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有妙招!揭秘青岛地铁新线建设的“减碳账本”
全国首座全方位装配式地铁车站——青岛地铁6号线可洛石站。(资料图)
青岛新闻网6月17日讯(记者 孙志文)6月13日至19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绿色低碳,节能先行”。青岛地铁集团结合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及集团“三六五”发展战略,提出以创新为引领,建设安全、优质、高效、绿色、智慧、和谐的世界一流地铁。
据了解,青岛地铁集团第二建设分公司在三期线路建设中通过节能设备迭代升级、传统技术创新及新材料应用、节约建材消耗、绿色设计理念及能源推广应用等多种途径,实现节能减排,积极践行“双碳”战略。现在就来看看青岛地铁新线建设的“减碳账本”吧!
传统空调冷却系统迭代升级:碳排放减3572吨
据悉,青岛地铁三期线路的车站建设将全面采用直膨式蒸发冷系统,将传统冷水系统的“三个循环、四级换热”优化为“一个循环,两级换热”,提高能效转化率,同时取消地面冷却塔及站内冷水机房。7号线二期工程全线14座车站通过对直膨蒸发冷系统的全面应用,将减少地上征地占地面积2370平方米,减少车站地下建筑面积6280平方米,建设总投资减少7524万元,每年减少碳排放3572吨。
绿色新材料,装修简约风:碳排放减73740吨
全面在地铁车站公共区范围内采用新研发的绿色低碳高品质混凝土材料,能在外观及防水质量方面有效提升,并大大简化装饰装修,以此大幅降低建筑装饰材料使用。据估算,仅在地铁7号线二期工程中就能预计减少装修投资约8000万元,减少碳排放73740吨。
原创研发预制装配地铁车站:碳排放减24500吨
原创性研发预制装配建造技术,在地铁7号线及15号线实现3座预制装配式车站、2座预制地连墙式装配式车站、1座地铁车辆段厂房装配式建筑。相较传统现浇车站人员投入多、管理粗放等问题,全方位预制装配建造技术具有人员投入少、施工速度快、质量效果优、环境友好等优势。预计节省混凝土21000吨、钢筋6000吨、模板2400立方米,碳排放减少24500吨。
海绵城市设计+光伏发电系统:每年碳排放减5461吨
积极响应国家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地铁15号线棘洪滩车辆段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全面致力于海绵城市建设。路面、屋面及硬化区域产生的径流排入至周边下沉式绿地,通过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等对雨水进行渗、滞;超过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等可消纳的雨水通过雨水调蓄池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车辆段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车辆段按照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0%进行设计,建成后将段场范围内8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雨水径流控制量每年可达到5305立方米。
15号线棘洪滩车辆段运用库及联合检修库设置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电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安全和可再生的能源。
初步设计阶段棘洪滩车辆段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为5.8兆瓦,年均提供清洁电力579万度,年节约标煤2084.4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461吨。所发电量除直接供给场、段内的动力照明负荷外,剩余电量还可并入中压网络,具有典型的节能减排效应,可加速青岛地铁低碳发展的转型速度。
青岛地铁绿色发展秉持“1433”发展规划,即锚定“建成世界一流绿色地铁,实现节电30%,降碳40%”的双碳目标,统筹“安全与节能、效率与节能、服务与节能、投资与节能”四大关系,并坚持创新驱动、智慧赋能,以清洁能源为方向,以节能降耗为重点,按照“新线全面建设应用、既有线改造升级和产业化”三大路径,逐步推进城轨绿色发展。未来,青岛地铁集团将持续推进绿色发展行动方案,为绿色城轨行业建设贡献力量,在“打造世界一流地铁”的征途上砥砺前行。