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之不易!31省上半年GDP发布,山东增量全国第一,上海加快“回补”
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626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不利影响明显加大,经济发展极不寻常,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严重冲击,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深度下跌,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收窄,6月份经济企稳回升,二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
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整体评价是:“总的来看,一系列扎实稳住经济政策成效明显,我国经济克服超预期因素不利影响,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尤其是二季度实现了经济正增长,稳住了经济大盘。”
环境复杂严峻,成绩来之不易,值得点赞。
同时,国家统计局还发布了31个省级行政区2022年二季度及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这是近年来的首次。过去,都是在全国数据发布后,各省统计局自主发布相关数据。)
其中,23个省份增速“跑赢”全国,中西部增长快于东部,宁夏、陕西增速位列前两位,分别为5.3%、5.2%;
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上海、吉林出现负增长,增速分别为-5.7%、-6.0%,总量在全国的排名分别下降2个位次、1个位次;
头部省份表现稳定,山东表现出色:以3.6%的增速领跑四强,增量达到2811亿元,超过广东、江苏,位列全国首位,多年未见。
01
企稳回升,稳住大盘
“经济发展极不寻常”“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严重冲击”“深度下跌”……
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全球化发展遭遇逆流,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加,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显现。
尤其是,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严峻,世界经济滞胀风险上升,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态势明显,国内疫情多发散发,对经济稳定运行造成了严重冲击。
在4月份受疫情冲击,主要指标同比下滑的条件下,各方面加大稳增长的力度,积极推进物流保通保畅,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保证了二季度实现正增长。
从走势看,4月份受超预期因素影响,主要指标下滑明显。5月份以来经济逐步回升。随着疫情防控总体向好,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显效,5月份经济止住4月份下滑势头,6月份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4%。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顶住了超预期因素冲击保持正增长,非常不容易。
但2.5%的增速,距今年全年5.5%左右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目标能不能实现?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下阶段,尽管受到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运行面临较多困难挑战,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明显,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国民经济有望逐步恢复,保持平稳增长。
关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很多机构和学者都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总的来看,多数结论认为,现阶段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大概在5%-6%之间。未来随着中国经济体量增大,劳动力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潜在增长率水平也会逐步降低。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5%-6%的潜在增长率仍然处于中高水平,特别是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量条件下,能保持中高水平增长是非常不容易的,也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还是比较大的。
面向未来,我们应该充满信心。
02
头部省份“企稳”,山东稳增
头部省份经济体量大,对全国经济发展的引领性强,是观察中国经济的重要窗口。
今年上半年,经济总量排名前四位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省分别实现生产总值59518、56909、41717、36222亿元,总和接近20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超过三分之一(34.5%)。
四省的表现关乎全国大盘。作为沿海省份,四省开放型经济发达,外贸依存度高,更容易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
从增速看,广东省增速为2.0%,比全国平均增速慢了0.5个百分点;江苏增速为1.6%,比全国慢了近一个百分点;浙江省增速为2.5%,追平全国;山东省表现不错,增速达到3.6%,比全国快了1.1个百分点,是全国增速的1.44倍。
从增量看,与去年上半年相比,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省GDP分别增加了2292、1709、2811、1666亿元。山东以2811亿元的增量位列四省首位,也是全国首位,这是多年来的首次。
由此,山东进一步拉近了与广东、江苏的距离:与广东的差距由2021年上半年的18320亿元,缩小到2022年上半年的17801亿元;与江苏的差距由2021年上半年的16293亿元,缩小到2022年上半年的15192亿元。
与此同时,进一步拉开了与追兵浙江的距离:领先优势由2021年上半年的4350亿元,扩大到2022年上半年的5465亿元,扩大了1115亿元。
作为第三大经济省份,山东地位愈发牢固,为全国经济增长作出了应有贡献。经过多年“蛰伏”,山东正在迎来难得的发展局面。
这几年,山东直面问题和不足,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加快“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持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解决了许多长期制约发展的矛盾问题,战胜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办成了许多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大事要事,积蓄了强大势能。
体现在经济数据上就是,五年间,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上三个万亿大台阶,2021年达到8.3万亿元,年均增长6.1%。今年上半年突破4万亿元,全年有望迈上新台阶。
03
上海吉林“回补”,牵动全国
今年上半年,上海、吉林受疫情冲击较大,两地经济的表现颇受关注。
疫情冲击下,两地生产生活正常秩序受到了较大影响,地区经济出现下滑,失业率水平短期升高。
从4月1日浦西封控时算起,上海全市层面的封控管理持续了61天。从生产角度来讲,像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停工停产两个月,对整个经济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上海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3.7%,城镇调查失业率高达12.5%。
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上海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五个中心不仅仅是为了上海,还要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中国。从这个角度来讲,上海的复工复产以及正常生活的恢复,显得极为迫切,会对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支持。
尽管二季度经济受疫情冲击较大,随着疫情防控总体向好,企业复工复产加快,上海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
从生产看,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5月为下降30.9%;从消费看,6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2.1%,但降幅比上月收窄42个百分点;从就业来看,上海城镇调查失业率比上月下降9.7。
吉林的主要经济数据也呈现逐步企稳向好态势: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上个月为下降4.9%;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5%,上个月为下降1.5%;城镇调查失业率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
作为汽车重镇,上海、吉林在全国汽车生产版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两地经济逐步恢复,汽车行业生产增长加速。6月份,上海、吉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9%和6.3%,5月分别为下降30.9%和4.9%。无论是从产量还是从增加值情况来看,对于整个6月份全国工业生产的回升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04
中西部“逆袭”,山西陕西“抢眼”
从区域看,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出现明显的“东慢西快”现象。
二季度,中部、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2.3%和2%,增速均快于全国。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中西部地区增长同样快于东部。
从生产看,二季度,东部和东北部分地区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中西部地区工业生产总体稳定,支撑了经济增长。二季度,中部、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9%和6%,均快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从投资看,上半年,中部、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0.7%和8%,分别快于东部地区6.2和3.5个百分点。
从省份看,增速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中,有九个位于中西部。其中,位于中部地区的山西和位于西部地区的陕西表现抢眼:
上半年,山西GDP突破1.1万亿元,增速为5.2%、排名全国第二位,增量达到1962亿元、仅次于山东广东排名全国第三位,将与广西的差距缩小到仅725亿元,全年有望进位;
上半年,陕西GDP突破1.5万亿元,超越江西,排名全国第14位;增速达到4.2%,增量为1709亿元、超过浙江与江苏省相同,在全国排在第六位。
陕西、山西是典型的能源大省,受益于能源价格上涨利好,两省能源工业增速加快,发展态势良好。与此同时,两省在结构调整、动能转换上的努力也收到成效。
比如,5月份,陕西规模以上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增长11.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3.6%,汽车制造业增长12.9%。
1-5月份,山西省工业新动能不断壮大,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9.0%。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99.0%,节能环保产业增长63.7%,均快于全省规上工业增速。
发挥好能源优势,做长长板,同时,培育好新动能,摆脱路径依赖,两省经济就能行稳致远,赢得主动。
这是一次大盘点、一次再出发。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政策效应显现,我国经济体量大、市场空间广、发展韧性足、改革红利多、治理能力强的优势将进一步发挥,经济有望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当然也要看到,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国内三重压力犹存,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推动经济持续恢复还要付出不懈努力。各省,尤其是头部省份要扛起更重的担子,展现更大的作为。
作者|观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