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实体经济|开创中国绳缆界“四个第一” 青岛有个“中国绳王”
青岛新闻网8月18日讯(记者 刘文超)一百年前,从一根小小的头绳起家,到今天,聚焦主业研制的特种绳缆“上天入海”,服务于“天问一号”“蛟龙号”等国之重器,海丽雅集团是怎样把一根绳子做到极致的?8月18日,青岛市委网信办组织开展“见证青岛实体经济”新媒体、网络天团集中采访活动,20余位新媒体记者、网络天团成员一起走进海丽雅集团,探访“中国绳王”用一根绳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迈向专精特新之路的故事。
坚定转型初心,发展海洋特种绳缆
在海丽雅集团展厅收藏和展示了企业百年发展中具有历史见证意义的老物件,诉说着一段段难忘的过往。
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22年,这家百年企业,以生产女士扎头绳为起点。上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行业竞争不断加剧,低附加值的绳带产品已无法满足企业生存。海丽雅集团董事长张旭明时任总经理,她对公司进行了一次大改革,“关、停、并、转”9个与主业无关的子公司,将攻关目标瞄准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国内市场空白的特种绳缆,坚定了“聚焦主业,进军绳缆”的初心。
一开始,海丽雅为国外企业做代工,期间接触到国际上最先进的海洋特种绳缆。当时这一领域的技术被国外垄断,利润却很高,海洋科考也从国家战略层面受到重视,转型中的海丽雅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最终将海洋特种绳缆确定为主要板块之一。
2009年7月,“大洋一号”采用海丽雅研发的深海勘探高强力绳缆,成功下探至3000米,开创了我国海洋科考首次使用国产绳缆的先河。
同年夏天,海丽雅接到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9000米救生绳生产任务。这是海丽雅第一次接到国家重大科研工程任务,其中最难的有两个地方,一是9000米的绳缆不能有接头;二是这么长的绳缆不能有自缠绕,这要从技术上来突破。海丽雅最后交出的绳缆,重量不足“蛟龙号”的千分之五,但绳缆强度却是同直径钢缆的2倍至5倍。2012年,这根绳缆跟随“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记者与天团成员在展厅看到了这根神奇的绳缆,难以想象这根直径只有4毫米的纺织绳缆,竟比钢缆还要坚韧。
海丽雅还相继为“雪龙号”“科学号”国家战略先导海洋科学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定向研发特种绳缆,成功破解深海潜标观测数据有线实时传输世界难题,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入海上天,创下中国绳缆界“四个第一”
紧紧围绕着一根绳子,海丽雅继续向“深空”领域进发。
2016年12月底,海丽雅又接到一个特殊订单,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提供着陆伞绳连接技术和特种弹性绳索装备,用于着陆器耐冲击试验。探测器从130多公里的高空进入火星大气,时速高达每秒5.9公里,超高速摩擦将产生上千摄氏度高温,因此对伞绳连接技术耐高温性能要求极高;同时,要在短短7分钟内将速度降至零,才能实现安全着陆,这对伞绳的冲击力非常大,因此伞绳连接技术要确保探测器着陆阶段的降落伞减速环节万无一失。面对这一重任,海丽雅组建技术攻关团队。首先从挑选材料开始,要根据设计的强力、弹性等,从200多种材料里选择合适的。工作人员介绍,在整个研发过程中,仅选择材料失败就有40多次,“整个过程很煎熬,但最终我们做出了合格的绳缆产品”。
2021年5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海丽雅提供的着陆伞绳连接技术和特种弹性绳索装备是探测器进入火星后安全着陆的核心环节,均属世界首创。
如今,海丽雅集团接到的国家重大项目有十多个,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新一代载人飞船中,海丽雅提供的“垂挂吊索”技术,用8公斤的特种绳缆装备代替了上百公斤的钢缆。2021年,海丽雅集团研发近3000平方米的伪装网,用于保密2022年北京冬奥会“奥运火炬项目”试验过程中的关键部件,成功保障演练过程中不会泄露主火炬的形貌,让冬奥“最高机密”圣火悬念留到最后一刻。
入海上天,海丽雅集团把一根绳子做到极致,成为国之重器的“关键部位”,并创下了中国绳缆界的“四个第一”——绳缆表皮与内芯移滑度为零的“中国精度”,在摄氏-196度至560度境下不分解、不熔化的“中国温度”,强度是同直径钢缆2-5倍的“中国强度”,深入海下8000米的“中国深度”,从而获得“中国绳王”的美誉。
迎接新风口,布局安全应急新产业
近年来,特种绳缆的应用场景迅速扩大,特别是在安全应急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为适应并满足我国加快构建“全灾种、大应急”的救援力量体系建设的需要,海丽雅集团在特种绳缆及装备的基础上拓展产业链,相继研发生产了消防专用绳缆、安全救生绳带、高层楼宇逃生缓降器、应急手电、灭火围裙、应急箱(包)等安全应急装备,其中,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制的“自冷却式”高层楼宇逃生缓降器,通过国家消防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被列入国家安全生产“千项”产品推广项目目录。
在研发生产安全应急装备的同时,海丽雅还涉足发展安全应急产业,提升全民安全应急意识及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集团在全国建设近40个安全应急教育场馆,并筹资建设全省首家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的防灾应急避险安全知识互动式综合体验场所——山东海丽应急安全教育培训中心,在全国首推“体验式”应急安全培训模式。先后为全国90余万人次进行消防、地铁、地震、暴风雨、医疗自救、交通、安全生产等应急安全教育培训。深度开发的“蛟龙”绳索救援技术体系,针对山岳、水域、高空、狭小空间等多情景下的救援培训,大大提高了城市综合救援技术能力与水平。
2021年,由青岛市应急管理局引导、推进,海丽雅集团承建运营的青岛应急安全科创文化产业园开园。青岛应急安全科创文化产业园是全国首个以安全应急科研应用、O2O大数据电商交易、场景化体验教育、专业化考试培训、赋能性创业孵化、智能化装备展示、社群化国际客厅七维一体产业集群式的科创文化产业园,占地9000平方米,设有安全教育体验中心、安全应急教育培训中心、安全生产考试中心、安全应急装备展示中心、安全应急装备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安全应急培训大数据运营中心、安全应急科创中心、安全应急国际会客厅、青岛亿海应急安全管理研究院九大板块,将着力打造成集“应创、应展、应研、应游”于一体的安全应急科创文化产业园区全国标杆。
绘就新蓝图,把特种绳缆做成世界NO.1
多年来,海丽雅集团持续创新,目前已拥有产品1000余种,专利1600余项,是中国专利申请50强企业,通过这些创新,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走上了一条“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将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厂发展为以海洋装备、军工装备和安全应急三大产业板块为主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异军突起成为行业中的隐形冠军。
2022年正值海丽雅集团百年华诞。一百年来,海丽雅集团坚定地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一条传承之路。一路走来,科技创新是百年海丽雅发展不变的核心动力:一方面,集团与国家高等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另一方面,积极寻找国内外领域内最高水平的机构和专家进行深度合作。随着科研实力的不断积淀,特种绳缆及相关装备研发的整体技术水平一直保持国内领先。下一个百年,海丽雅集团在迈向全球化战略的新赛道上已绘就出新的蓝图,海丽雅集团董事长张旭明表示,未来海丽雅将在特种绳缆产业方面深耕以智慧特种绳缆为基础的高端装备领域,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坚持自主创新,坚持工匠精神,深耕以智慧特种绳缆为基础的高端装备领域主业的同时,加快数字化转型,向全球隐形冠军行列进发,做世界特种绳缆品牌的NO.1,在安全应急产业方面,构建安全应急产业新型经济运行模式,逐步向平台公司转型,开拓应急市场新蓝海,与时代同频共振,坚持走好“专精特新”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