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7亿,提前4个月超额完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青岛进阶向上
以项目建设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
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上,青岛持续发力,以实打实的项目落地进展当龙头、作表率、开新局,重点项目建设提前四个月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青岛市发展改革委相关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329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开工率100%,年度累计完成投资1859.7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到113.1%。
“超预期”数字的背后,是重点项目建设工地现场机器轰鸣、工程车辆接续穿梭、建筑工人紧张作业的火热建设场景。
从重大项目进展看,截至8月底,35个省重大实施类项目年度累计完成投资547.04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01%,提前完成项目开工率、纳统率、年度投资完成率三个100%的工作目标,加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从经济运行数据看,1-8月,青岛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7.2%,固定资产投资比1-7月加快2.1个百分点。投资对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经济运行延续恢复发展态势。
从投资先行指标看,1-8月,全市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增长13.2%,投资持续稳定增长具备有利条件。
市北邮轮母港
推动有效投资,重点在于优化存量、瞄准增量、出手要快。已经开工在建的项目抓紧形成实物工作量,按照项目建设周期及时匹配资金、保障要素,实现建设进度、资源匹配进度有效协同。同时滚动储备一批经济社会效益明显、适合城市产业发展的投资项目,为未来蓄积能量。
在主动作为、靠上服务和要素保障下,一系列重点项目正在以超出预期的建设落地成果刷新青岛城市产业面貌,一系列引领性的招商项目陆续签约,成为这座城市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未来进阶发展新的支撑点。
01
快:抢抓时间窗口,扩大投资效能
重大项目建设投资逆周期特点明显,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可谓既利当前又利长远。
立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摆在首位的就是需求收缩。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将带动更大投资效益,有效提振需求。
站上新的战略起点,青岛明确“产业立市”导向,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将“现代产业先行城市”放在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重点打造的“六个城市”之首。接续落地的引领性项目是加快振兴发展实体经济的动力所在。
兵贵神速。今年以来,青岛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上持续发力,积极主动作为,聚力项目建设。抢施工旺季的时间窗口,在青岛这片热土,引领性项目按下施工建设“快进键”。
今年2月开建,目前工程已主体封顶,预计10月竣工,年底投产……总投资1.32亿美元的丰田叉车项目一期于有望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达产后将成为山东省最具影响力的叉车生产基地。
丰田叉车项目建设现场
30天完成近2000亩土地清场,10天完成开工前各项审批手续,提前63天封顶……正在开展设备安装调试的京东方青岛基地项目,创出“强芯扩屏”的“西海岸速度”,预计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0亿元。
作为新型显示产业链的重要配套项目,总投资80亿元的融合光电高新标显示用载板玻璃等一系列项目正在不远处迅速推进,扎根落地的产业项目与新型显示产业链一同在这座城市迅速生长。
12天完成128家企业100%评估、38天完成100%签约,实现净地交付……胶州市用一次史上最大规模、速度最快的企业征迁,为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项目顺利开工、尽快形成胶州首个千亿级产业链,赢得了宝贵时间。
作为青岛首个市级新兴产业专业园区的重要支撑项目,虚拟现实产业园项目从立项至开工建设仅历时两个月,目前正在开展基础施工和主体施工,将建设光学模组和虚拟整机生产线,成为崂山区打造千亿级虚拟现实产业链条的关键一环。
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效果图
扩大有效投资,重在精准、要在及时。立足项目建设关键环节加速推进,将带动更大投资效益,有效提振市场预期。
02
稳: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应对超预期冲击
有力应对超预期冲击,是今年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谁能在经济回升向好最吃劲、最关键的节点展现强劲韧性,谁就能稳住向上发展势头、抓住未来发展先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大省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顶梁柱”“领头雁”的战略作用被一再强调。8月16日召开的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各经济大省“领到任务”,要加快成熟项目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国家发展改革委也提出,更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来更多投资拉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加快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既可以形成实物工作量,实现经济循环产需衔接、畅通运转;又可以发挥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产业发展。
作为经济大省山东的龙头城市,青岛拿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扛牢扛实龙头责任,以实打实的工作推动项目建设出实绩、见实效,为稳增长大局多作贡献。
项目能否快速落地,用地保障及审批速度是重要影响因素。
在加强用地保障上,青岛强力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消化处置三年攻坚行动,消化批而未供土地4万亩,处置闲置土地2.1万亩。完成中心城区范围“两规”一致性修改,调整建设用地规模2386亩,预支建设用地规模2187亩,为芯恩、正威偏光片产业链等10个重点项目和康复大学等76个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规划支撑。采取预借指标、先行用地等措施,为项目落地提供及时充分的用地保障,截至目前,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8593亩,保障潍柴动力全球研究院等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办理青兰高速改扩建等重大项目先行用地5000多亩。
青岛集成电路产业园千亩人才社区
在优化项目服务上,青岛对所有产业项目实行规划审批“图证分离”“告知承诺许可”,小型公益性设施等22类项目免于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推动“拿地即开工”,今年已完成规划审批约72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5%。实行项目环评并联提速审批、即来即审,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
科学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是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前提下,聚焦疏通卡点堵点采取的有效举措。
在推进项目落地进程中,青岛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更好发挥有效投资补短板调结构、稳就业带消费综合效应和对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加大专项债支持力度,今年青岛争取财政部下达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再创新高,截至8月底,累计发行448亿元用于支持262个项目建设,已全部投入使用。
同时,青岛鼓励企业通过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盘活存量资产,青岛水务集团百发海水淡化一期及娄山河污水处理厂、高新区投资开发集团中科青岛研发城2个项目已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设施REITs项目储备库。
以积极有为的工作推动强化对投资的要素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青岛正在以项目加速落地激发投资活力。
03
进:接续储备布局,积蓄进阶之力
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青岛,牢固树立抓招商就是抓产业、促发展、谋未来的意识,为城市未来产业发展积蓄进阶之力。
数据显示,到8月下旬,全市纳入调度的5亿元以上签约项目214个,计划总投资6852.1亿元;正在推进的总投资50亿元以上大项目108个,其中100亿元以上大项目50个。
这背后,是青岛瞄准24条重点产业链,积极主动的“走出去”“请进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及担任24条重点产业链“链长”的各位市领导既挂帅、又出征,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龙头、领军企业,登门拜访、面对面洽谈,以情招商、以诚招商。
继8月上旬在上海、深圳走访有关企业和金融机构后,9月4日至5日,青岛市委主要领导带队在北京走访北京大学和中电科集团、东旭集团。8月4日至5日,市政府主要领导率队在北京走访中国物流集团、物美集团、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洪泰基金、抖音集团等。
汇聚投资青岛的信心和决心,青岛正吸引越来越多重量级城市合伙人共享城市发展机遇。国家电网、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中国中车集团、中国联通集团、中国钢研集团、绿城中国、传化集团……
最近一段时间,一批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掌门人”密集到访,就进一步深化合作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会谈,表达投资青岛的强烈愿望。
行业龙头和“链主”企业更是“用脚投票”,用接续落地的项目与投资加深与这座城市的“双向奔赴”。
就在几天前的9月25日,计划投资百亿元的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工。2021年12月31日,青岛市人民政府与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不到40天后,2月8日,潍柴(青岛)海洋装备制造中心开工,进入实质建设阶段。
潍柴(青岛)海洋装备制造中心项目效果图
大半年的时间里,山东重工集团已经在青岛落子潍柴动力全球未来科技研发中心、潍柴动力(青岛)科技孵化中心、潍柴(青岛)海洋装备制造中心等项目。当天的开工仪式上,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潍柴高端新能源汽车创新孵化中心项目同时签约。
山东重工、潍柴将依托青岛的区位、产业和人才优势,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配置能力,打造山东半岛沿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作为智能家电产业链“链主”企业,海尔智家在青岛多点布局。在上合示范区,总投资130亿元的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达产后家电年产能2600万台套的,其首期总投资人民币30.7亿元的200万台大冰箱项目,将于今年投产。在胶州,总投资30亿元的海尔中央空调(胶州)智能制造基地,将落成行业首个多联机互联工厂。在西海岸,海尔热水器超级工厂、新西兰斐雪派克智能家电新增生产线等项目将启动。
海尔中央空调项目建设现场
接连追加投资的益海嘉里(青岛)食品工业园项目进展迅速,一期所有单体正陆续投产,项目二期已经启动基础施工,项目三期正在组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预计2030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将成为益海嘉里在国内投资规模最大、产品门类最全、创新活力最强、合作平台最广的综合性食品园区。
益海嘉里食品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
一大批次第展开的大项目、好项目,为青岛进阶进一步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打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