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组数据”折射青岛高质量发展“非凡十年”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29日讯 GDP年均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3%……市统计局今日发布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深入贯彻党中央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厚积成势,新旧动能转换强势突破,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数据一:全市经济实力持续跃升
青岛市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6869.6亿元,相继迈上8千亿、1万亿、1.2万亿、1.4万亿“四大台阶”,年均增长7.6%,高于全国、全省0.2和0.9个百分点。2021年GDP达到14136.4亿元,占全省比重由2012年的16%提升到2021年的17%,省内排名居首位,副省级城市排名第8位。人均生产总值跃上新台阶,2021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38849元,高于全国、全省5.8和5.7万元,比2012年增加62213元,年均增长6.0%,按平均汇率折算,2021人均GDP超过2.1万美元,按世界银行的国别收入分组标准,已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
数据二:需求拉动不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扎实推动产业循环畅通、供需动态平衡,着力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十年间,全市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以项目的“大提速”跑出发展的“加速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超5.8万亿元,年均增长13.0%;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4.1万亿元,年均增长10.3%;外贸出口逆势上扬,2021年货物出口总额达到4921亿元,跃居全国城市第4位,比2012年增加2350亿元,同比增长27%,年均增长6.9%。
数据三:财政金融扩容提质
财政总收入和人均财力跨越式增长,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368.3亿元,是2012年的2倍;在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的同时,全市人均财力达到13800元,是2012年的1.7倍。金融市场健康发展,2012年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818.3亿元和8632.8亿元,2014年青岛成为全省首个存贷款双过万亿元的城市,2021年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2374.9亿元和24089.1亿元,新增贷款首次突破3000亿元、创历年最高水平,存贷款规模和年度增量实现翻番。
数据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力推动经济提质扩量,不断增强产业体系整体竞争力,实现高效率、优结构、可持续的增长。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4.5:43.8:51.7调整为2021年的3.3:35.9:60.8。
农业发展提档升级。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567.2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897.1亿元,年均增长5.3%。粮食安全“压舱石”更加稳固,2021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312.8万吨,是2012年的1.2倍,连续四年稳定在300万吨以上,为历史较高水平。“青岛农品”影响力连续两年进入中国区域公用品牌榜前十名。
“制造强市”根基稳固。全市工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2608.4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3884.1亿元,年均增长6.3%。2021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50.3%,比2012年提升9.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012年的39.8%提高至2021年的60.5%,高于全省13.7个百分点,排名稳居全省前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012年的不到24%提高至2021年的27.9%。
服务业成为主引擎。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3553.3亿元增加至2021年8596.1亿元,规模扩大了2.4倍,年均增长8.6%,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占比由2012年的51.7%提高至60.8%,提升9.1个百分点。
数据五:创新驱动全面推进
青岛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趋势,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位列全国第10位,进入第一梯队。
创新活力加快集聚。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迅速起势,2021年“四新”经济实现增加值4651亿元,居全省首位,占GDP比重32.9%,贡献率为14.2%,居全省前列。研发经费投入持续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由2012年190.5亿元增加到2020年300.9亿元,年均增长7.0%。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迅猛,由2012年538家增加至2021年5554家,是2012年的10.3倍,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306家。
创新平台快速拓展。卡奥斯蝉联全国“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之首,海尔、青啤入选全球“灯塔工厂”,26个特定行业互联网平台投入运行,“上云用云”企业3万家。“互联网+消费”趋势突显,2021年,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交易额1.5万亿元,同比增长26.1%,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网络销售额742亿元。
创新成果持续涌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国之重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下线,万米级深海水下滑翔机、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耐盐碱水稻试种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2021年,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409项,获得省级科技奖励102项,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616件。“新产品”产量不断提高,生产新能源汽车1003辆,智能电视产量达到1881.6万台,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1964套。
数据六: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全域统筹,城市承载力提质升级。
城市布局持续优化。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200万平方米,惠及30.2万户。即墨撤市设区,胶州加快融入中心城区“半小时”经济圈,胶东国际机场建成运营,济青高铁、青盐铁路等建成通车,地铁实现网络化运营、总里程跨入全国前10位。2021年青岛市常住总人口1025.6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7.17%,比2012年提升1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全省12.5个和13.2个百分点,跻身特大城市行列。
区域协同步伐加快。强化青岛“龙头”作用,发起设立1000亿元山东半岛城市群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加强与胶东经济圈兄弟城市的联动,携手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莱西一莱阳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合作区加快建设。青岛与其他四市的经济关联度正逐年提升,2021年胶东五市GDP总量为3.6万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为42.8%,比2012年提升2.2个百分点。
数据七:交通设施升级提速
以空港和海港为辐射中心、以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骨干,与城市交通系统紧密衔接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建立。
铁路运输网络加速形成,截至目前,全市境内铁路总里程已达666公里。全市路网通行效率进一步提升,国、省道公路优良率达到90%,截至2021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5365公里。青岛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跃居全球第4位、第6位,海铁联运量稳居沿海港口城市首位,跻身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数据八:绿色发展底色亮丽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积极构建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深入打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和碧水保卫战,大力建设生态宜居幸福城市。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2021年全市单位GDP能耗0.23吨标准煤/万元,比2012年下降37.1%,年均下降5.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0.52吨标准煤/万元,比2012年下降46.5%,年均下降6.7%。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2021年,全社会煤品燃料消费量983.7万吨标准煤,占全社会能源消费量比重27.5%,比2012年降低10.2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量33.3亿千瓦时,占全市发电总量比重17.7%,比2012年提升14.5个百分点,降碳工作全省领先,跻身全国低碳城市前列。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消减,2021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平均300天以上,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等级;20个国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面积达到99%,入选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数据九:对外开放纵深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以开放促进创新、以创新倒逼改革,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和新发展格局“双节点”,对外开放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在全国、全省的引领示范效应不断增强。
利用外资“龙头”地位稳固。2021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908家,合同外资214.3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61.7亿美元,外资规模稳居全省第一,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对外贸易成绩斐然。外贸进出口连续创历史新高。2021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8498亿元,跃居全国城市第9位,比2012年增加3886亿元,年均增长6.5%。外贸新业态不断涌现,跨境电商“垂直崛起”,成为拉动青岛外贸增长的新动能,2021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300亿元,实现连续翻番,规模占山东省比重近三分之一。
开放能级大幅跃升。上合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三年集聚1700多家贸易主体,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29项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建成运营日韩德以和上合五大“国际客厅”,已与60多个国家(地区)、110多个城市(省州、机构)建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截至2021年,与25个国家的27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比2012年增加8个;友好合作关系城市56个,比2012年增加19个。
数据十:高水平小康全面建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聚焦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入践行为民服务根本宗旨,大力度实施民生幸福工程,人民群众生活实现显著性改善,夺取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胜利,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
富民增收成效显著。2021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223元,首次突破五万元大关。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239元,首次突破六万元大关,是2012年的1.9倍,年均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25元,是2012年的2.1倍,年均增长8.7%,稳居省内第一。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2021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31:1,相比于2012年的2.54:1收窄0.23,自2018年以来实现四连降。
人民生活品质提升。城乡居民住房面积逐年增加,2021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32.1平方米和37.4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4.2平方米和5.1平方米。青岛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稳居全省前列,2021年全体、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8.0%、27.8%和29.2%,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低于全国1.8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全市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基层民主参选率达到100%。全面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截至2021年末,全市养老、医疗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82.9万人、911.9万人。住院难的矛盾进一步缓解,全市拥有医疗床位6.8万张,十年间年均增长5.4%。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青岛模式”在全国推广,截至2021年末,全市共有为老服务的服务中心和其他社区服务设施1269个。失业率控制在较低水平,2021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4%,比2012年降低0.19个百分点。精准脱贫任务提前完成,实现28535户、6388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200个省定贫困村、310个市定经济薄弱村、10个市定经济薄弱镇全部脱贫。(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