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易现极端高温 数据揭秘十大“焖蒸”城市 你家上榜了吗?
被高温掌控的日子又双叒开始了!眼下,一轮大范围超长待机版高温正在影响我国。7月21日以来,浙江、福建多地气温突破40℃,有的地方甚至还打破了最高气温的历史纪录。
7月23日4点07分我们迎来大暑节气。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全年最热的节气。据央视新闻消息,新一轮高温将波及20余省份,浙江福建等多地或现极端高温。
浙江三门气温高达43℃突破历史极值
根据浙江省气象局官方网站消息,截至7月23日17时,浙江省各地共发布52个高温红色预警,25个高温橙色预警。
图片来源:浙江省气象局
据中国天气网报道,7月23日,浙江高温炎热天气进一步发力,三门、青田、永嘉、温州均打破当地最高气温纪录,其中三门最高气温达到了43℃,酷热难耐。未来几天浙江以晴热天气为主,高温强度强、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具有极端性,公众请注意防暑降温。
23日,浙江成为全国高温重心。上午11时30分,浙江大部已被高温覆盖,高温红色预警多达36条,11时全国高温排行榜前10位被浙江垄断。
23日下午,浙江高温愈演愈烈,截至14时39分,包括杭州在内的多个城市最高气温已达40℃或以上,三门已经达到43℃、永嘉42.6℃、丽水和青田42.3℃、温州41.8℃、天台41.7℃,其中,三门、青田、永嘉、温州、天台均打破当地最高气温纪录。
气象专家提醒,未来几天浙江以晴热天气为主,气温持续偏高,例如杭州24日至29日最高气温将维持在35-39℃,浙南等地高温更是凶猛,部分地区40℃以上高温日数可达3~5天,高温强度强、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具有极端性。同时,午后局部有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请注意关注最新预报预警信息,及时做好防范。
最热的节气来了
在大暑节气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一年中最热的时段,高温天气频繁,且南北各地气温相差不大。大暑时期是万物狂长的时节,湿气积聚而时常有大的雷雨天气,适宜水稻等喜水作物生长,民间有“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的说法。“早稻抢日,晚稻抢时”,对我国种植双季稻的地区来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紧张、最艰苦的“双抢”阶段。
古人将大暑节气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阴历六月又称“荷月”,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民间多有赏荷习俗。受高温天气影响,人们纷纷探寻夏日中的清心之味,饮伏茶、晒伏姜等风俗也颇受欢迎。
被高温掌控的日子又双叒开始了!眼下,一轮大范围超长待机版高温正在影响我国。7月23日,浙江、福建多地气温突破40℃,有的地方甚至还打破了最高气温的历史纪录。23日、24日两天,高温核心区仍在江南华南,到24日,随着副热带高压与伊朗高压的强势“联手”,高温范围进一步向北向西扩展,华北、黄淮、四川盆地等地也将加入高温“群聊”。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
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石妍介绍,新一轮高温过程可谓是“全能型”选手,不仅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极端性也更强。
24日起,随着副热带高压和伊朗高压成功“联手”,北半球将继7月上旬之后再度形成一条贯穿型的暖性高压带。受其影响,我国高温范围也将迅速扩大,西北地区东部、四川盆地、华北、黄淮等地都将陆续加入高温“群聊”。预计此轮高温过程将波及我国20多个省区市,只有东北和青藏高原等地能够“全身而退”。
大暑节气十大“焖蒸”城市“出炉”
你家上榜了吗?
在连续两轮高温的影响下,南方多地热到停不下来。中国天气网推出7月超长待机高温城市排行榜,看看你家上榜了吗?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
排在第一名的杭州,7月以来已经出现了16天高温,未来10天也全部预报高温,最终高温日数可能达到26天。福州和上海(徐家汇站)高温日数都可能达到24天,且福州这24天的高温是连续的,热到毫无喘息的机会。南昌后程发力,未来10天高温全勤,最终排到了第四位。重庆虽然在上一轮高温过程中表现非常抢眼,但本轮过程中高温日数较少,最终排在第五位。
中国天气网通过盘点1991年至2020年的平均桑拿天日数发现,“焖蒸”十城全部位于南方,其中,上海(徐家汇站)大暑期间的桑拿天日数高达8.8天,为“焖蒸”之最,南昌和广州以8.6天和7.9天位列二三位。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介绍,除了十大“焖蒸”城市外,海口、福州等城市地处海边,日最大风力往往超过三级,满足桑拿天标准的日数相对较少,未能在排行榜上占据一席之地,但闷热感也很明显。
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石妍提醒,在上一轮高温过程中,四川、浙江、江苏等地有多人确诊热射病,并出现因此死亡的案例。而本轮高温过程南方大部依然是高温叠加高湿,福州、杭州、上海等地最高气温均可能达到40℃,最低气温也普遍接近30℃,全天候“上蒸下煮”的感觉非常明显。当地的小伙伴们务必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警惕热射病的发生。
大暑时节,暑热多湿,饮食需谨慎,无论是吃凉还是喝热,都要注意全面、均衡的营养搭配。中国天气网提醒大家,炎炎夏日,不要过分贪凉,食入大量冷饮,以免损伤脾胃功能;多喝水、吃果蔬,保证充足睡眠,出行要躲避烈日,防止中暑。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中国天气网、央视新闻、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