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青年群体扎根青岛就业创业,青岛两部门联合出台十项措施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13日讯 日前,为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工作,团市委、市人社局联合制定了《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的十项措施》,帮助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扎根青岛就业创业。
一、以项目促就业全力拓宽青年群体就业渠道
(一)开展“青鸟计划·冲刺毕业季”行动
市、区(市)、高校共青团有效开展“青鸟计划·冲刺毕业季”线下招聘会、云上招聘会、直播带岗等专题活动,积极对接国企、民企、外企,有效收集企业高质量用人岗位,积极开展人岗精准对接、实习实践等链条式服务,充分发挥好企业与高校毕业生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促就业”行动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积极组织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人才市场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广泛收集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企业、重大项目等高校毕业生需求计划,集中推荐优质就业岗位。持续举办“国聘行动”、“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人力资源服务进校园进企业等专项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政策宣讲、职业指导、职业能力测评、模拟实训、职业体验等活动,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三)实施“青年群体就业渠道拓展”行动
各级共青团积极动员青联、青年企业家协会等团属协会力量加大面向青年群体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的供给力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招募力度。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加大“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力度,协调争取市属国有企业提高高校毕业生招聘比例。
二、以服务助就业为青年群体提供精准贴心支持
(四)深化“青鸟计划·技能提升季”活动
各级团委及高校团委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政策指导、观念引导、实训锻炼、技能培训、职业规划等服务。通过“青年就业大讲堂”等形式,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提升职业发展技能,合理规划职业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实训实战搭平台、拓渠道,依托“挑战杯”、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以赛代训、以战代练。利用团属新媒体平台整合专家资源,推出“彩虹伞法治大讲堂”线上课堂,提供就业政策讲解、法律知识普及、合法权益维护等服务。
(五)提升“青年人才驿站”平台服务功能
进一步发挥我市各级共青团“青年人才驿站”作用,为高校毕业生留青来青就业创业提供7天以内免费住宿、政策咨询、岗位推介、城市融入等一站式服务,为高校毕业生在入住期间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把青年驿站建设成为服务青年留青求职、在青发展的综合性服务载体,打造高校毕业生“来青暖心第一站”,营造对青年就业发展更友好的城市环境。
(六)扩大高校毕业生实习实践工作覆盖
积极推动实施“青鸟计划”实习实践季、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面向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型民企征集实习岗位,提高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经验。组织实施“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利用寒暑假以“三下乡”“返家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托,组织大学生就近就便向社区报到,参与城乡社区志愿服务、乡村治理、实地调研、兼职锻炼等社会实践活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实施“就业见习万岗募集计划”,全市就业见习基地规模达到1000家以上,全年发布优质见习岗位不少于1万个,组织就业见习5000人以上。
三、以创业带就业鼓励青年群体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七)深化青年创新创业赋能行动
深化创业城市建设,加大青年创新创业扶持力度。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着力打造“创业第一课”公益培训讲堂,组织举办创业创新大赛、创业沙龙、创业展示交流等活动,提升青年创业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每年扶持3000名以上大学生创业。深化青岛共青团“青创先锋行动”,充分发挥百名青年创业就业导师团和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的功能作用,扩大“青创先锋贷”“乡村好青年贷”覆盖范围。
(八)开展青年返乡创业促进行动
各级共青团组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持续办好“乡村振兴青年大讲堂”,发挥好乡村振兴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青年农民返乡创业园等平台载体和“乡村好青年联盟”作用,为返乡创新创业青年搭建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互相助力的平台,组织发动全市1000个团组织、青年社会组织结对帮扶3000名农村青年创业带头人,提供技能培训、创业实训、电商助力、金融支持等服务。持续选培“村村都有好青年”,实施“寻找乡村振兴合伙人”行动。
四、以帮扶保就业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兜底保障
(九)有效加强大学生就业帮扶
落实报到证取消后就业手续办理流程,全日制专科、本科学历及研究生学历层次在校大学生,以及具有国家承认的大专及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可申请在青落户。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深入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落实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服务,人社等部门至少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职业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
(十)强化困难大学生群体援助
对创业失败大学生和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就业援助。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以及残疾和长期失业高校毕业生,高校团委组织团干部进行结对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服务,深入摸清就业意向和需求,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定向推介匹配就业岗位。组织各级团干部深入团支部(班级)与就业困难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缓解学生就业焦虑,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