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收官!透视60份“成绩单”,看青企“上市军团”的耐力、活力、潜力
刚刚披露收官的半年报,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主体活力、政务营商环境,甚至未来前景的重要窗口。
截至目前,青岛辖区60家境内上市公司全部完成披露:2022年上半年,60家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2793.75亿元,同比增长约1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23.14亿元,同比增长约11%。
从盈利面、增长面来看,有50家上市青企实现盈利,有42家上市青企的营收实现同比增长,有38家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分别为83%、70%和63%,成功跑赢“大盘”。
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核心区
上半年,突发因素远超预期,各种变量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外部环境欠佳的大背景下,青岛“上市军团”的业绩整体稳中有进,表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向市场释放出了青岛经济企稳向好的信号,传递了可贵的发展信心。
透过中报,一些趋势性变化愈发清晰地呈现出来。
从海尔智家、青岛啤酒、海信视像等老牌上市公司业绩稳健上升,到高测股份、青达环保等“新生代”上市公司实现高速增长,再到越来越多的青岛“专精特新”蓄势待发拥抱资本市场,青岛“上市军团”的数量规模加速扩容,结构质量持续优化,种种趋势性变化,透视出青岛经济发展的耐力、活力和潜力,也为青岛实体经济借力资本市场重塑新优势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
01
比耐力,“老面孔”实力担当
就一座城市而言,存量企业的发展势头往往更能体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从半年报情况来看,老牌上市公司依然是青岛“上市军团”的实力担当,其表现可圈可点。
海尔智家,“超预期”成为“新常态”。中报显示,2022上半年,海尔智家营收1218.6亿元,同比增长9.1%,是60家上市青企中唯一过千亿的企业;归母净利润79.5亿元,同比增长15.9%,净利润增速持续超营收增速。事实上,自2020三季报以来,海尔智家的财报业绩就一次次逆势上行,超出资本市场和整个行业的预期。
海信视像,增长势头强劲。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2.1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5.94亿元,同比增长52.8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03亿元,同比增长93.58%。这一业绩意味着海信在全球的布局进入收获期。上半年,全球电视产业下滑,海信系电视出货量逆势呈现双位数增长,出货额市占率居全球第三。
青岛啤酒,再创历史新高。2022上半年,公司营收192.7亿元,同比增长5.37%;归母净利润28.5亿元,同比增长18.07%。基本每股收益达到2.1元,是青岛“上市军团”中最高的。
资本市场看当下,更看预期。作为百年企业,青岛啤酒一次次抓住时代机遇,守正创新,向阳而生。这一次,通过产品“新组合”引领“新消费”,场景“新业态”打造“新高地”,产业链“新智造”点燃“新引擎”,青岛啤酒再次打开向上空间。对此,资本市场给予积极反应,截至收盘,其股价108元,问鼎青岛“上市军团”。
此外,同为“五朵金花”之一,正向以全冷链产品为基础的冷链物联网企业转型的澳柯玛也顶住压力,营收实现两成增长;从单一设备制造起家,转型为轮胎企业提供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的软控股份,实现营收和净利双双大增……
经过漫长岁月洗礼,经历城市更迭变迁,这些老企业越活越年轻,越来越强大,这是企业发展耐力的体现,更是企业与城市双向奔赴的结果。
作为青岛实体经济的中坚力量,这些老牌上市公司被寄予厚望,也一直在城市鼎力成全的名单中。
今年5月,青岛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企业倍增”工程,即以海尔“四年5000亿”、海信“五年3000亿”、青啤“百亿投资”为引领,从100家左右倍增企业中筛选一批“链主”企业,支持其发挥头雁引领和生态主导优势,壮大百亿级、千亿级企业阵容。
在全市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动员大会上,青岛对47家首批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主企业进行授牌,海尔、海信、青啤、澳柯玛、双星、软控等老牌上市企业悉数在列,它们将整合产业资源,建圈强链的同时,自身也将实现进阶。
企业间的竞争,城市间的比拼,都是一场马拉松赛,耐力十足的老牌上市青企将是青岛经济行稳致远的最大底气。
02
拼活力,“新生代”势头猛
增量的崛起是近年来青岛资本市场最大的亮点。
数据显示,青岛A股上市公司最初的10家用了13年,第10家到第20家用了9年多……如今,仅2021年一年就新增15家,青企上市跑出了前所未有的“加速度”,越来越多的“新生代”登上资本的舞台。
科技创新企业始于技术,成于资本。于2019年7月22日开板的科创板为科创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青岛的高科技企业抓住科创板机遇,借助资本的力量做大做强。
从青岛已上市的5家科创板企业中报看,无论其科技“硬核”实力,还是盈利能力,发展活力,都可圈可点。
上市仅两年多的高测股份,经营业绩持续大幅增长。上半年营收13.35亿元,同比增长124.16%;归母净利润2.37亿元,同比增长224.39%,业绩创历史新高。相应地,其股价也是一路攀升。8月22日,高测股份股价一度达到104.28元/股,成为继青岛啤酒、海尔生物、海泰新光和云路股份之后,青岛诞生的又一只百元股。
身处炙手可热的先进材料赛道,云路股份作为全球非晶合金龙头颇受资本的青睐。去年底上市以来,在资本助力下,企业步入了发展快车道。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54.17%,净利润同比增加47.28%。
青达环保的增长势头更令人惊喜。上半年净利润637.74万元,同比增长70.41%;扣非净利润419.88万元,同比增长464.43%。
同样是细分赛道龙头,海泰新光盈利能力强大,上半年营收1.96亿元,同比增长44.74%,净利润7986.94万元,同比增长35.80%。
“区域经济强弱的比较,不仅看上市公司的数量,更要看上市公司的质量,科创板上市公司就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这类公司通常处于高科技前沿,创新能力也比较强。”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看来,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的多寡,不仅体现了一个区域经济的科技含量高低,也映射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未来。
2021年,北交所的设立成为资本市场的高光时刻,同时也给青岛的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新机遇。目前,青岛辖区已有建邦科技、丰光精密和泰德股份登陆北交所,它们代表着青岛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活跃度。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设计、制造、销售汽车专用精密轴承的泰德股份业绩受到冲击,近三年来首次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双降。但泰德股份积极应对,包括加快与特斯拉、海信三电及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合作进程,推进新能源项目进展等,展现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韧性和活力。
据统计,目前青岛上市公司已涵盖国民经济23个行业大类,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正成为青岛上市公司新的聚集领域。在这些活力四射的“新生代”的带动下,青岛的“上市军团”正在实现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全面跃级和突破。
03
有潜力,“专精特新”蓄势待发
更多的“新生代”正在蓄势崛起。
今年以来,青岛企业“上市后备军团”展现出的强劲爆发力,成为青岛资本市场“半年报”的一大亮点。
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核心区
在6月20日到6月30日的10天内,先后有沃隆食品、海力威新材料、青岛青禾、以萨技术、三祥科技、雷神科技、浩大海洋等7家青企IPO申请相继获受理,密集程度近年罕见。
7月21日、22日,青岛三柏硕、青岛豪江智能分别通过证监会审核待发,创出2天2家青岛企业顺利过会的速度。
至此,青岛共有拟上市公司34家,1家拿到批文即将上市,4家已过会,11家在证监会或交易所待审核,18家在青岛证监局辅导备案。
青岛企业“上市后备军团”不仅有速度、有数量,而且特质鲜明。
今年已过会的4家企业和IPO申请获受理的7家企业都是青岛“专精特新”企业的代表,它们在细分领域各有专长,甚至做到了行业“天花板”。
豪江智能是业界知名的智能线性驱动产品研发、生产企业,三柏硕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蹦床生产企业,大牧人是中国畜禽养殖设备行业领军企业,盘古智能的客户群基本覆盖了国内前十大风机制造厂商。
已经拿到IPO批文,即将登陆科创板的科捷智能则是一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甚至目前正在青岛证监局辅导备案的18家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多达15家。
“专精特新”企业积极拥抱资本市场,在青岛已经成为新趋势。这背后,除了把专精特新培育上升到顶层设计的高度,在推动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方面,青岛也有明确的目标和打法。
根据《青岛市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青岛力争到2025年,新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0家左右,新培育争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左右;在推动上市方面,计划到2024年底,推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辅导30家,上市冲刺5家以上。
“专精特新”队伍迅速壮大,也为目标的实现增添了底气。截至目前,青岛拥有市级“专精特新”企业7654家,较去年增长50.1%;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20家,较去年增长32.7%;拥有省级瞪羚企业220家、省级独角兽企业8家;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7家,数量居副省级城市第四、全国第八位。
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专精特新”企业通常代表着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以及创业创新全新态势。当“专精特新”企业成为“上市后备军团”的主力,必将大大提升上市企业“青岛军团”的实力,为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澎湃动能。
半年报是一次年中检阅,透过数据可以清晰看到上市公司的努力。它们勇立潮头,搏击风浪,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动力,配得上鲜花和掌声。
城市与企业需要双向奔赴,相互成全,要着眼长远、定向施策、厚植土壤,汇聚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逐鹿资本市场,让“老面孔”“新生代”在资本的舞台各自精彩,让磅礴的“资本力量”助推城市争先进位。
作者|长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