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来自第一线的奋斗报告 | 赵伟丽:干散货码头自动化的“破题人”

2022-10-06 07:47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干散货码头自动化的“破题人”

——记山东港口青岛港干散货智慧绿色码头建设项目带头人赵伟丽

十月的阳光照射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北岸,一座运行了近30年的传统装卸码头没有丝毫老迈的气息,海岸边的大型机械昼夜不歇地进行着接力,现场“空无一人”。

几百米外的控制室,工人们穿着西装、打着领带,足不出户就实现了抓料、卸船、堆取料全程自动化。他们中间,有一个人手持电脑匆匆走过,如果不是大家一声亲切的“赵姐”,很难将这个一头干练短发的女子,与全国首个全系统干散货智慧绿色码头的缔造者联系在一起。她就是山东港口青岛港干散货智慧绿色码头建设项目带头人、前港公司安全环保科技部副经理赵伟丽,一个普普通通的港口科技工作者,一个同事们口中的“女汉子”。

普通的她却干了不普通的事——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她和团队在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完成了传统码头的升级改造,攻克了600余项行业难题,建成无人机械、无人堆场、无人登船等多功能的智慧化码头,平均作业效率较以往传统码头提升20%、平均能耗率降低10%、人员配置压减15%、安全风险点降低70%,打造了传统干散货码头自动化升级改造的“中国样板”。

攻关世界性难题

2020年3月,山东港口青岛港干散货智慧绿色码头项目正式立项。这个填补行业空白的项目,既是基于青岛港的生产需求,也源于赵伟丽多年来的一个“心病”。

大宗散货是青岛港的骨干货种。1998年,青岛港前港分公司建成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20万吨级矿石码头,2009年成为全海区首个亿吨装卸公司,先后19次刷新铁矿石接卸世界纪录,然而作业模式始终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

1997年大学毕业一进港,赵伟丽就目睹了船舶装卸工在30米深的半封闭船舱内清理边角积料,也亲自爬上过40多米高的门机,体会到码头作业的脏苦累险。从那时起,她就梦想着有一天,要把学到的自动化专业知识应用到码头上,改变工人们“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安全隐患大”的工作环境。

作为一名在港口科技创新前沿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码头”,当被任命为项目带头人时,没有人比赵伟丽更清楚其中的困难。

相比技术成熟的集装箱自动化,铁矿石、煤炭、铝矾土等干散货的自动化作业难度更高,是摆在全球港口面前的一道世界性难题。再加上码头上原有的装卸设备步入“老年期”,有的控制系统还是用的20多年前的PLC,毫不具备自动化改造条件,业界普遍认为干散货实现自动化犹如异想天开。

赵伟丽曾多次邀请技术专家到港研究论证,专家的话给她泼了一头冷水,“这样的设备状况和生产模式,升级改造的成功率基本为零。”

“就是头拱地,也要建成一座自己的干散货自动化码头!”赵伟丽没有退缩,干散货码头自动化这块硬骨头,再难都要啃下来。从各个基层部门选拔骨干,她迅速组建起一支平均年龄36岁、本硕学历人员占比达到80%的信息化创新团队。

团队组建后,千方百计搜集前沿信息,如饥似渴“恶补”智能化、自动化专业知识,没日没夜地钻研无人化专业技术。慢慢地,每个机种的升级都形成了上万字的可行性报告,每个人都从“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

出自主创新之路

青岛港早已拥有效率世界第一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但全货种、全流程、全机械、全工艺流程的干散货码头升级改造还是第一次。

作为业内首创,改造没有先例可以借鉴;有的大型设备是进口的,国外厂商拒绝提供信息接口。无处不在的瓶颈问题,让赵伟丽意识到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的,必须蹚出一条干散货码头的自主创新之路。

当然,他们也有着自己的优势,没有谁比这群“土专家”更熟悉一线的作业需求。

堆取料机是码头卸船堆码、取料装车、流程混矿等流程的核心设备,赵伟丽首先选择了以堆取料机自动化为突破口。为了保证生产不断、流程不停,团队只能抓住一切生产间隙“见缝插针”,甚至默契地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使5分钟停机间隙,也要开展通讯测试。历经60多天的连续奋战、上千次的模拟试验,两台堆取料机顺利完成整机电气改造、自动化改造,相当于给整机神经中枢进行了一次“大替换”。

团队逐个攻坚逐项突破,用的多是“笨办法”,下的都是“慢功夫”。装船队副队长刘福乾每天用脚步踏遍万米皮带流程,在46条皮带机上安装110个摄像头,流程皮带巡视由“人工监护”升级为“远程智能巡检”;流机队队长助理郭凯从装载机复杂的动作中实时观察信号变化,采集各样数据8000余条,掌握了油门、制动、转向等动作信号的控制,突破了国外厂家的技术封锁;流机队副队长李磊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连续4个月下至船舱,采集8000多份关键数据,攻克船舱内信号传输覆盖率不足的难题,改造完成国内首台远程操控清舱装载机……

正是靠着自主创新的执着,团队完成全机种自动化、火车自动清扫机器人等九大创新突破,获得16项国家专利和6项行业领先成果,仅现场人力就减少了300多人,各项效率效益指标全面超过传统人工干散货码头。

蓝领变成白领金领

有人说,码头是男人们的天下,毕竟码头常年露天作业,工作强度很高。

赵伟丽所在的前港公司2000多名职工中,女职工仅百人,但工作中的赵伟丽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女人来看待。她成天“泡”在码头,干起活来经常忘了时间,白天穿行在矿石堆场中、攀爬在大机设备上,晚上还要在办公室挑灯夜战,翻图纸、调程序。“不爱红装爱工装”“女中豪杰”“女汉子”,是同事们对她的评价。

投入到干散货码头建设的“大局”,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小家”。赵伟丽的女儿不久前参加高考,正好与新系统上线测试的时间撞上了。直到最后一科考试结束,连续奋战10多天的赵伟丽才趁着设备调试间隙来到考场外,女儿的第一反应是惊讶,然后两人激动地抱在了一起。

“在这个项目上,斤斤计较的人待不下去。”团队成员、前港公司副经理张杰说。

今年6月,山东港口青岛港干散货智慧绿色码头投入使用。在实时监控作业现场的大屏幕前,赵伟丽骄傲地告诉每个来访者:“工人以前是在风吹、日晒、扬尘的作业现场,现在通过我们的自主攻关,实现了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他们看监控、点鼠标、按按钮,从蓝领变成了白领、金领!”

偌大的控制室里,工人们换上了干净整洁的西装和衬衣,一人管控三台大机轻松自如,而赵伟丽还是那个平常的赵伟丽,还是一身橘红色的码头工装。

25年如一日,一粒梦想的种子终于成长开花。(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召开: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底线

2022-10-06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记者陪您过国庆】一分钟看近40年青岛最高楼“迭代史” 你打卡过几座?

2022-10-06    青岛新闻网

青岛文旅产业:向心而生,点亮美好生活

2022-10-06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2022年10月5日0时至24时山东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例

2022-10-06    健康山东

顶格部署“适度超前”!山东高铁加密、提速、扩通道

2022-10-06    青报观象山

“动”看青岛 非凡十年 十年“大数据”见证青岛城市发展

2022-10-06   

2022年10月5日0时至24时青岛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

2022-10-06    青岛卫生健康

激活地下空间!青岛地铁月均客流超3千万人次

2022-10-06    大众网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