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35座名城,实施125项任务!青岛出台行动计划,加速国际化
中国东部,是青岛的物理区位。但青岛的理想坐标,已置于全球维度。
日前,青岛市国际城市战略推进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推进办”)印发实施《青岛市推进“国际化+”行动计划(2022/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围绕“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要求,打造“六个城市”定位,联合全市国际城市战略各成员单位,制定了125项重点领域的工作任务。
同时,结合各领域具体工作,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编印配套参考工具书《青岛市推进“国际化+”行动计划(2022/2023年)对标案例指导手册》(以下简称《对标案例》),汇编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个城市对标案例88宗,为高质量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对标借鉴。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肩负一系列国之重任的青岛,要实现既定奋斗目标,必定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谋篇布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强城市参与双循环的生产要素吸引力、国际市场竞争力、资源配置推动力。推进“国际化+”行动,正是青岛顺“势”而为的创新之举。
01
有资源禀赋,亦是大势所趋
推进“国际化+”行动,青岛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
这里国际物流通道畅达——青岛港链接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2021年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全球第四位、第六位;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通航覆盖全球126座城市。
这里对外贸易活力迸发——青岛投资贸易合作遍及230个国家和地区;自2012至2021年十年间,外贸规模连续跨越4个千亿级台阶;实际使用外资数额位居计划单列市第二位。
这里国际交往保持活跃——与61个国家(地区)的111个城市(省州、机构)建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连续十次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城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战略叠加优势更为凸显。
2018年6月,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青岛被赋予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历史性重任,“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成为国家对青岛最殷切的期望。
2019年8月,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正式挂牌。这一山东自贸区中面积最大、试点最多片区开启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的首创性、差异化探索。
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中肩负重大使命,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处于重要地位……顺应时代要求、发展大势,推进“国际化+”理应是一项重要的路径选择。
事实上,青岛推进“国际化+”行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从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入手。
设立青岛市国际城市战略推进委员会,组建国际城市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研究制定实施纲要等纲领性文件……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市推进办围绕“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内涵、外延、评价标准”开展了深入研究,立足全球视野,结合本土实际,分析青岛在全球坐标系中的位置以及在参与全球城市网络中的优势协作要素,构建了涵盖“航贸枢纽”“产经活动”“人才吸引”“活力宜居”“创业创新”“时尚创意”六大维度及30项发展指标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衡量指标体系。
02
聚焦“六个城市”,绘出“施工图”
青岛在推进实施国际城市战略之初,即制定了实施纲要。其中规划了“基准启动期(2016年)、实施开展期(2017-2021年)、中远规划期(2022-2049年)”三个阶段,本轮《行动计划》发布,正值实施中远规划期的第一轮双年制行动计划,对于高水平推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各领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自2016年以来,青岛已顺利完成三轮“国际化+”行动计划,推进完成了439项重点工作任务,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城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城市集聚辐射功能日益显现。
今年初,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奋斗目标,为青岛推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指明了路径方向。特别是“六个城市”定位,是落实总目标的“四梁八柱”,是青岛城市发展的新使命、新内涵、新路径。
据悉,本轮《行动计划》聚焦“六个城市”定位要求,共梳理出125项重点领域的工作任务,均为用“指标化”精准指导国际城市建设方向的具体行动。
在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方面,共涉及28项工作。包括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四新”经济,完善新经济潜力企业发现培育机制,发展高效循环经济;“链条式”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完善产业服务生态,全面提升工业互联网建设能级,加快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等。
在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方面,共涉及8项工作。包括深化经略海洋攻坚行动,大力发展船舶与海工装备,培育一批海洋产业领军企业,打造国家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加快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打造“蓝色粮仓”;发挥邮轮港区的优势资源,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等。
在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方面,共涉及16项工作。包括实施“城市云脑”赋能提升行动,实现城市“一网统管”;联手华为点亮“算力灯塔”,高标准建设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加强信用青岛建设,重点推动金融领域区域性信用大数据中心建设;构筑“千兆宽带”“E级算力”等智慧城市新底座等。
在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方面,共涉及13项工作。包括发挥自贸区、上合示范区引领作用,探索形成典型案例,以更高的开放度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全面提升枢纽能级,提升胶东国际机场门户枢纽功能,打造全国重要的国际中转口岸;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和国际航空枢纽等。
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方面,共涉及32项工作。包括开展公园城市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浮山、太平山高品质整治提升,打造城市“绿肺”;深入推进新一轮“四增四减”行动,打造绿色低碳城市典范;加快建设健康青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高质量构建机构社区居家相协调、医康养一体化相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等。
在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方面,共涉及25项工作,包括打破数据“孤岛”,加深数据融合共享,突出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精准服务决策;对标上海智慧公安、智慧城市建设,努力打造具有青岛地域特色的感知前端布建规范;对标深圳数字空间政府建设经验,打造智慧审批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数字审批“青岛模式”等。
03
立足全球视野,拉高标杆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每一座国际化城市都是经过较长的历史发展起来的。先进城市的“国际化+”行动经验尤其值得借鉴与学习。
青岛前三轮“国际化+”行动计划正是对标336宗世界先进案例及发展经验,推进完成各项重点任务。在新一轮“国际化+”行动计划编制期间,市推进办编发了涉及17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个城市的《对标案例》88宗,旨在通过借鉴国内外经验,探讨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可参考借鉴的高品质发展路径。
日本智慧农业
例如,对标“美国日本智慧农业发展启示”案例中,借鉴美国“全覆盖”农业生产流程、“数字化”带动产业链变革、“超预警”充分发挥数据库作用,及日本“数据化”模式管理、“全方位”信息服务、“聚拢化”政企合力,助力青岛加速打造国内一流的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实现信息技术集成应用。
在学习借鉴“波士顿公园绿道—散落都市的‘翡翠项链’”案例中,通过分析波士顿城市公园的体系构成、基于已存公共绿地升级改造及美化净化双管齐下等路径,为青岛绿道系统规划设计以及城市重要生态空间构建提供先进思路,提高绿化建设养护水平。
波士顿公园绿道
在“香港国际机场—从‘城市机场’到‘机场城市’”案例中,梳理借鉴了香港机场新业态催化、构筑“城中之城”及智慧性搭建、建设“全数码化机场”。通过借鉴香港国际机场高效物流协作与规划,助力胶东国际机场提升全球门户枢纽功能,加快建设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
在“万物互联,万物生智—美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经验”案例中,基于美国“工业互联网”的顶层设计与功能设想,着重分析其深耕厚植数据管理能力,以及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能力,助力青岛探索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体系,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这些案例并非关注国际化城市的共性,而是选取了与青岛城市个性相匹配的“国际化+”特性,分析对标每个案例中成就“国际化+”背后千变万化的推动力,与“六个城市”各个维度的“国际化+”发展相适配。换言之,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成果”,“国际化+”行动是塑造这种结果的“推力”。
格局决定视野,视野标注高度。青岛只有不断加快国际化步伐、提升国际化水平,才能使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全面开放的大格局中奔涌,有效汇聚全世界的经济要素并实现最佳组合,使青岛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竞争,以更加自信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
作者|刘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