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围绕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目标,更高水平开放增创新优势
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更高水平开放增创新优势
青岛立于开放,兴于开放,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增创发展新优势的关键之举。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六个城市定位”中,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担当着进一步提升青岛开放水平的重任。“枢纽型”的城市发展导向,让青岛加快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更是青岛提升城市能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进路径。
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与世界700多个港口建立航线,建设航空物流超级货站,设立国际船舶交易中心、国际海员中心,链接全球优质资源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张进刚 摄
按照已制定的《青岛市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五年规划(2022-2026年)》和《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未来五年,青岛将通过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提升投资贸易集聚能力、提升重大平台开放能级、提升国际交往合作水平四个方面推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近期,突出“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实施门户通道畅通、物流体系增效、招商引资突破、对外经贸拓展、国际消费提质、数字经济赋能、开放平台提升、国际交往深化等八大具体行动。
全国首个上合主题商业综合体——青岛如意湖商业综合体进入竣工后的压力测试阶段。该综合体旨在搭建面向上合组织开展双多边交往活动的重要平台。
“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是贸易、物流、经济中心,特别是在对外交往、国际交流日益密切的当下,更是多元文化碰撞共融的窗口。始终行进在国家开放最前沿的青岛,依托独特的禀赋优势,正全力塑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国道204大沽河桥梁工程已实现跨主河道梁体贯通,2023年底建成通车后,将优化胶东国际机场和临空经济区集疏运体系,提高路网服务水平,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战略叠加优势日益凸显,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重大开放平台获批建设,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中肩负重大使命,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处于重要地位;交通通达能力显著提高,青岛港链接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4F级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通航覆盖全球126座城市,海陆空铁“四港联动”高效物流体系不断完善;开放经济能级不断提升,投资贸易合作遍及230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货物进出口规模位居全国第9位,实际使用外资位居计划单列市第二位,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落户达173家;国际交往水平持续提升,友好城市、友好合作关系城市达83个,多次获得世界银行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称号。连续十次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城市”。
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与机场货运区相衔接,可实现与机场无缝对接和功能互补,是全省首个空港型综合保税区。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高标准谋划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青岛进一步放大在我国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中的优势,为高质量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开更大发展空间。
聚焦“门户”和“枢纽”两大功能,突出战略性、引领性、国际化,围绕构建国内大循环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战略链接,青岛将打造服务山东、辐射黄河流域、东接日韩、北接蒙俄、南连东盟、西接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是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重要载体。
按照既定目标,到2026年,青岛全球通达能力、链接能力、配置能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在全球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中具有一定地位。港口集装箱国际中转比例达22%、国际通航城市数量达50个;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7600亿元,货物进出口超1.3万亿元,服务进出口1800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过千亿元,实际使用外资达75亿美元,在青各类总部企业超500家。
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在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67个片区中处于第一梯队。孙进涛 摄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致力打造东北亚门户枢纽。
通海的江河更有活力。用好开放这个最大变量,发力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青岛的比较优势将更加凸显,发展后劲将更加充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