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以万亿计!“新一线”青岛,要做最“懂”你的城市
有人说,世界上最懂你的不是家人朋友,而是大数据。
通过一个App查询全城车位,实现预约、导航、交费;一套系统解决车牌识别、人脸识别、周界侵犯侦测、高空抛物侦测等社区管理中的难点痛点……实现这些的背后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
7月19日,青岛市委网信办组织开展了新一期“风口企业”面对面活动,通过实地走访头部企业,以及与业内人士面对面座谈,为网络大V们更直观形象地展示出了青岛大数据产业的现在和未来。
同一天,国新办举行2022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负责人王鹏明确提出,为了激发数据要素的活力和潜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支持央企、互联网企业开放市场亟需数据,遴选一批地区和行业开展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贯标试点,提升全国数据供给体量和质量。
从城市到国家,数据犹如一座富矿,其价值正在被发现并放大。
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之一,大数据产业是以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抓手。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尤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赋能、新冠肺炎疫情的“催化”双重作用下,大数据时代扑面而来,一个规模数万亿元的新赛道已经形成,一场新的城市竞赛“激战正酣”。
近年来,曾经错失信息化风口的青岛,一边加快追赶的步伐,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招引培育,一边寻求换道超车的新机遇。
大数据产业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它深度匹配青岛数字化的城市战略,孕育着巨量市场空间,将为传统产业赋能。
青岛正在抓住机遇积极入局,不断完善政策环境、布局数据中心、建设示范项目、培育特色企业等,大数据产业渐成气候,活跃度显著提升。
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21中国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白皮书》,“2021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中,青岛跻身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
今年一季度,青岛大数据产业活跃度指数为84.8%,高于全省整体活跃度2.1个百分点,居全省领先地位,成为全省大数据产业双核引领区域之一。
大数据赋能,机会“数”不胜“数”。后起的青岛,正致力于成为一座最懂你的城市。
01
大数据时代,“换道超车”的良机
数据,作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第五类生产要素”,是愈发宝贵的战略资源,也成为当下万物互联时代支持想象力“变现”的重要手段。
“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快速起步,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逐步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据测算,2021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3万亿元,正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用数据创造价值,是大数据时代的主旋律,也映射出了光明的市场前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关键时期,对大数据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产业将步入集成创新、快速发展、深度应用、结构优化的新阶段。
《“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导向,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构建稳定高效产业链,着力提升产业供给能力和行业赋能效应,到2025年,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突破3万亿元。规划的提出,为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和应用落地指明了方向。
数据驱动成为新时代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性选择。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价值不仅限于自身,还将为其他产业赋能。
事实上,大数据产业的兴起加快了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的进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部分产业界已经逐渐把重点转向把传统产业和大数据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大数据将会带来新的生产力增长和消费者需求。
对城市而言,数字赋能下,城市“越级”成为可能。
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21中国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白皮书》,在GDP排行榜上位列第8位的杭州,一举跻身“数字经济一线城市”,与北上广深同列,这一结果与其数字经济实力雄厚、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密不可分。
偏居西南一隅的贵阳更是逆袭的典范。从2013年起,历经8年多的时间,贵阳以大数据重塑城市核心竞争力,凭借国家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先发优势,成为新时代大数据创新的策源地和示范高地。
大数据被称为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曾经错失信息化风口的青岛,这一次,必须牢牢抓住大数据时代的绝佳契机,全力推动“换道超车”。
尤其去年以来,青岛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事关全市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工作,以大数据产业为抓手,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深度赋能各行各业数智化转型,加快数字青岛建设。
今年4月,青岛召开全市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动员大会,对未来3年实体经济发展行动进行部署,明确提出重点发展24条产业链和7大未来产业。尽管没有被直接点名,但无论是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链,还是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链,都离不开大数据的赋能和支撑。
用好用足大数据,对青岛城市能级提升意义重大。
02
深耕细分领域,大数据生态逐渐丰盈
产业潜力如何,关键看企业。
上午9时许,观象君来到松立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数字生态展示中心,看到了慧停车城市级静态交通平台。该平台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停车场景融合,统筹城市道路等路内外停车资源,通过与前端智能识别设备、车主App的数据交互、联动,实现智慧停车。
松立
“通过我们的慧停车App,可以查看目的地是否有空余车位,提前预约车位,还有车位导航、无感支付、订单查询等服务,非常便利。”松立集团副总经理、CTO王永表示,基于庞大的停车数据,慧停车能够实现车主、车辆、车场及城市停车的精准画像和运营数据分析,为政府部门的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就是大数据产业的价值。”
目前,松立的项目已经落地全国30余座城市,管理停车泊位20多万个,建设智慧社区1000多个,路内停车泊位管理规模全国第一。
松立
像这样特色鲜明的大数据企业,青岛还有不少。
青岛市工信局大数据产业处负责人潘萍介绍,目前青岛有大数据企业300多家,其中纳入省大数据监测范围企业218家,分布于生产、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等全生命周期环节,产业链条发展相对均衡,产业体系已具雏形,涌现出一批以数据为主要业务依托的细分领域头部企业:
比如智慧城市赛道的“隐形冠军”海信网络科技,建立了完备的AI核心技术体系的中科曙光,提供大数据征信管理服务的格兰德,提供生产、研发、采购、销售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檬豆网络,以及以视频人工智能为核心提供多维数据融合分析解决方案的以萨数据……
海信网科
这些头部企业犹如磁石,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落户青岛,它们抱团集聚发展,进一步丰盈青岛大数据产业生态。
物理上的集聚,是青岛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的表现之一,也是推动力之一。
位于市北区的浪潮大数据产业园今年投入使用,目前有浪潮青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10余家公司落户,未来将陆续引进浪潮科技、新基建、卓数大数据、浪潮云、浪潮云缦等5大核心板块,建设浪潮云计算大数据研发运营总部,打造浪潮全球布局的第二个中心。
此外,青岛已经打造了8家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其中数字产业化园区(大数据产业集聚类)6家,产业数字化园区(大数据应用示范类)2家,产业集聚程度不断提升,辐射带动效应持续增强。
青岛亿联科技
有“数”才能“算”,默默“囤数”,是一个城市大数据产业厚积薄发的关键。近年来,青岛积极推进数据中心布局,目前,全市1个国家级区域中心,山东轨道交通设备、电气机械等8个行业分中心入选全国一体化工业大数据中心(试点)名单。同时,建成青岛市大数据交易中心、海洋数据交易平台和工业数据资产评估中心,推进数据交易和开放利用。
03
企业努力,政策给力
青岛发展大数据产业有着先天优势,一方面,制造业基础雄厚、应用场景丰富;另一方面,获批国家首批千兆城市,5G基站、数据中心等持续建设完善,能够为大数据产业和融合应用提供更坚实的发展基础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借助这些优势,青岛大数据产业正在起势,相关企业也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在座谈会上,王永表示,松立的目标是成为数据资产运营商,从庞大复杂的数据中挖掘价值,持续赋能政府、企业和用户,助力数字青岛建设。
中科曙光国际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人工智能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玉海博士表示,未来,中科曙光将依托在崂山区部署的全球研发总部基地,围绕智慧海洋、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智慧物流等本土优势场景,聚焦产业应用,促进AI产业在区域的规模落地。
不过,目前来看,青岛大数据产业发展还存在规模不够大,知名龙头企业比较少,基础产品创新成果还不算多,产业生态不完善等不足,亟待破题。
“山东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青岛的贡献很大。”青岛市大数据发展促进会副理事长、秘书长任保东提出,在大数据产业领域,青岛不但要当山东省核心,还要在全国争先进位,这需要企业自己努力,也要政府“给力”,研究出台更加聚焦的大数据产业规划,增强“靶向”引领,着力在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做强做优做大产业、繁荣有序产业生态等方面发力。
对此,潘萍回应称,青岛市工信局已经展开积极行动,包括结合青岛实际,编制《青岛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和《大数据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加强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问题调研,探讨研究鼓励大数据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支持大数据企业小升规,鼓励企业开展大数据企业和大数据产品评估(双数评估)。
政策已经在路上,青岛还在引导企业探索更优的特色化产业发展路径。
从疫情防控到交通出行,从政务服务到社会治理,在青岛城市运行的各个领域,大数据创新场景应用多点开花,推动数字实现产业化;同时,大数据也通过融合赋能,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进一步释放数据的价值。这一点,对制造业立市的青岛而言,意义重大。
近年来,青岛深入实施“工赋青岛”行动,滚动推进500个以上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推动年度1000个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认定发布首批10家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累计诊断赋能企业(机构)445家,其中外贸行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大数据+金融”赋能模式获商务部肯定……
以大数据为抓手,青岛积极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取得了初步成效。未来,青岛要坚定赋能路径,充分发挥大数据试点示范项目、大数据发展创新平台等示范带动和创新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数字产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赋予大数据产业更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活力。
新一轮产业风口已经形成,青岛有基础、有后劲,要保持战略定力,做到心中有“数”,多一份呵护,多一点耐心,努力做一座最懂民心、懂企业、懂产业的数字城市。
(作者 长亭 策划 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