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新的“省队”组建!“山东手造·优选100”出炉,青岛拿下9席
建设品牌强省、文化强省,山东找到一条新路子。
6月26日晚开幕的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上,“山东手造”将“C位”亮相。大会重要板块之一的“山东手造济宁好礼”文创旅游商品展,精选了全省16市的优质手造商品、非遗项目进行现场集中展示、展演,全面宣传山东手造商品,打响山东手造品牌。
日前,“山东手造·优选100”遴选活动结果完成公示。首批100家“山东手造”的优质单位,以及100家提名单位亮相。
作为“山东手造”推进工程一项基础性工作,“山东手造·优选100”首批名单的出炉,意味着“山东手造”这一文化创意品牌建设迈出了关键性一大步。
“手造”者,“手制”也。
山东是农业大省、文化大省,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民间工艺、传统产业资源:胶东花饽饽、潍坊风筝、烟台剪纸、临沂煎饼……“山东手造”蕴藏大量中华传统文明的瑰宝,孕育着无限广阔的产业“蓝海”。
对于传统瑰宝,最好的传承方式就是创新发展;面对产业“蓝海”,最好的选择就是躬身入局。在文创产业、品牌实力上还不够强大的山东,亟需破题。
2022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擦亮“山东手造”品牌。紧接着,山东高效推进,围绕手造业展开一系列破题行动。
青岛有丰富的非遗项目资源,鸟笼子、鱼榼子、编竹篾,甚至是多姿多彩的胶东大馒头,一件件实用性极强的老物件,凝聚了先民们的智慧与对美的追求;这里更有较高的产业化水平,许多技艺经过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传承发展,愈发成了一门门好生意。
此次“山东手造·优选100”首批名单中,青岛有9个单位入选,代表产品涉及鸟笼、竹制品、贝雕工艺品、家饰用品、发饰品、啤酒文创、麦草画、草编包、漆器工艺品等青岛特色手造品类;还有5个企业获提名,代表产品也极具青岛特色,包括田横砚、崂山茶、李墨药墨等。
这14家单位入选,不仅展示了青岛文创实力、肩负样本带动作用,也为城市手造产业做大做强提供新的可能。
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的青岛项目亮相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33件文创旅游商品参加山东手造主题文创旅游商品展,充分展现“山东手造·青岛有礼”品牌魅力和青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最新实践。
01
“手造沃土”,大有可为
手造,顾名思义就是手工制造,也被称为手作。
手造千百年来流传于民间,从衣食住行到文化健康,从口口相传的民间文艺到从小习得的传统技艺,它们凝结了集体的智慧和生活的美学,通过一代又一代传承至今。
它们中,有的作为文化代言人屡屡登上大雅之堂,如走进世博会的莱芜锡雕,先后亮相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巨野工笔牡丹画等;有的发展成了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比如占全球风筝生产总量逾70%的潍坊风筝,外贸业务遍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临沭柳编等;也有的乘借移动互联网东风成了“网红”,仅仅被李子柒带火的爆款手造就有非遗蜀绣、苏造酱、桃花酒……
今时今日,手造愈发被各界重视,国家、城市、企业乃至手艺人达成共识:手造既是传统文化需要传承,更是一门产业需要创新发展。
一方面,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下,手作风潮在城市中悄然崛起,成为不少人追求的慢生活方式,一个可观的消费市场、产业“蓝海”悄然诞生。
另一方面,作为文创产业的重要载体,手造不仅本身是个前景广阔的新经济产业,还能对各行各业进行赋能。
通常,手造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其中包含丰富的文化赋能元素,对城市来说,可以成为富有影响力、衍生力和传播力的“文化IP”。而无论是纺织服装等传统制造业,还是短视频、动漫、手游等新兴产业,用好“文化IP”,就能极大地增加产品的文化标识度,增加文化附加值。
发展手造产业可以一举多得,更何况,山东还是“手造沃土”,产业发展优势十足。
资源上,山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资源丰富,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个,国家级名录186项,省级名录1073项,市级名录4121项,县级名录12758项,总量居全国前列。
产业上,目前全省共有各类传统工艺类企业和经营业户119万个,直接从业人员350余万人。
但与前排省份相比,山东的手造产业无论是规模效率,还是品牌影响力,都有一定差距。山东16地市皆有自己的特色手造产业,但分布散,产业化程度、品牌知名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山东亟需一张更高级、更响亮文创产业“金名片”,凝聚产业合力。
“山东手造”应运而生。
根据《“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方案》(简称《方案》),“山东手造”是依托非遗或传统工艺,通过创意新造,构建符合现代社会审美趋势,体现山东文化创意和齐鲁文化内涵,能够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个性化、品质化、情感化消费需求的手造产品体系。
对山东而言,“山东手造”是一项工程,更是山东一个重要的文化标识、文化品牌,也是一个具有辐射性、联动性的产业品牌。很大程度上,它是山东建设文化强省、品牌强省的重要落子。
2022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擦亮“山东手造”品牌。
今年初,山东发布《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到2025年,山东手造产业体系健全完善,创建国内知名的山东手造领军品牌50个以上,形成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手造产业集聚区。
3月,山东正式启动“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并进行了工作部署。
擦亮“山东手造”品牌,关键在领军品牌。只有选树、培育、扶持一批具有质量水平高、社会知名度高、市场影响力大的企业和产品纳入“山东手造”品牌体系,丰富其内涵,才有可能让这个全省共建共享的品牌叫得响、走得远。
02
“青岛手造”素描
经过数月的遴选,“山东手造·优选100”评选活动结果出炉。活动重点在美术绘制类、织造印染类、雕刻工艺类、编织扎制类、烧制锻造类、漆器绘制类、文房四宝类、美食消费类八大领域,评选出了首批100家“山东手造”优质企业及其产品,将作为排头兵、主力军,发挥竞争力、凝聚力,带领“山东手造”全面起势。
青岛是“山东手造”品牌建设、工程推进的主力。公示的首批入选名单中,青岛占9席,整体实力不俗。
翻看名单,这9家单位及其代表产品均是青岛手造产业的实力担当:大欧鸟笼工艺坊的鸟笼、竹制品,青岛贝雕工艺品有限公司的贝雕工艺品,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家饰用品,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发饰品,青岛啤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青岛啤酒博物馆的啤酒文创,青岛秦汉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麦草画,青岛若七珠宝文化艺术博物馆的《青岛印象》城市珠宝系列,青岛玉凤祥工艺品有限公司的草编包,青岛紫贝工艺品有限公司的漆器工艺品等。
它们承载着青岛特色而丰厚的文化底蕴,不仅依靠广泛的口碑和市场基础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创新发展中不断迭代新生,充满了弄潮市场经济的生命力。
大欧鸟笼是即墨区移风店镇大欧戈庄的传统手工艺制品,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凭借复杂的工艺、美观的造型、优良的质地成为了养鸟人的“高端装备”,甚至曾作为贡品进入京城,如今远销海内外,年产值超4000万元。作为“领头雁”,大欧鸟笼工艺坊在传承技艺的基础上,创新研发出一批鸟笼及鸟笼工艺品,如鸟笼摆件、鸟笼灯饰、鸟笼挂饰等,赋予老工艺以新活力,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
青岛贝雕是利用贝壳而制成的各类工艺品,是最能反映青岛海洋文明的工艺品。改革开放以来,不仅成为市场经济中独具海洋特色的艺术消费品,还远销世界60多个国家,是重要的创汇产品。此次入选的青岛贝雕工艺品有限公司成立近60年,不断结合时代特征对传统的产品线进行研发和创新,从而创作出众多优秀作品,曾先后为毛主席纪念堂、北京国宾馆等承制大型经典巨作。
青岛平度市的新河草编是拥有四百年历史传承的工艺,在2013年被评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草编成为了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新河镇则是江北地区最大的草编工艺品加工出口基地。这次入选的青岛玉凤祥工艺品有限公司就是该镇的龙头企业,不仅手艺高超,更通过持续的创新迭代,赋予产品产业化、国际化的新生机。采用新河草编工艺的手袋、草帽登上了国际时装周,产品畅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青岛手造产业的未来潜力也不容忽视。
此次,青岛有5个单位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提名名单,包括青岛田横御砚商贸有限公司的田横砚,青岛万里江茶业有限公司的崂山茶,青岛晓阳工贸有限公司的茶叶,青岛臻艺贝雕工艺品有限公司的贝雕工艺品,以及宇康善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李墨药墨。
崂山茶声名远播,极具青岛地域代表性,而且有着深厚的市场基础;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田横砚制作技艺也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始创于明代,与片仔癀、白药一同被称为“中华三大奇药”的药墨,更是中医中药瑰宝。这些代表产品,以及青岛很多暂时未进入名单的手造,只要假以时日,给予更多产业化的引导,必然会展现出更大作为。
作为山东经济的龙头,青岛培育手造产业,既有主力担当、龙头引领的底气,也有勇挑重担的责任。
目前,青岛拥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7个,青岛贝雕、即墨老酒、平度草编等非遗项目历史悠久、特点鲜明、产业化程度高,为发展手造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青岛是一座工业蓬勃发展的城市,在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拥有各级文化产业园区37个,为非遗项目创意转化提供了良好的产业支撑和技术保障。
近年来,青岛围绕建设国际时尚文化中心的目标,举办多项时尚创意活动,吸引各类创意创新人才、资本汇聚,为手造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03
手艺、“守艺”,传承、创新
如今,在全省的统一部署下,青岛更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今年以来,围绕手造产业,青岛动作频频。
3月,青岛率先启动了“青岛首届手造节·青岛手造创新设计大赛”,吸引了各界关注,最终收到了1300余件作品,几乎涵盖了手造品类的方方面面。
贝雕、掐丝珐琅、剪纸、蛋壳黑陶高柄杯等传统手造作品经过工匠们独具匠心的设计与制作,既保留了传统手造的文化底蕴,又呈现出符合当下审美的新形态。一场大赛,点燃了青岛手造人的热情,为青岛营造了更加浓厚的手造产业生态氛围。
6月9日,2022年青岛市首届手造节开幕。来自青岛七区三市的180位手造匠人和技艺大师,现场展示了手造产品和手造技艺,擦亮“山东手造·青岛有礼”文化品牌。
6月11日,2022年青岛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暨青岛文创产品大赛启动,集中开展“手造市集”等68项主题活动。同时,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还整合梳理全市特色手造旅游资源,推出6条“山东手造·青岛有礼”主题研学线路,让市民游客开启一场手造文化之旅,感受青岛厚重多彩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
传统手工艺正以各种创新方式重放光芒。但不可否则,手造作为诞生于民间的传统工艺,要完成从技艺到小生意再到大产业甚至大品牌的升级,跨越的不只千山万水。青岛手造产业要迎难而上,就需要找到更适合的发展路径和突破点。
手造的灵魂是技艺,而技艺的载体是人。数百年来,正是依靠一代代工匠的传承,才让手造得以留存至今。不过,传统手工技艺多立足于乡村,以师徒传授或以血缘关系代际继承,既有失传的风险,也不易成立企业、形成品牌,是手造产业化的难点和痛点。
对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提出,构建“手艺人+设计师+企业家”的组合,让乡村持有手艺技能的人才,加强与专业院校、设计机构、设计企业合作,同时在政府的合理组织下进行培训和自我提升,进而培植更多手造人才和现代企业家群体,共同促进企业品牌乃至细分产业品牌的形成。
大欧戈庄村正在实践的“合作社+农户+电商”抱团发展的新模式也给出了破题样本。他们整合村庄资源,共同注册使用“大欧牌”等商标3个,成立鸟笼协会,以协会为载体,定期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大欧鸟笼比赛,以此发现和选拔一批乡村技能高手;定期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提高手造人的产业思维。
解决了发展模式,还要探寻发展方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价值的追求是传统手工艺得以延续传承的根本所在。
想赚钱,青岛的手造人就得用好创新创意,一方面将传统手工技艺融入到当代社会生活及产业体系之中,赋予老技艺新生命。如即墨花边不仅开发了手袋、茶席等新产品,还进入汉服领域,甚至将花边与剪纸、油画、国画等艺术结合,生产出许多“跨界”的商品,不断开辟出新市场;
另一方面,强化数字赋能,发展“智慧手造”,让青岛手造广泛借助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新技术,拉近与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距离,倾听市场需求,更高效地传播手造的产品和内涵。这一点,政府可以搭建相关平台,给出相关引导。
手艺,也是“守艺”。穿越数百年历史来到我们眼前的手造,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发展使命。我们不妨在满心期待的同时,多给青岛手造产业一些时间和耐心,守住历史文化的底蕴,守住技艺的风骨,以工匠精神雕刻出高质量的产业之花。
(作者 长亭 策划 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