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掉“硬骨头” 李沧区印江路南端2.5万平方米违建被拆除
在吊车的协助下,工人正在逐渐拆除罐体外围的钢结构。刘卓毅 摄
8个10多米高的罐体矗立在空地上,在拆违过程中如何把它们移走,考验着施工人员——7月18日上午,记者探访了李沧区印江路南端一处场院内的拆违现场,听李沧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讲述啃下这处“硬骨头”的全过程。
混凝土搅拌站搬家,吊车进场拆违
当天上午,记者在印江路看见,李沧区兴城路街道办事处会同李沧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正在组织拆除一处场院内的违法建筑。在场院的东侧和北侧,工人们正在拆除两处占地数千平方米、10多米高的钢结构大棚,部分棚顶已经被拆下,被吊车吊到地面。
李沧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兴城路中队中队长彭东军告诉记者,这处场院属于一家大型企业,企业搬迁后,场院被租赁出去,几家企业在此搅拌混凝土或者储存建材。根据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的相关要求,搅拌混凝土时,不能让飞扬的尘土污染周边环境,这些企业在混凝土搅拌区域搭起了大棚阻挡。
大棚虽然挡住了尘土飞扬,却没有任何规划审批手续——今年以来,我市开展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李沧区要求加快推进青钢片区、碱厂片区等产城融合项目,完善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打造老工业区“腾笼换鸟”的典范。大棚所属企业所在的这片场院,就位于碱厂片区内。兴城路街道、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多次上门劝说,相关部门也在设法帮企业解决新址搬迁等实际困难,最终得到了企业的配合与支持。
7月初,企业开始自行拆除大棚等违法建筑。
8个大罐咋拆?先拆外围再分割拆除
“这里的拆违,已经到了攻坚阶段。”一名执法队员告诉记者,除了大棚,场院内还有八个立着的混凝土罐,要将它们拆除,是“高温、高空、高危”工作——记者注意到,这八个紧挨着的罐体有10米多,直径两米多,立在场院南侧。施工人员告诉记者,若要拆除罐体,必须用吊车将其固定,将外立面的钢结构拆掉,再将罐体分离,施工难度较大;除此之外,夏季经常降雨,即使是晴天,气温也非常高,为了避免工人们高温暴晒中暑,只能凌晨5时30分上岗,10时30分就得休息。“吊车把罐体吊到地面之后,我们还得把它们割开再运走。”施工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这一片区的违建拆除涉及2.5万平方米,已经进行了两周。预计到9月份,能完成全部拆违工作。违法建筑拆除后,原有土地将被作为国有土地储备,进行统一规划和开发。
挖掘城市发展潜力,助力城市更新
记者从李沧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了解到,碱厂片区的违法建筑正在被拆除的同时,青钢片区的拆违行动也在不断推进。李沧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楼山中队在之前的巡查时了解到,瑞金路附近有一处违法建筑。这处违法建筑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原属于一家社区的集体企业,后来被改建成物流园,现在成了厂房和仓库。“我们从上周五开始拆除,预计今天能全部清理。”楼山中队中队长姜宁告诉记者,目前已拆除3200平方米违法建筑,本周三前将拆除剩下的3000平方米。土地平整后,将由相关部门统一规划和开发。
今年2月,李沧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要以低效产业用地为重点,不断挖掘城市发展潜力,促进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李沧区把违建治理视为清除城市治理乱象、推进城市更新的关键环节,当成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重要保障。李沧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表示,要通过拆违治乱,助推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步伐。执法人员将着力解决好征迁过程中发现的私搭乱建、私自占用场地的行为,有针对性地部署开展相关工作。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首席记者 刘卓毅 实习生 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