顶格推动,青岛医改划定重点
医改的目标,就是让老百姓花更少的钱,享受更好的健康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这再次展示了医改的重要地位,也为“如何改”指明了方向。
10月21日,青岛召开全市医改工作会议暨市深化医改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安排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医改重点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组长赵豪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部署要求,加快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不断提升群众对就医和健康服务的满意度。
改革是推进医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近年来,青岛医改针对老百姓关心的痛点、难点问题,逐个破题,目标就是要给青岛市民带来就医幸福感和体验感。医改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永远在路上。
1
一个世界性难题
医改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它从来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牵涉到政治、经济社会结构、文化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因素。几乎任何医改都难以兼顾平衡医保、患者、医生、医院以及药械多方的利益。
从全球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都是一个难以得到很好解决的大问题。发达国家如此,发展中国家也如此。对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来说,医改“答题”的难度和挑战犹如跨过千重山。
所以医改没有捷径,唯有攻坚。如何让人民群众花更少的钱,享受更好的健康服务。让药品回归治病功能,让医院回归公益性质,让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让患者、医院、医生均在改革中获益。这是中国医改努力的方向。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始于上世纪末,自“十五”计划一直到现今的“十四五”规划,我国对医疗体系改革的政策经历了从“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到“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再到“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发展智慧医疗”的变化。新一轮医改从2009年起算,也已经13年了。
这些年里,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破解医改难点,推动医改向纵深挺进。从“三医”联动到分级诊疗,从抗癌药降价到“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创新,我国正坚持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让医改成果不断释放民生红利。世界卫生组织曾评价称:中国新医改方案为世界解决基本卫生覆盖问题贡献了可借鉴的路线图。
梳理13年来的新医改,青岛医改决不走激进式道路,也决不保守停滞,其每一步都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根据国家部署和有关工作要求,在充分试点或结合地方特点的基础上,出台符合自身实际的举措,鼓励基层主动作为,在诸多领域贡献了“青岛方案”:
2016年,青岛在国内同类城市中率先全面推开公立医院改革,57所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加快建立“加大财政投入+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的补偿新机制。
今年,青岛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为计划单列市和山东省内唯一入选城市,获得5亿元补助资金。
西海岸新区创新打造紧密型健康服务共同体,加快推进“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先后荣获“全国紧密型医共体改革试点区”等系列先进称号。
得益于青岛医改的走深走实,岛城市民就医体验幸福感正在稳步提升,比如就医排队减少了,看病花费变少了,医院技术提升了,服务更人性化了……这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2
剑指看病“痛点”
只要是对老百姓有利的事情,那就放手去干。医改“剑指”“看病难看病贵”就是维护老百姓的切实利益的举措。
在今天的全市医改工作会议暨市深化医改领导小组会议上,市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成员单位、各区市、医院也晒出了今年以来青岛医改的成绩单。
今年,青岛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北大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工作取得突破;全市共有60个临床学科进入全国学科百强榜单、居计划单列市首位。
目前,青岛已有6个涉农区市全部被确定为国家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单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基层诊疗量占比提高到56.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
实现“人人得享健康”的宏伟蓝图不仅要让群众看上病、看好病,还要看得起病。全市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至22.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医保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平均降价达到53%。今年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住院次均费用同比下降265元,减少医疗费用支出2.23亿元。
医改不是卫健和医保的单打独斗,需要各部门形成合力。
今年,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用足用好国家各项支持政策,多渠道为全市医疗卫生领域建设项目筹集建设资金,累计为全市医疗卫生领域建设项目争取和安排资金近80亿元。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全国率先创新实施公共卫生事业单位青岛“一类保障、二类管理”薪酬制度改革,合理提高公共卫生人员薪酬水平。
青岛市财政局强化财力保障,为全市卫生健康投入113.23亿元,在强投入、促改革、锻长板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众所周知,公立医院改革的难度之大、复杂性之高,在医改领域,是“难题中的难题”。而青岛也在这方面敢于尝试,敢于“啃硬骨头”。
以青大附院为例,该院积极发展医疗集团,目前已有28家成员单位,促使优质医疗与管理资源下沉二级医院,先后与5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双向转诊协议。
再例如,青岛市市立医院构建以工作数量、质量、效率三个主要维度的考核体系,充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人员费用占比由37.9%提高到40.2%,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
3
进入“深水区”,唯有破浪前行
健康青岛建设正在迈出坚实的步伐。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先进城市相比,与广大群众不断提升的健康需求相比,青岛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还有不少短板和差距:
青岛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仍然偏少、分布不均衡。青岛进入国内前100名的医院仍然只有青大附院1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还有差距。全市12家三级甲等医院中10所集聚在市南和市北区,分布不均。每万人口全科医生2.6人,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不高。此外,青岛健康数字化转型尚有差距。
直面差距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只有深知不足才能更好地突破。
会上再次明确了青岛加快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的“任务书”:
“看病难”本质上是优质医疗资源的短缺。青岛将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前,市公共卫生中心项目一期实现竣工;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基本完成安装及装修施工。初步确定2023年8个新开工重点项目。青岛要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做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准备,加强与北大人民医院的合作与工作联动,加快打造立足山东、辐射华东的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
“一般病在区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目标的实现需要“强基层”。要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快推进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年底前高质量完成6个城市医联体、18个县域医共体的建设任务。
为减轻医保收支平衡的压力,青岛将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明年要把216家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全部纳入DRG付费改革范围,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益。
在数字化建设方面,青岛将加快推进智慧医疗建设深入推进“全市一家医院”建设,年底前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要实现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跨院调阅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
青岛正在制定《青岛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总体目标和2022-2024年的分年度目标。力争通过实施示范项目,打造在国内有示范引领作用的2-3个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1-2个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示范区市、3-5个在省内领先的高水平医院,孵育10个攀峰学科、100个以上市级和县级临床重点专科。
当前,医改工作已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我们期待,青岛继续找准路径打好“组合拳”,让更多实实在在的就医“获得感”摆在老百姓眼前。
作者 |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